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南美蛇頸龜

2021-02-08 龜鱉商情


中文名:南美蛇頸龜

別名:釘頸龜、阿根廷蛇頸龜

英文名:SouthAmerican snake-necked turtle

拉丁學名:Hydromedusatectifer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蟲綱

亞綱:無孔亞綱

目:龜鱉目

科:蛇頸龜科

屬:漁龜屬

種:南美蛇頸龜

地理分布: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以及巴西南部。

繁殖方式:卵生。

易患病:腐甲

  南美蛇頸龜就像該種屬內的所有龜種一樣,擁有頎長的的脖頸,不能將頭縮在殼內,不同的是,南美蛇頸龜的頸部並沒有棘突,所以看上去很平滑,背甲凹凸不平,像一塊巖石。

  南美蛇頸龜的龜殼背殼有強壯的龍骨,頭部顏色黃黑相交,附近有黑或黃色斑點,頸部比其他種類的烏龜略長,尾巴呈現細長形狀。南美蛇頸龜的外觀形態與普通蛇頸龜差不多。一般雌性個體要大於雄性個體,最大可達40釐米。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蛇頸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南美蛇頸龜的主要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擁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尤其是年幼的品種。

  南美蛇頸龜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於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於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後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雌龜比雄龜大。雄龜腹甲中央凹陷,肛盾缺刻較深,尾長,洩殖腔孔距背甲較遠;雌龜腹甲平坦。


  南美蛇頸龜即阿根廷蛇頸龜,蛇頸龜向來是受人們喜歡的龜種,但是由於數量不多且飼養比較難,所以很多人都是想養卻沒有嘗試入手,市場上南美蛇頸龜價格昂貴。

  南美蛇頸龜的性格並不會像外觀那樣古怪,其實它是很溫順的,但是在捕食的時候你會看見它很迅速的一面,通常情況下它會對食物一擊致命,就像一隻飛快的子彈。

  南美蛇頸龜追捕食物,與枯葉龜十分相似,採取伏擊或潛行靠近發動突然襲擊的方式捕食,龜的嘴位於頭部的前下方開口很大再加上粗大的脖子當嘴完全張開時就好像一個口袋把獵物整個裝了進去,在捕食的時候也是靠收縮的頸部肌肉把頭部向前彈射的同時展開大嘴把食物和水一併吞下。南美蛇頸龜的脖子較普通龜的脖子長2倍以上,所以捕食相對來說更容易。


  野生環境下以各種水生昆蟲、蝸牛、小魚等為主要食物,人工飼養可以餵食紅肉、內臟、魚蝦、蚯蚓等食物,偶爾也可以餵點龜糧。其進食的方式有點近似於大鱷龜或枯葉龜,用偽裝的方式等待獵物靠近,然後突然快速出擊將其吞下,整個過程挺有意思。對它們來說,這樣的覓食方法,是一種享受。因此,應採用活魚作為飼料。不需常曬太陽。喜歡吃魚、蝦,偶爾接受非常少量的人工飼料。


  南美蛇頸龜的繁殖季節並沒有被廣泛觀測到,但一般認為它們會在春季的河邊產卵。其卵大約為34x22毫米,白色、易碎。剛孵化出的幼龜大約有34毫米長,背殼相較成年體有更多的皺紋。就像大多數龜一樣,人們並沒有掌握南美蛇頸龜人工繁殖的方法,所以現在還沒有成功繁殖孵化的案例。


  南美蛇頸龜是比較難飼養的龜品種之一,之所以難養是因為南美蛇頸龜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夏天,過高的水溫也會造成其腐甲,是非常奇怪的現象。

  南美蛇頸龜的飼養箱布置,可設定為水佔總面積70~80%,陸地則佔總面積20~30%,這和飼養扁頭蛇頸龜和紋面蛇頸龜的布置有些不同,因為南美蛇頸龜是比較喜歡上岸曬日光浴的品種,所以要有提供陸地的必要。陸地方面可選用一些大石、沉木或磚頭作為完全離水的陸地,在陸地的上空可添加一個射膽,將射膽光線照在陸地上,另外再配合爬蟲UV光管使用,當它爬上陸地曬日光浴時,射膽+爬蟲UV光管就能模仿大自然的太陽一樣給它熱量和UVA/B,雖然射膽+爬蟲UV光管是可代替陽光,但始終遠遠不及陽光好。而水位方面可加至其甲殼長度1~3倍的深度。


  飼養南美蛇頸龜的適當溫度應是18~25度,但在夏天的時候,水溫往往會急升至30度或以上,如果水溫過熱的話,它們的甲殼就很容易患上甲殼腐爛的病症,相信這是由於南美蛇頸龜的甲殼對真菌的抵抗力比較弱,在水溫比較熱的同時,水中的真菌亦迅速滋生,這亦對南美蛇頸龜的甲殼做成不利,所以在飼養箱內要有降低水溫的必要。


  

  很多龜友認為南美蛇頸龜是很容易爛甲,很不好飼養的龜。其實,它們只是比較適合生活在較為酸性的水中,水中的酸性是有助於抑壓真菌的生長,而且還可以減低南美蛇頸龜脫皮的現象,只要達到以上的要求,另外再配合定期用軟毛牙刷幫龜龜洗涮甲殼一次,南美蛇頸龜還是比較好養的龜龜。

編輯:叮叮

【本文由龜鱉商情編輯報導,歡迎各大平臺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龜鱉商情】

您看到的正是別人想要的,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馬上【進店】選購

↓↓↓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花面蟾龜
    Side-necked Turtle別名:花面龜,傑佛裡氏蟾龜界:動物界綱:爬行綱目:龜鱉目科:蛇頸龜科屬:蟾龜屬性 格:膽小   花面蟾龜蟾龜屬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其背甲長可達35釐米。通常來說背甲的顏色是黑色或是深色,一般來說,龜背甲顏色的深淺與陽光的照射程度有關,但是花面蟾龜的背甲並不會因為陽光的變化產生變化,而且這是一種不喜歡曬太陽的龜。  花面蟾龜的背甲灰褐色,呈橢圓形,頂部扁平。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枯葉龜
    英文名:Matamata Turtle別稱:瑪塔瑪塔龜,枯葉龜、瑪塔蛇頸龜、蛇頸龜二名法:Chelus fimbriatus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爬蟲綱目:龜鱉目科:蛇頸龜科屬:蛇頸龜屬種:枯葉龜保護級別:非國家保護動物。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西部錦龜
    根據背甲的大小及龜體的品相有一些差距。錦龜背甲的長度為10-25cm,屬小型水龜。至於和別的水龜混養,也並不是很穩妥和理智的決定,因為水龜基本都是「肉食主義者」,養在一起如果沒有充足的食物,或者飼養空間過於狹小的話,容易發生互相撕咬,其結果就是品相的損壞。西部錦龜尤其喜歡咬對方的尾巴,如果去市場上看看,許多斷尾巴或沒尾巴的西部錦龜其實都是群養、混養的受害者。因此建議還是單獨飼養。
  • 每天認識一種龜:巴西蛇頸龜
    其收回頭頸的方法與側頸龜同,並非縮入龜甲內,而是彎向一側。有些種類的頸部特長似蛇。蛇頸龜在侏羅紀時期的四川盆地最為常見。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於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於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後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生活習性蛇頸龜以特長的頸部而得名。完全肉食性且喜愛活餌。這是一種很容易馴養的龜類。只要飼養1-2個月就能夠認得主人。同時它們也很健壯,抗病力強,極適合初學者飼養。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中華花龜
    臺灣條頸龜與其它產地的有較大差別,但現未承認其為新亞種。  中華花龜屬於入門級的水龜品種,雖然野生個體數量稀少,但是經過人工繁育,市面上見到的人工繁育個體卻很多,中華花龜屬於比較容易飼養的水龜品種,在大陸也比較容易買到。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星點水龜
    通常在野外,很難在木頭上發現曬背的星點水龜,因為它們通常都很機警,而且在野外星點水龜都是成群活動的,很少見到單獨行動的個體。 所以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要在星點水龜的飼養環境中布置較多的躲藏空間,可以採用浮島,沉木或是增加水草等方法,同時儘量避免單獨飼養一隻。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印度稜背龜
    易患病:腐皮、腐甲   印度稜背龜的外觀非常好看,就像是一隻綠色的小青蛙,年幼的印度稜背龜背甲的顏色最為豔麗,背部中間的突起也是鑑別的最重要標誌,這也使得其非常容易辨認。  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日本石龜
    頸中等長,成體日本石龜背甲為黑色(似石灰),幼龜背甲棕黃色(暗青),背甲長橢圓形,有一條脊稜,稜呈深黑色,幼龜背甲後緣呈鋸齒狀,成龜不明顯。成體的背甲長度為13-18cm。雌龜比雄龜來得大。而雄龜則有個長尾巴。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甜甜圈龜
    甜甜圈龜下巴上的寬條紋構成一個倒「Y」字,有時候還有黑色的鑲邊。腹甲為黃色,至少在其前部有一處大型的深色圖案。腹甲上的圖案在成年後往往會褪色。雄龜擁有更為顯著的尾部,腹甲可能略帶凹陷,而雌龜往往長得比雄龜更大。購買時可以儘量挑選一些健康的小龜,小龜的顏色往往比大龜更好看一些,大多數人飼養這種龜都是為了好看,而只有小時候的龜才能滿足這一要素,但是小龜很容易生病,所以飼養要注意。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密西西比麝香龜
    壽 命:50歲左右  密西西比麝香龜體長7.6-13.7 cm。這是一種性情活潑易怒的小型水龜,頭部有兩條淺色的條紋,下顎和喉部長有觸鬚。背甲光滑,或者有三條稜突,高隆而修長,沒有鋸齒;顏色棕橄欖色至深灰色,常常因披覆著一層藻類而顯得模糊不清。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黃肚紅耳龜
    注入溫度適宜的清水後再把龜放回水中。  有些種類的沼澤龜或水龜不太能適應完全換清水,但黃肚紅耳龜不久便能習慣於這種作法和給它帶來的幹擾。完全換水仍有一個缺點二會誘使彩龜加速排盡腸中糞便,把剛換過的水又弄髒了,所以最好在換水後不久察看一下養殖箱(池),把糞便清除。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東部錦龜
    屬:錦龜屬分布區域:北美洲繁殖方式:卵生壽 命:30~40歲左右  東錦的飼養方式與巴西龜差不多,而且外觀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判斷東錦最好的方法就是背甲的周圍有一圈紅色的花紋,而巴西龜沒有。背甲的長度為4-10英寸(10-25 cm),屬小型水龜。其背甲光滑,呈扁平的橢圓形,通常在錦龜的東、南、西三個亞種之中,顏色最深,深褐色接近黑色的,同時是所有北美洲發現的龜類中唯一一種背甲盾板排列成行的。和大多數盾板相互交錯排列的龜不同,它前面的椎盾實際上和肋盾排成一行。這種物種特徵使得它成為現存龜類中最容易鑑別的一種。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中美擬鱷龜
    形態特徵擬鱷龜一共有四個亞種,南美、中美、北美和佛州擬鱷龜,其中以中美擬鱷龜的數量最為稀少。中美擬鱷龜的背甲看上去很霸氣,成體背甲最大可達45cm,是非常大型的品種。中美擬鱷龜的整體顏色(包含腹甲、背甲及皮膚)比其他三個亞種要來的更深。幼體之背甲顏色為深灰色到黑色之間,緣盾之甲殼上有白點,腹甲有白色斑點。下頜有二對須狀突起顯的很特別、明顯。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中華草龜
    頭、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有三條縱向的隆起,後緣不呈鋸齒狀;成熟雄體背部為黑色或全身黑色,雌體為棕色,腹面略帶一些黃色,均有暗褐色斑紋;四肢比較扁平,有爪子,趾間具有全蹼。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雌龜生長速度為:一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2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一般為250克以下。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三稜黑龜
    習性:三稜黑龜的習性與黑山龜類似都屬於水龜,但是三稜黑龜卻更為接近陸棲。  三稜黑龜數量不多、分布也不廣泛,屬於潮龜科黑龜屬的一員,在我國僅分布在福建及貴州,在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及孟加拉,背甲上有明顯的三根龍骨,龍骨顏色較淺。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太平洋蠵龜
    種:太平洋蠵龜分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溫水海域。   太平洋蠵龜的外觀與大西洋蠵龜相似,背部呈流線型,頭部較大,脖子短、頸肩寬,四肢呈漿狀,這樣的身體形狀有利於在海水中的滑行,太平洋蠵龜是海洋中的精靈,數量稀少,需要人們的保護。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楓葉龜
    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稜,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稜龜」。因為背甲的形狀象楓葉,所以又叫做「楓葉龜」。它的腹甲是棕黑色,所以又叫做「黑胸葉龜」。
  • 只聽說過黃頭側頸龜,紅頭側頸是啥?難道又是龜地攤畫出來的?
    雖然黃頭側頸在大家眼中都已經是爛大街的東西了,可是提到另一個和他撞臉的傢伙就不是誰都認識的了~那就是亞馬孫紅頭側頸。亞馬孫紅頭側頸學名Podocnemis erythrocephala,是南美側頸龜科南美側頸龜屬的成員。
  • 懂龜才能養好龜
    水棲龜類的食性一般為雜食性,如烏龜、黃喉擬水龜等;半水棲龜類多數為動物性,如平胸龜、三線閉殼龜、金頭閉殼龜;而黃緣盒龜、黃額盒龜卻是雜食性。陸棲龜類大多為植物性,如緬甸陸龜、四爪陸龜等。有些龜耐飢耐渴能力較強,可幾年不食也不易死亡。三、按外觀分
  • 哪些龜是我們「不能養」的?
    附錄I附錄II附錄III龜鱉目TESTUDINES兩爪鱉科Carettochelyidae兩爪鱉 Carettochelys insculpta蛇頸龜科Chelidae短頸龜Pseudemydura umbrina麥氏長頸龜Chelod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