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楓葉龜

2021-02-15 龜鱉商情



基本信息欄

中文學名:地龜

英文名: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

拉丁學名:Geoemyda spengleri

別 稱 :楓葉龜、黑胸葉龜、長尾山龜、泥龜、十二稜龜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目龜鱉目

亞 目:潛頸龜亞目 科龜科

亞 科 :淡水龜亞科

屬:地龜屬 種地龜

分布:廣西、廣東、湖南、越南、蘇門答臘、婆羅州、日本

性 格:膽小怕驚

易患病:拒食

壽 命:30~50歲

  楓葉龜就是我們常說的地龜,因外觀像一枚楓葉,於是有了這個名字,地龜在我國也有野生的存在,但是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楓葉龜的膽子比較小,而且地龜是出了名的難養,一不小心龜龜很容易拒食,但是熟悉了飼養環境的楓葉龜,與人們的互動性還是很強的,所以這是一種不適合新手養的龜。


  楓葉龜在我國屬於比較常見的龜,外觀奇特,很容易辨認,背甲較長,但是並不寬,尾部有很多齒狀的裝飾,使他看上去更像是一枚楓葉。

  楓葉龜屬半水棲的龜類,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稜,前後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稜龜」。因為背甲的形狀象楓葉,所以又叫做「楓葉龜」。它的腹甲是棕黑色,所以又叫做「黑胸葉龜」。


  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雌龜的腹甲平坦,尾短,洩殖孔距腹甲後緣較近;雄龜的腹甲中央凹陷,尾長且粗,洩殖腔孔距腹甲後緣較遠。

  野生地龜的食性目前還沒有記載。野生的地龜生活在山區叢林的小溪旁,或者山澗小河邊。它是半水棲龜,但是水性不好,不能進入深水區域,否則有可能會溺水身亡。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隻地龜的食性不同,食性由龜所處的野外生態環境決定。多數龜吃麵包蟲、蚯蚓、西紅柿、瘦豬肉、黃瓜等。地龜喜歡吃鮮活的各種小蟲子,例如蚯蚓,蟋蟀,麵包蟲等。


  對于楓葉龜來說,環境布置的是否合理,是飼養成功的關鍵。野生的地龜對環境要求較高,而且需要安靜、隱蔽性較好的角落來適應環境,也就是說,新龜到家一段時間內,儘量不要打擾。新引進的地龜應放在乾燥的紙盒或容器中,內鋪沙土,放置一個飲水盆。每天投餵多種食物,投餵前勿驚動龜,以免龜拒食。

1、沙土運用

  地龜屬半水棲龜類而且水性不好,不能當作水龜來養。應該在容器內鋪上5公分左右的潮溼沙土,或者枯樹葉,鋸末等,每月更換一次,並放置一個供龜龜喝水和泡澡的水盆。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陸地。它喜歡陰暗的角落,所以應給它一個藏身之處。我們通常是用半個花盆扣在那裡,它自己會鑽到下面去。


  地龜屬半水棲龜類,人工飼養時,應養於沙土上,沙土厚3-5釐米,每月更換1次。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沙的格局,但冬季時,必須全部鋪沙(加溫飼養除外)。夏季沙上可潮溼,初春和深秋之際,沙土宜乾燥。

2、日常環境管理


  地龜喜暖怕寒,在飼養過程中,飼養的地勢宜高。建立日記本,每天記錄各種情況,尤其是溫度、吃食情況,這些都是飼養好地龜的關鍵。只有掌握了地龜生活環境溫度、吃食情況,才能正確地給地龜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如溫度低時,應及時加溫;如地龜停食,要考慮地龜是否患病、龜舍移地、食物更換等因素。


3、冬季飼養要點

  健康的地龜可自然冬眠,將地龜放人沙土上,龜自己鑽人沙土深處,在沙的表面覆蓋棉被或稻草等保暖物,每周檢查1次。翌年,龜復甦的好壞,直接影響龜的健康。剛復甦的龜體弱,不宜大量餵食,應少量投喂,同時注意溫度的變化。體弱瘦小的龜,可加溫飼養,當溫度低於20°C時不要餵食,以免引起龜龜腸胃不適。將環境溫度提高至25°C左右,正常餵食、管理。

  楓葉龜成功開食了之後,飼養就會變得簡單了,因為這說明楓葉龜已經熟悉環境進入狀態,這個時候只要提供給他合理的飲食,就基本可以度過飼養危險期,以後就會越來越喜歡與人親近。

1、食物的選擇

  楓葉龜喜歡吃鮮活的各種小蟲子。例如蚯蚓,蟋蟀,麵包蟲等等。凡是會動小昆蟲或動物,差不多全可投喂,但蝌蚪或豐年蝦、龜糧則可免了而網主則通常供應蟋蟀以作主食,偶爾投餵蠶蟲、大麥皮蟲或去掉後腳之草蜢、及小魚、貓糧、初生未開眼的幼鼠等,另外還會偶爾供應木瓜香蕉、橙、柚或芒果,或者其它味甜而香之水果,至於蔬菜則可省了。


2、飼餵注意事項

  每兩星期供給鈣粉及維他命補充劑一次,把鈣粉及維他命補充劑撒在食物上。餵飼時間多在黃昏或晚間,因它這段時間較活躍,食慾亦較好。食量方面,每隻楓葉龜,通常一次約可吃下2-4隻蟋蟀和兩條大麥皮蟲,一星期餵飼五次。還有幼龜喜歡把食物拖入水中進食,及在早上、中午時段,水池喝水或浸泡,所以飼主該每天換水。


  由於不斷捕捉及其它因素,中國境內已為稀有。國內現有標本不多。20世紀50年代廣西市場尚有一定數量活動物,已幾乎絕跡。但隨邊境貿易的開放,在南方由境外進口的活動物增多

【本文由龜鱉商情編輯報導,歡迎各大平臺轉載,轉載時請標明來源:龜鱉商情】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與更多龜友進行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龜系列·黑木紋龜
    >種:黑木紋龜食性:雜食性,草食傾向強。  黑木紋龜喜歡棲息於河流和沼澤地區,屬於好水的龜種。野生的黑木紋龜是雜食性動物,會吃植物、水果,偶然會吃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黑木紋龜雌龜每年最多可生產4次,每次可以下約3隻蛋,繁殖的數量還是很多的。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三稜黑龜
    頭部與紅腹側頸龜一樣有V型的斑紋由鼻尖一直延伸到頸部,斑紋通常是黃色到橘紅色都有,而且到成龜也不會消失。由於數量稀少,因此本種龜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繁殖成功的紀錄,但是它們的繁殖習性應該與黑山龜類似。基本上雌龜每年可以生產2~3胎,每胎2~4顆蛋,約60~70天可以孵化。雌雄的辨別並不困難,雄龜尾巴較粗大,肛門超過背甲末端,頭部斑紋較鮮豔。雌龜尾巴較短,頭部斑紋較黯淡。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日本地龜
    每天投餵多種食物,投餵前勿驚動龜,以免龜拒食。對於環境的要求與一般的半水棲龜類相似,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沙土。沙土不同於水,因為沙土不可以過濾,所以就要經常更換沙土,這樣才可以保證日本地龜的健康。 日本地龜屬半水棲龜類,人工飼養時,應養於沙土上,沙土厚3~5釐米,每月更換1次。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沙的格局,但冬季時,必須全部鋪沙(加溫飼養除外)。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星點水龜
    星點龜的殼是黑色的,上面覆蓋著黃色的斑點,斑點的水量隨著龜的年齡不同而不同,大齡的龜通常有更多的斑點,有的甚至超過125個,均勻地分布在龜殼和面部,反之,較為年輕的龜只有很少的斑點,經常是一塊盾甲上有一顆,還曾經有報導在身上沒有發現一個斑點的星點龜。斑點隨著幼龜的成長而增加。有時成年龜的斑點也會褪去。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餅乾龜
    ,因為它並不像其它龜那樣有一個半圓的龜殼,它的龜殼是扁平的,且圖案豔麗,像極了一隻被踩扁的印度星龜,是一種非常小巧的陸龜品種。  餅乾龜居住的丘陵海拔可達1800米。野外的餅乾龜在每年的年初進行交配,而在七八月份築巢產卵。交配成功的雌龜通常只產一枚卵,卵埋在3-4英寸深的鬆軟的沙質土中。一隻雌龜在一季中可以多次產卵,每次相隔六周到兩個月。卵大約有2英寸長,而寬僅為長的一半。孵化期似乎為4.5-6個月,但也有超過8個月的報導。餅乾陸龜的稚龜看去和其他陸龜的稚龜差不多。典型情況下,它們呈深黃色,背甲和腹甲的盾片上長著棕色或黑色的斑紋。甚至它們的背甲也略成圓頂狀。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北部黑瘤地圖龜
    分類: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鱉目、沼澤龜科、沼澤龜亞科、地圖龜屬、北部黑瘤地圖龜分布:美國阿拉巴馬西南部。飼養難度:簡單  北部黑瘤地圖龜的外觀就像所有地圖龜一樣,都有著地圖一樣斑斕的圖案,但是北部黑瘤地圖龜還是很容易辨認的,是因為它背部有著棘刺一樣的黑瘤,是它最明顯的標誌。  北部黑瘤地圖龜最大甲長19.1公分。前方椎盾的前緣部位有明顯的黑色瘤狀突起,且背甲上具有黃色細紋。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西部錦龜
    屬:錦龜屬種:西部錦龜  西部錦龜是錦龜的一個亞種,在所有亞種中體型最大,背甲顏色會隨著飼養方法的改變二改變,幼體與成體差距較大,通常來說,幼體的顏色比較豔麗,而成體喜歡曬背,所以背甲顏色較深。西部錦龜尤其喜歡咬對方的尾巴,如果去市場上看看,許多斷尾巴或沒尾巴的西部錦龜其實都是群養、混養的受害者。因此建議還是單獨飼養。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枯葉龜
    枯葉龜大概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龜,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河的一種龜,尤其在巴西、蓋亞那、秘魯分布最多。它的頭的作用是什麼呢?   枯葉龜怪怪的外形給飲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很多人都奇怪枯葉龜到底是怎樣吃東西的呢。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以下的結論。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甜甜圈龜
    甜甜圈龜下巴上的寬條紋構成一個倒「Y」字,有時候還有黑色的鑲邊。腹甲為黃色,至少在其前部有一處大型的深色圖案。腹甲上的圖案在成年後往往會褪色。雄龜擁有更為顯著的尾部,腹甲可能略帶凹陷,而雌龜往往長得比雄龜更大。購買時可以儘量挑選一些健康的小龜,小龜的顏色往往比大龜更好看一些,大多數人飼養這種龜都是為了好看,而只有小時候的龜才能滿足這一要素,但是小龜很容易生病,所以飼養要注意。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南美蛇頸龜
    南美蛇頸龜的外觀形態與普通蛇頸龜差不多。一般雌性個體要大於雄性個體,最大可達40釐米。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蛇頸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南美蛇頸龜的主要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擁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尤其是年幼的品種。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密西西比麝香龜
    混養問題  只要條件允許,最好不要將密西西比麝香龜群養或與其它品種的龜混養在一起,因為這必然會損害龜自身的品質,畢竟大家都喜歡全品的個體。爬友們千萬不要存有任何僥倖心理,以為開闊的飼養空間、充足的食物供應、龜與龜之間就不會發生撕咬和爭鬥了,否則兇悍暴虐的小臭蛋們會讓你們知道什麼叫「黑社會火拼」。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加拉帕戈斯象龜
    從築巢地點收集易受到危害的龜卵,給孵出的幼龜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幼龜生長到四到五歲後再釋放到它們家鄉的周邊,以便能夠有更好的機會與生存的空間長成成龜。相同的遷移路線已被許多代龜創建成林間通道,被定義稱為「龜公路」。在那些多雨的島嶼,背殼圓頂的龜更合群,經常發現大群,馬鞍型龜在其領地相對孤立獨處。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印度稜背龜
    易患病:腐皮、腐甲   印度稜背龜的外觀非常好看,就像是一隻綠色的小青蛙,年幼的印度稜背龜背甲的顏色最為豔麗,背部中間的突起也是鑑別的最重要標誌,這也使得其非常容易辨認。  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佛州甜甜圈龜
    易患病:腐皮壽 命:50年左右   佛州甜甜圈龜的外觀與巴西龜相似,背甲的花紋是由黃色與綠色組成,不同的是,佛州甜甜圈龜渾身的顏色就只有綠色與黃色兩種,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顏色變深。  甜甜圈和大多數美洲親戚一樣好動互動性也很不錯,沒有地圖龜那種神精質的性格,密西西比地圖龜和北部偽圖龜都是非常瘋狂的,抓住它們會不停地喘氣而且膽小,這點不如甜甜圈。大甜甜圈有種優雅之美,輕輕抓住它時它不會反抗而是乖乖的趴在手中,你可以摸摸它的腦袋。而不像地圖試圖攻擊你的手指,一抓上來就掙扎的一刻也不想安靜一會。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東部錦龜
    屬:錦龜屬分布區域:北美洲繁殖方式:卵生壽 命:30~40歲左右  東錦的飼養方式與巴西龜差不多,而且外觀上也有相似的地方,判斷東錦最好的方法就是背甲的周圍有一圈紅色的花紋,而巴西龜沒有。其背甲光滑,呈扁平的橢圓形,通常在錦龜的東、南、西三個亞種之中,顏色最深,深褐色接近黑色的,同時是所有北美洲發現的龜類中唯一一種背甲盾板排列成行的。和大多數盾板相互交錯排列的龜不同,它前面的椎盾實際上和肋盾排成一行。這種物種特徵使得它成為現存龜類中最容易鑑別的一種。
  • 「龜種學堂」楓葉龜(來自theTurtleRoom)
    其中楓葉龜就是最近提及比較多的龜種,以我個人建議沒有充分環境及經驗還是不要貿然去飼養楓葉龜。為此特別翻譯了一篇來自theTurtleRoom的楓葉龜文章,供各位學習。這篇與兩年前自己各種文章拼湊漏洞錯誤百出的楓葉龜文章不同(以前的文章點右側「龜種學堂」地龜(楓葉龜)),整體更科學更理性。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東部網目雞龜
    東部網目雞龜屬於熱帶品種,在寒冷的地區也很少見。東部網目雞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太平洋蠵龜
    種:太平洋蠵龜分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內溫水海域。   太平洋蠵龜的外觀與大西洋蠵龜相似,背部呈流線型,頭部較大,脖子短、頸肩寬,四肢呈漿狀,這樣的身體形狀有利於在海水中的滑行,太平洋蠵龜是海洋中的精靈,數量稀少,需要人們的保護。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花面蟾龜
    性 格:膽小   花面蟾龜蟾龜屬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其背甲長可達35釐米。通常來說背甲的顏色是黑色或是深色,一般來說,龜背甲顏色的深淺與陽光的照射程度有關,但是花面蟾龜的背甲並不會因為陽光的變化產生變化,而且這是一種不喜歡曬太陽的龜。  花面蟾龜的背甲灰褐色,呈橢圓形,頂部扁平。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中華草龜
    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雌龜生長速度為:一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2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一般為250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