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印度稜背龜
拉丁名:Kachuga tecta
英文名:Indian roofed turtle
別名:屋頂龜、稜背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無孔亞綱
目:龜鱉目
科:地龜科
屬:稜背龜屬
種:印度稜背龜
分布:分布在印度北部,孟加拉,巴基斯坦。
性格:溫順和善,膽怯。
易患病:腐皮、腐甲
印度稜背龜的外觀非常好看,就像是一隻綠色的小青蛙,年幼的印度稜背龜背甲的顏色最為豔麗,背部中間的突起也是鑑別的最重要標誌,這也使得其非常容易辨認。
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龜殼高起,呈蓋形,龍骨在第三節脊骨的結節完結。龜殼呈橄欖色,幼龜有一些黑點,尤其是在頭三節脊骨的後邊。成年的龜殼較為一致。胸甲呈橙色或紅色,有黑點,邊緣褐色及有黃色外邊。頭部黑色,顎部及兩側橙色。頸部黑色而有黃線,四肢呈深橄欖色及有黃點。龜殼長達9寸。雄龜體型偏小,尾長且粗,洩殖腔孔在背甲後部邊緣之外;雌龜體型較大,尾短且細,洩殖腔孔在背甲後部邊緣之內。印度稜背龜體型大小懸殊,通常雌龜為雄龜的兩倍大。
印度稜龜分布在巴基斯坦及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及印度河,且也在默哈訥迪盆地出沒。它們是較為寂靜的龜,棲息在較靜的河流、池塘及水箱中。它們也會在半鹹水的海岸出沒。河床柔軟及有豐富水生植物的環境很適合它們居住。印度稜龜會在早上曬太陽,可以幫助它們保持體溫及合成維他命D。
印度稜背龜背甲上一圈粉紅十分搶眼。應該是高背龜屬中最亮麗的一種。印度稜背龜一直被冠以難飼養的名分,因為印度稜背龜是很難適應環境的龜種,在長期的運輸過程中會導致龜龜的不適應,所以一不小心,就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
在飼養稜背的環境布置中要注意兩點,首先,稜背總歸是膽小的品種,所以完全暴露的飼養環境勢必會造成個體緊迫,同時,稜背相當的喜歡曬背,基於這兩點,在是飼養中就要有適當的躲避場所,比如帶洞穴的沉木或者在水表面種些浮萍,總之要讓他們覺得安全。其次,一定要有曬背的陸地,可以不用很大,他們不是多喜歡在陸上爬,他們只是需要一塊地方擱置他們的腹甲,然後享受日光。這裡著重指出的是,愛曬背的品種如果不提供陸地,長期浸泡在水中,勢必會導致腐皮爛甲,所以可以說,提供曬背的陸地,是預防腐皮爛甲的重要前提。
人工飼養下,印度稜背龜喜暖怕寒。水溫24℃左右時,能正常進禽水溫20℃以下有停食現象;水溫18℃以下停食、少動,隨溫度逐漸下降,龜進入冬眠期。長時間生活在水溫10℃以下,龜易死亡。
印度稜背龜食性比較偏向雜食性,對於食物的選擇沒有特別挑剔,一般水龜飼料,葉菜,死魚,死蝦和冷凍赤蟲,麵包蟲等都能接受,可以適應肉類食物、素食及一些龜糧,所以飼養上不用很麻煩,但是這是一種對溫度很敏感的龜,若是環境溫度不合適也會導致其拒食。
印度稜龜是雜食性動物,主要吃鳳眼蘭等水生植物及蟹等動物,它們亦會吃腐肉。印度鋸背龜是變溫動物,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反應靈敏。它的攝食、活動等均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由於印度鋸背龜新陳代謝所產的熱有限,它們又缺乏保留住體內產生熱的控制機制。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印度鋸背龜靠的是找涼或熱的地方來控制每天體溫的波動。在飼養龜的人工小環境溫度與自然棲息地相一致時,才能保證印度鋸背龜生理和心理健康。
飼養印度稜背龜的環境與一般水龜的環境相同,半水半陸,不需要特別的布置。只要進口個體沒有被感染髮病,飼養的難度並不高。
稜背龜幼龜很容易遭受水生黴菌感染,加上對新環境的適應力較弱,一周內的死亡率高達八成以上。能夠養到現在的個體恐怕不多。在購買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感染徵狀,幼龜最好先單獨飼養,並施以魚用抗黴菌藥物預防感染,等到適應期過後再與其他龜混養。印度稜背龜是非常容易生病的龜,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儘量保證環境的健康,讓印度稜背龜適應。
【編輯:叮叮】
【本文由龜鱉商情編輯報導,歡迎各大平臺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龜鱉商情】
您看到的正是別人想要的,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馬上進【龜鱉超市】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