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中國學生製作中文廣播節目「羽毛電臺」(圖)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留英中國學生製作中文廣播節目「羽毛電臺」(圖)

羽毛電臺全體成員合影,前排右一為張頌潔。(BBC英倫網)

  中新網11月6日電 英國高校新學期開學已經一段時間了,除了緊張的學習,一些華人學生紛紛加入各類社團,豐富自己的生活。近日,BBC英倫網專訪了英國羽毛電臺學生負責人張頌潔,聽她講述電臺創建點滴故事,文章摘錄如下:

  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學生電臺旗下的中文廣播節目羽毛電臺由中國留學生發起、製作,為留英生活增添趣味的同時,也是新聞系學生鍛鍊的良好機會。

  問:你如何了解到謝菲爾德大學羽毛電臺?是如何加入進來的?

  張頌潔:我去年讀碩士預科課程(pre-master)的時候結識了一位碩士生朋友,他與幾位同學一起做羽毛電臺的節目。羽毛電臺的涵義是,我們這些學生就好像散落在各地的羽毛匯聚在謝菲爾德。

  上一個學年結束之後,7位羽毛電臺的團隊成員陸續畢業回中國發展。從這個學期開始,我接手電臺,大家一起重新申請了在謝菲爾德大學學生電臺Forge Radio旗下製作和播放羽毛電臺節目的許可。

  謝大學生電臺旗下有很多節目,但只有羽毛電臺這一檔中文節目。由於很多本地學生想要鍛鍊的機會,我們申請的時候難度不小。我們的節目播出時間是在每周日的23點,相當於是每周的最後一檔節目。

  儘管如此,這是一個華人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難得平臺。

  問:羽毛電臺的節目傳播方式是?

  張頌潔:目前主要是依靠網上在線收聽,或者下載app之後再收聽。

  問:羽毛電臺的節目內容大致有哪些?

  張頌潔:我們2013屆羽毛電臺已經做了兩期節目。第一期的時候由於招新的事情還沒有準備好,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做的。我當時邀請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在校生,一位是畢業生。我請他們談了新學期相關的事情,包括給新生建議,像如何適應這邊的學習、去哪休閒等等。

  第二期是我們正式改版之後的節目。全新的羽毛電臺節目有3個板塊。第一個是資訊類的,主要搜集一些謝菲爾德吃喝玩樂的信息,比如介紹萬聖節活動等等,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城市。

  第二個板塊是新聞時談。因為我們團隊中的同學大多數是學新聞類專業的,所以想鍛鍊大家對新聞事件的見解,同時也給大家一個表達看法的平臺。最後一個板塊是好歌不斷,播放一些歌曲。

  羽毛電臺的節目目前是錄播,前半年的時候先適應一下整個節目的運作。我們計劃從明年的春季學期開始嘗試直播。

  問:做電臺可以算作一種實習嗎?

  張頌潔:不能算作實習。但我想儘管如此,這肯定是一個很好的鍛鍊的過程。羽毛電臺的節目畢竟是有連結和成品的,參與進來的同學以後找實習機會或工作的時候應該都是很有幫助的。

  問:有沒有得到老師的幫助或指導?

  張頌潔:上一屆曾經有一、兩位英國老師關注過羽毛電臺。我們節目中也會有一些英文的部分,比如,去年有一期採訪學校周圍賣三明治的餐車被盜的事情。當時的主持人是用全英文的方式採訪了相關人士。

  今年的節目中同樣會沿用一些英文元素,還會有一些外國老師和同學關注。我們也會讓一些對中文感興趣的外國同學參與到節目中,但也是以中國文化相關話題為基礎。

  問:做羽毛電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張頌潔:首先羽毛電臺給熱愛廣播和傳媒的同學們一個實踐的平臺。可能在這邊參加學生社團活動的中國同學不是那麼多。謝菲爾德大學的華人留學生人數雖然比較多,但是大家參加以外國人為主的活動時會比較羞澀。

  這次羽毛電臺招新之後我發現,這等於給大家一個突破口,因為很多同學覺得終於有了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窗口。同時,這樣的一個團體能夠讓大家結識更多有共同愛好的人。

  其次,對新聞系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個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實踐的絕好機會,也能夠為大家的海外生活中留下美好的經歷和記憶。改版後的節目剛起步,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感興趣的同學參與進來。

相關焦點

  • 白俄羅斯國際廣播電臺開播中文節目
    白俄羅斯國際廣播電臺開播中文節目   中新網3月29日電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日前,白俄羅斯國際廣播電臺在白對外友好協會「友誼宮」隆重舉行中文節目開播儀式。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截至2008年底,每天累計播出節目1520多個小時。2008年共收到來自世界161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電子郵件等270餘萬件,遍布世界各地的聽眾組織已達3600多個。就使用語種、播出時數和聽眾來信數量而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際廣播電臺之一。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簡介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創辦於1941年12月3日,是中國向全世界廣播的國家廣播電臺。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向中國介紹世界,向世界報導世界,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截至2006年底,每天累計播出節目1100多個小時。2006年共收到來自世界160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電子郵件等240多萬件,遍布世界各地的聽眾組織已達3600多個。就使用語種、播出時數和聽眾來信數量而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際廣播電臺之一。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 傳播中國形象
    路透社調查發現,在全球四大洲,至少有來自14個國家的33家電臺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在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的一部分。路透社表示,國營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實際擁有電臺所有權或租賃播出時間段主導了這33家電臺的節目內容,播放有關中國的新聞和節目,傳遞中國的聲音。這些電臺大多不接受廣告投放,因而少有商業利益的驅動。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讓世界傾聽中國之聲
    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臺6月份組織的「CRI感知新疆2012·多彩文化」採訪的敘利亞記者胡瑪穆,對新疆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讚嘆不已。這是國際電臺為迎接十八大而組織的報導活動之一,該活動在新浪網、騰訊網開通官方微博,每天發布有關採訪情況的微博與受眾互動,受到眾多網民的關注和好評。
  • 韓國英語廣播電臺首推中文廣播
    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日前批准英語FM廣播採用其他外國語進行播送。這些英語廣播電臺從今年秋季開始進行改編,計劃每天推出1~2個小時的中文廣播,之後逐步擴大中文播送時間。節目內容包括生活、旅遊信息、地區和國內消息等。這是韓國國內首次推出的中文廣播。
  • 英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布局海外,「借船」傳播中國形象
    路透社調查發現,在全球四大洲,至少有來自14個國家的33家電臺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在打造的「全球電臺網絡」的一部分。路透社表示,國營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通過實際擁有電臺所有權或租賃播出時間段主導了這33家電臺的節目內容,播放有關中國的新聞和節目,傳遞中國的聲音。這些電臺大多不接受廣告投放,因而少有商業利益的驅動。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正式開通「CRI手機廣播電視」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馮曉芳、馬俊)從30日起,「CRI手機廣播電視」正式播出,中國移動用戶可根據需要,在手機上收看。這一手機電視節目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主辦,通過移動通信網傳播。
  • 專業解析||廣播影視節目製作
    專 業 概 述本專業側重於培養學生節目的策劃與創意
  • 馬世芳暫別廣播圈,電臺節目的版權到底歸誰?
    "你的節目不是你的節目"正如馬世芳在維權長文中所說,"若是像我這樣,做了三十多年廣播,獎也拿過不少,仍然無法替自己爭取合理的權利,其他廣播同行的處境就更艱難了。"從2017年8月電臺開播,馬世芳和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臺的主持合約按照"逐年議約"的程序進行。
  • 愛爾蘭中國留學生製作英語廣播節目介紹中國文化
    愛爾蘭時間每周四20:30至21:00,當地人可以從都柏林城市廣播收聽到一檔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節目—— Hello China(你好!中國)。這個節目從策劃到製作,都由中國留學生志願者完成。  「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  為什麼做這個節目?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傳播中國文化,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
  • 著名導演、主持人劉瑋接受洛杉磯AM1300中文廣播電臺《王牌駕到...
    近日,著名主持人、導演劉瑋受邀參加美國洛杉磯AM1300中文廣播電臺專訪。  此次能夠在洛杉磯AM1300中文廣播電臺接受專訪劉瑋表示非常榮幸。AM 1300中文廣播電臺是美國歷史悠久的電臺,是全美第一家24小時播出的中文廣播電臺,在當今科技不斷高速發展的現今,AM1300中文廣播電臺也在網絡與手機APP上24小時同步直播,將節目送往世界各地每一個角落。
  • 愛爾蘭中國留學生:製作英語廣播節目介紹中國文化
    節目錄製結束後,Hello China成員與嘉賓合影愛爾蘭時間每周四20:30至21:00,當地人可以從都柏林城市廣播收聽到一檔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節目—— HelloChina中國)。這個節目從策劃到製作,都由中國留學生志願者完成。「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為什麼做這個節目?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傳播中國文化,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在都柏林大學就讀的張茼的印象中,愛爾蘭人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朋友聚會談到中國時,有些愛爾蘭朋友就兩眼放光,纏著她問中國是什麼樣子的。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節目在賴比瑞亞調頻臺正式開播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下簡稱國際臺)賴比瑞亞調頻臺開播儀式19日在利首都蒙羅維亞舉行。當天,國際臺的英語和漢語普通話調頻節目正式在利五個城市開播,每天播出18個小時。  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中國駐賴比瑞亞大使周欲曉、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王雲鵬等近百人出席了開播儀式。
  • 中國之聲開播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完成8套節目改版
    中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 隨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在2004年元旦正式開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經完成了8套節目的改版。它們分別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中國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二套節目(經濟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三套節目(音樂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四套節目(都市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套節目(中華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六套節目(神州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七套節目(華夏之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八套節目(民族之聲)。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1年度公益廣告全部製作完成在各頻率輪換播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1年度公益廣告全部製作完成  在各頻率輪換播出  截止到8月4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1年度公益廣告宣傳活動所有公益廣告作品製作完成,即日起29件新作品在各頻率輪換播出。
  •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製作的「2020對話區委書記」是怎樣一個節目?
    (原標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製作的「2020對話區委書記」是怎樣一個節目?)
  • 留英學子分享生活經歷:從博士生到BBC電臺主持人
    彭犇同時在BBC曼城電臺(BBC Radio Manchester)關注英國華人社區的節目《東方地平線》(Chinatown)擔任兼職記者、主持人。  他的經驗非常值得分享。BBC英倫網日前對其進行了專訪,原文摘編如下:  記者:你在中國本科畢業之後在一家國際知名公關公司工作過幾年,後來為什麼選擇來英國深造?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首家海外調頻電臺在奈洛比開播
    新華社奈洛比2月27日電(記者梁濤)中國國際廣播電臺27日在奈洛比舉行儀式,慶祝其在海外開設的第一家調頻廣播電臺正式開播。   當地時間上午10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中國駐肯亞大使郭崇立等按下設備按鈕,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奈洛比調頻臺正式開播。
  • VOA停播中文節目 美政府對中國廣播時代或終結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今晨報導,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美國之音(VOA)16日向國會提出2012年年度預算,其中大刪漢語普通話廣播預算800萬美元,裁員55%。  美國之音以44種語言對全球廣播。在2012年度的預算中,有兩種語言的廣播預算遭刪減,一是克羅西亞語,一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