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兩個好消息:迄今職業病防治博士工作站的訂閱者(粉絲)快4萬啦!2020年全年閱讀人次140萬!
除此之外,尚提供至少20學時的網上輔導,由經驗豐富的職業衛生主任醫師朱志良毒理學博士、註冊工業衛生師提供課後技術支持。講解可能的考試點、現場採樣測量檢測演示、案例,還提供海量題庫供參考練習!
如您有意參加,趕緊填寫下面的報名表,發到49014156@QQ.COM,微信13823185209。學習費用1500元/人。課程結束時,會組織一次水平考試,發給培訓證書。
公司名稱
學檢測人數
學評價人數
既學檢測又學評價人數
聯繫電話
聯繫郵箱
聯繫人姓名
具體內容跟昨天推文相同,-資質認可技術評審準則。
要求省級衛健部門抓緊制定乙級資質認可程序。
2021年1月31日前資質到期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有效期延至2021年4月30日。2021年2月1日至4月30日,資質認可機關依職責受理2021年4月30日前到期的機構資質延續(含變更、增加業務範圍)申請。
按期提交資質延續申請材料並被受理的,在資質認可機關作出決定前,其原有資質證書繼續有效;經告知後逾期未提交申請材料或提交的申請材料未被受理的,其原有資質證書到期失效。
2月1日起,資質認可機關開始受理認可申請,並按照《辦法》有關規定開展資質認可工作。
5月1日及之後資質到期的,按照《辦法》規定的時間及要求提交資質延續申請。
因疫情防控需要暫不能開展現場技術考核的,資質認可機關可以適當調整受理申請的時間。
現有煤礦乙級資質,業務範圍轉並為採礦業,今後不再單獨設(煤礦)乙級資質。
政務大廳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政務大廳應當在出具受理文書後的3個工作日內,將申請材料及申請材料轉辦文書(見附錄7)移交技術評審單位。
中國疾控中心作為技術評審單位承擔具體技術評審工作。技術評審包括申請材料的技術審查和現場技術考核。
(1)專業知識綜合能力考核。依據考核評估大綱,從考試題庫抽取試題,採取書面閉卷考試的方式,考核評估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情況。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60分以上(註:以上包括本數,下同)為合格。
考核人員範圍:質量控制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授權籤字人、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人員、放射衛生檢測與評價人員等。2017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指定機構頒發的培訓合格證書,免於能力考核評估;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理化檢驗技術中級,代碼383)成績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免於能力考核評估。
考核內容:應涵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相關法規標準規範、質量管理和相關專業知識。申請第一類業務範圍的,應考核職業衛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術人員自主選擇考核檢測或評價方向)。申請第二類業務範圍的,應考核放射衛生專業知識。
(2)檢測操作技能考核。依據考核評估大綱和考試題庫,對檢測人員進行現場採樣、現場檢測和實驗室檢測分析等操作技能考核,檢測人員應獨立完成考核。
(3)職業衛生工程技術能力考核。依據考核評估大綱和考試題庫,對職業衛生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操作能力考核,職業衛生工程技術人員應獨立完成考核。
(1)檢測方法建立情況審核。
採用國家、國外、行業、團體標準檢測方法,應進行方法驗證;採用實驗室自行研究制定的檢測方法,應對樣品採集和檢測技術指標進行研究,編寫研究報告,並經至少三名國家級或省級職業衛生檢測專家進行審核論證。已取得CMA證書或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CNAS)證書的,直接認定相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項目及參數檢測能力,不重複審核檢測方法建立情況。
對未取得CMA證書、CNAS證書的,或CMA證書、CNAS證書未覆蓋的檢測項目,要審核每項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方法建立情況。
(2)盲樣考核。
在48小時內向專家組提交檢測報告。
根據申請的業務範圍,可考核金屬類、非金屬類、有機類、粉塵類(含游離二氧化矽測定)和γ核素分析等樣品。
申請第一類業務範圍的,盲樣考核應覆蓋主要檢測方法和儀器設備,考核項目數一般為5~10項;
申請第二類核設施業務範圍的,考核γ核素分析盲樣;申請第二類核技術工業應用業務範圍的,不考核盲樣。
(3)審核認定檢測項目能力。
專家審核認定申請單位是否滿足所申請資質、業務範圍要求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項目能力(附件2的附錄4和附錄5)。
(1)評價報告現場模擬考核。
48小時內獨立編制完成模擬評價報告。
模擬評價報告應當分析評價全面、準確,措施建議和結論有效可行、具有針對性,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要求,並經專家評審符合要求。
模擬考核內容:
申請第一類業務範圍的,選擇其中一項申請的業務範圍進行評價報告現場模擬考核,主要編寫工程分析、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評價、危害程度與健康影響評價、措施建議和評價結論等方面內容。
申請第二類業務範圍的,選擇其中一項申請的業務範圍進行評價報告現場模擬考核,主要編寫工程分析(含輻射源項分析)、危害因素識別、輻射劑量估算、放射防護措施評價、危害程度與輻射健康影響、措施建議和評價結論等方面內容。
(2)評價能力審核認定。
申請的每項業務範圍,專家現場抽查2份規模以上企業的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未出具正式評價報告的,抽查模擬評價報告),對工程分析、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危害程度與健康影響評價、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評價、管理措施建議和評價結論等方面評價能力進行審核認定。
甲級資質機構取得資質一年以上。
資質證書有效期為5年。
需要延續的,應在有效期屆滿3個月前向政務大廳提交申請材料。
在上一個資質周期內,連續參加中國疾控中心組織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比對或考核),或放射衛生γ核素分析實驗室檢測能力驗證(比對或考核),且每次綜合評估結果為「優秀」或「合格」的,可分別免於第一類業務範圍、第二類業務範圍現場技術考核的盲樣考核。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參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甲級資質認可程序,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乙級資質認可程序。
★申請單位應獨立完成盲樣檢測,並在48小時內向專家組提交檢測報告。
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同等能力可以通過下列方式認定:
①博士研究生,從事職業衛生相關工作滿1年;
②碩士研究生,滿4年;
③大學本科畢業,滿6年;
④大學專科畢業,滿8年。
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同等能力可以通過下列方式認定:
①博士研究生,從事職業衛生相關工作滿7年;
②碩士研究生,滿10年;
③大學本科畢業,滿12年;
④大學專科畢業,滿14年。
職業衛生工程技術人員指所學專業為職業衛生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勞動保護、暖通空調、供熱與通風等相關專業或具有相關專業能力的技術人員。
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指所學專業為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勞動衛生、職業衛生等相關專業或具有相關專業能力的技術人員。
相關專業能力可通過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學術專著(主編或副主編)、科研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國家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發明專利(署名前三)、科技進步獎(排名前三)等從業經歷證明材料認定。
取得「註冊安全工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認定為職業衛生工程技術人員,按照註冊專業的類別可以認定為相應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取得「註冊核安全工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認定為「核工程類專業」行業工程技術人員。
檢測項目比徵求意見稿更加合理。
有害因素按照GBZ 2.1、GBZ 2.2.
項目
編號
檢 測 項 目
條 件 要 求
備註
採礦業
化工、石化及醫藥
冶金
、建材
機械製造、電力、紡織、建築和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
一
化學有害因素
1
安妥
☆
2
氨
★
★
★
★
3
2-氨基吡啶
☆
4
氨基磺酸銨
☆
☆
5
氨基氰
☆
6
奧克託今
☆
☆
7
巴豆醛(丁烯醛)
☆
☆
8
百草枯
☆
☆
9
百菌清
☆
☆
10
鋇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計)
☆
☆
11
倍硫磷
☆
☆
12
苯
★
★
★
★
13
苯胺
★
★
14
苯基醚(二苯醚)
☆
☆
15
苯醌
☆
☆
16
苯硫磷
☆
☆
17
苯乙烯
★
★
★
★
18
吡啶
☆
☆
19
苄基氯
☆
☆
20
丙酸
☆
☆
21
丙酮
★
★
★
★
22
丙酮氰醇(按CN計)
☆
☆
23
丙烯醇
☆
☆
24
丙烯腈
★
★
25
丙烯菊酯
☆
☆
26
丙烯醛
☆
☆
27
丙烯酸
☆
☆
☆
28
丙烯酸甲酯
☆
☆
☆
29
丙烯酸正丁酯
☆
☆
☆
30
丙烯醯胺
★
★
★
31
草甘膦
☆
☆
32
草酸
☆
☆
33
抽餘油(60℃〜220℃)
☆
☆
34
重氮甲烷
☆
☆
35
臭氧
★
★
★
★
36
樂果
☆
☆
37
敵百蟲
☆
☆
38
敵草隆
☆
☆
39
2,4-滴
☆
☆
40
滴滴涕,DDT
☆
☆
41
碲及其化合物(不含碲化氫)(按Te計)
☆
☆
42
碲化鉍(按Bi2Te3計)
☆
☆
43
碘
☆
☆
44
碘仿
☆
☆
45
碘甲烷
☆
☆
46
疊氮酸蒸氣
☆
☆
47
疊氮化鈉
☆
☆
48
1,3-丁二烯
★
★
49
2-丁氧基乙醇
☆
☆
50
丁烯
☆
☆
51
毒死蜱
☆
☆
52
對苯二胺
☆
☆
53
對苯二甲酸
☆
☆
54
對二氯苯
☆
☆
55
對硫磷
☆
☆
56
對特丁基甲苯
☆
☆
57
對硝基苯胺
☆
☆
58
對硝基氯苯
☆
☆
59
多次甲基多苯基多異氰酸酯
☆
☆
60
二苯胺
★
★
61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
★
62
二丙二醇甲醚(2-甲氧基甲乙氧基丙醇)
☆
☆
63
二丙酮醇
☆
☆
64
2-N-二丁氨基乙醇
☆
☆
65
二噁烷
☆
☆
66
二噁英類化合物
☆
☆
67
二氟氯甲烷
☆
☆
68
二甲胺
☆
☆
69
二甲苯(全部異構體)
★
★
★
★
70
N,N-二甲基苯胺
☆
☆
71
1,3-二甲基丁基乙酸酯(仲-乙酸己酯)
☆
☆
72
二甲基二氯矽烷
☆
☆
73
N,N-二甲基甲醯胺
★
★
★
74
3,3-二甲基聯苯胺
☆
☆
75
二甲基亞碸
☆
☆
76
N,N-二甲基乙醯胺
★
★
77
二甲氧基甲烷
☆
☆
78
二聚環戊二烯
☆
☆
79
二硫化碳
★
★
80
1,1-二氯-1-硝基乙烷
☆
☆
81
1,3-二氯丙醇
☆
☆
82
1,2-二氯丙烷
☆
☆
83
1,3-二氯丙烯
☆
☆
84
二氯二氟甲烷
☆
☆
85
二氯甲烷
★
★
★
86
二氯乙炔
☆
☆
87
1,2-二氯乙烷
★
★
88
1,2-二氯乙烯(全部異構體)
★
★
89
二硼烷
☆
☆
90
二縮水甘油醚
☆
☆
91
二硝基苯(全部異構體)
☆
☆
92
二硝基甲苯
☆
☆
93
4,6-二硝基鄰甲酚
☆
☆
94
2,4-二硝基氯苯
☆
☆
95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
★
★
★
96
二氧化硫
★
★
★
★
97
二氧化氯
☆
☆
98
二氧化碳
☆
☆
☆
☆
99
二氧化錫(按Sn計)
★
★
★
★
100
2-二乙氨基乙醇
☆
☆
101
二乙烯三胺
☆
☆
102
二乙基甲酮
☆
☆
103
二乙烯基苯
★
★
104
二異丁基甲酮
☆
☆
105
甲苯-2,4-二異氰酸酯(TDI)
★
★
106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
☆
107
釩及其化合物(按V計)
五氧化二釩煙塵
釩鐵合金塵
☆
☆
☆
108
酚
★
★
109
呋喃
☆
☆
110
氟化氫(按F計)
★
★
★
11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氫)(按F計)
★
★
112
鋯及其化合物(按Zr計)
☆
☆
☆
☆
113
鎘及其化合物(按Cd計)
★
★
★
★
114
汞-金屬汞(蒸氣)
★
★
★
115
汞-有機汞化合物(按Hg計)
☆
☆
116
鈷及其化合物(按Co計)
☆
☆
☆
117
過氧化苯甲醯
☆
☆
118
過氧化甲乙酮
☆
☆
119
過氧化氫
★
★
120
環己胺
☆
☆
121
環己醇
☆
☆
122
環己酮
★
★
★
123
環己烷
★
★
★
★
124
環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
☆
☆
125
環氧丙烷
☆
☆
126
環氧氯丙烷
☆
☆
127
環氧乙烷
★
★
128
黃磷
☆
☆
129
鄰-茴香胺
對-茴香胺
☆
☆
130
己二醇
★
★
131
1,6-己二異氰酸酯
☆
☆
132
己內醯胺
☆
☆
133
2-己酮(甲基正丁基甲酮)
☆
☆
☆
134
一甲胺
☆
☆
135
甲拌磷
☆
☆
136
甲苯
★
★
★
★
137
N-甲苯胺
o-甲苯胺
☆
☆
☆
138
甲醇
★
★
★
139
甲酚(全部異構體)
★
★
140
甲基丙烯腈
☆
☆
141
甲基丙烯酸
☆
☆
142
甲基丙烯酸甲酯
★
★
143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
☆
☆
144
甲基肼
☆
☆
145
甲基內吸磷
☆
☆
146
18-甲基炔諾酮(炔諾孕酮)
☆
147
甲基叔丁基醚
★
★
148
甲硫醇
☆
☆
149
甲醛
★
★
★
★
150
甲酸
☆
☆
151
甲乙酮(2-丁酮)
★
★
152
2-甲氧基乙醇
☆
☆
153
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
☆
☆
154
甲氧氯
☆
☆
155
間苯二酚
☆
☆
156
焦爐逸散物(按苯溶物計)
☆
☆
157
肼
☆
☆
158
久效磷
☆
☆
159
糠醇
☆
☆
160
糠醛
☆
☆
161
考的松
☆
☆
162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
☆
☆
163
癸硼烷
☆
☆
164
聯苯
★
★
165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
☆
166
鄰苯二甲酸酐
☆
☆
167
鄰二氯苯
☆
☆
☆
168
鄰氯苯乙烯
☆
☆
169
鄰氯苄叉丙二腈
☆
☆
170
鄰仲丁基苯酚
☆
☆
171
磷胺
☆
☆
172
磷化氫
★
★
173
磷酸
☆
☆
☆
174
磷酸二丁基苯酯
☆
☆
175
硫化氫
★
★
★
★
176
硫酸鋇(按Ba計)
☆
☆
☆
☆
177
硫酸二甲酯
☆
☆
178
硫酸及三氧化硫
★
★
★
★
179
硫醯氟
☆
☆
180
六氟丙酮
☆
☆
181
六氟丙烯
☆
☆
182
六氟化硫
☆
☆
183
六六六(六氯環己烷)
☆
☆
184
γ-六六六(γ-六氯環己烷)
☆
☆
185
六氯丁二烯
☆
☆
186
六氯環戊二烯
☆
☆
187
六氯萘
☆
☆
188
六氯乙烷
☆
☆
189
氯
★
★
★
190
氯苯
☆
☆
191
氯丙酮
☆
☆
192
氯丙烯
☆
☆
193
β-氯丁二烯
☆
☆
194
氯化銨煙
☆
☆
195
氯化汞(升汞)
☆
☆
☆
196
氯化苦
☆
☆
197
氯化氫及鹽酸
★
★
198
氯化氰
☆
☆
199
氯化鋅煙
☆
☆
☆
200
氯甲醚
☆
☆
201
氯甲烷
☆
☆
202
氯聯苯(54%氯)
☆
☆
203
氯萘
☆
☆
204
氯乙醇
☆
☆
205
氯乙醛
☆
☆
206
氯乙酸
☆
☆
207
氯乙烯
☆
☆
208
α-氯乙醯苯
☆
☆
209
氯乙醯氯
☆
☆
210
馬拉硫磷
☆
☆
211
馬來酸酐
☆
☆
☆
212
嗎啉
☆
☆
213
煤焦油瀝青揮發物(按苯溶物計)
★
★
★
214
錳及其無機化合物(按MnO2計)
★
★
★
★
215
鉬及其化合物(按Mo計)
鉬,不溶性化合物
鉬,可溶性化合物
☆
☆
☆
216
內吸磷
☆
☆
217
萘
☆
☆
218
2-萘酚
☆
☆
219
萘烷
☆
☆
220
尿素
☆
☆
221
鎳及其無機化合物(按Ni計)
金屬鎳與難溶性鎳化合物
可溶性鎳化合物
★
★
★
★
222
鈹及其化合物(按Be計)
☆
☆
223
偏二甲基肼
☆
☆
224
鉛及其無機化合物(按Pb計)、鉛塵、鉛煙
★
★
★
★
225
氫化鋰
☆
☆
226
氫醌
☆
☆
227
氫氧化鉀
☆
☆
☆
☆
228
氫氧化鈉
★
★
★
★
229
氫氧化銫
☆
☆
230
氰氨化鈣
☆
☆
231
氰化氫(按CN計)
★
★
232
氰化物(按CN計)
☆
☆
233
氰戊菊酯
☆
☆
234
全氟異丁烯
☆
☆
235
壬烷
☆
☆
236
溶劑汽油
★
★
★
★
237
乳酸正丁酯
☆
☆
238
三氟化氯
☆
☆
239
三氟化硼
☆
☆
240
三氟甲基次氟化物
☆
☆
241
三甲苯磷酸酯(全部異構體)
☆
☆
242
三甲基氯化錫
☆
☆
243
1,2,3-三氯丙烷
☆
☆
244
三氯化磷
☆
☆
245
三氯甲烷(氯仿)
★
★
★
★
246
三氯硫磷
☆
☆
247
三氯氫矽
☆
☆
248
三氯氧磷
☆
☆
249
三氯乙醛
☆
☆
250
1,1,1-三氯乙烷
☆
☆
251
三氯乙烯
★
★
★
★
252
三硝基甲苯
☆
☆
☆
253
三溴甲烷
☆
☆
254
三氧化鉻、鉻酸鹽、重鉻酸鹽(按Cr計)
★
★
★
★
255
三乙基氯化錫
☆
☆
256
殺螟松
☆
☆
257
殺鼠靈(3-(1-丙酮基苄基)-4-羥基香豆素;華法林)
☆
258
砷化氫(胂)
☆
☆
259
砷及其無機化合物(按As計)
★
★
★
260
石蠟煙
☆
☆
261
十溴聯苯醚
☆
☆
262
石油瀝青煙(按苯溶物計)
☆
☆
263
雙(巰基乙酸)二辛基錫
☆
☆
264
雙酚A
☆
☆
265
雙硫醒
☆
☆
266
雙氯甲醚
☆
☆
267
四氯化碳
★
★
★
★
268
四氯乙烯
★
★
★
★
269
四氫呋喃
★
★
★
★
270
四氫化矽
☆
☆
271
四氫化鍺
☆
☆
272
四溴化碳
☆
☆
273
四乙基鉛(按Pb計)
☆
☆
274
松節油
☆
☆
275
鉈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Tl計)
☆
☆
☆
276
鉭及其氧化物(按Ta計)
☆
☆
☆
277
碳酸鈉
☆
☆
☆
278
碳醯氯(光氣)
☆
☆
279
羰基氟
☆
☆
280
羰基鎳(按Ni計)
☆
☆
281
銻及其化合物(按Sb計)
☆
☆
☆
☆
282
銅(按Cu計)
銅塵
銅煙
☆
☆
☆
☆
283
鎢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計)
☆
☆
☆
☆
284
五氟一氯乙烷
☆
☆
285
五硫化二磷
☆
☆
286
五氯酚及其鈉鹽
☆
☆
287
五羰基鐵(按Fe計)
☆
☆
288
五氧化二磷
☆
☆
289
戊醇
☆
☆
290
戊烷(全部異構體)
★
★
★
★
291
硒化氫(按Se計)
☆
☆
292
硒及其化合物(按Se計)(不包括六氟化硒、硒化氫)
☆
☆
☆
293
纖維素
☆
☆
294
硝化甘油
☆
☆
☆
295
硝基苯
☆
☆
296
1-硝基丙烷
☆
☆
297
2-硝基丙烷
☆
☆
298
硝基甲苯(全部異構體)
☆
☆
☆
299
硝基甲烷
☆
☆
300
硝基乙烷
☆
☆
301
辛烷
☆
☆
302
溴
☆
☆
303
溴化氫
☆
☆
304
1-溴丙烷
☆
☆
305
溴甲烷
★
★
306
溴氰菊酯
☆
☆
307
溴鼠靈
☆
308
氧化鈣
☆
☆
☆
☆
309
氧化鎂煙
☆
☆
☆
☆
310
氧化鋅
★
★
★
★
311
氧樂果
☆
☆
312
液化石油氣
☆
☆
313
一氧化碳
★
★
★
★
314
乙胺
☆
☆
315
乙苯
★
★
★
★
316
乙醇胺
★
★
317
乙二胺
☆
☆
318
乙二醇
★
★
★
319
乙二醇二硝酸酯
☆
☆
320
乙酐
☆
☆
321
N-乙基嗎啉
☆
☆
322
乙基戊基甲酮
☆
☆
323
乙腈
★
★
324
乙硫醇
☆
☆
325
乙醚
★
★
326
乙醛
☆
☆
327
乙酸
★
★
★
328
乙酸丙酯
☆
☆
☆
329
乙酸丁酯
★
★
★
330
乙酸甲酯
☆
☆
☆
331
乙酸戊酯(全部異構體)
☆
☆
☆
332
乙酸乙烯酯
☆
☆
333
乙酸乙酯
★
★
★
334
乙烯酮
☆
☆
335
乙醯甲胺磷
☆
☆
336
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
☆
337
2-乙氧基乙醇
★
★
338
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
☆
☆
339
釔及其化合物(按Y計)
☆
☆
340
異丙胺
☆
☆
341
異丙醇
★
★
★
★
342
N-異丙基苯胺
☆
☆
343
異稻瘟淨
☆
☆
344
異佛爾酮
☆
☆
345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
☆
346
異氰酸甲酯
☆
☆
347
異亞丙基丙酮
☆
☆
348
銦及其化合物(按In計)
☆
☆
☆
349
茚
☆
☆
350
莠去津
☆
☆
351
正丙醇
☆
☆
352
正丁胺
☆
☆
353
正丁醇
★
★
354
正丁基硫醇
☆
☆
355
正丁基縮水甘油醚
☆
☆
356
正丁醛
☆
☆
357
正庚烷
★
★
358
正己烷
★
★
★
★
359
總粉塵
★
★
★
★
360
呼吸性粉塵
★
★
★
★
361
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矽
★
★
★
★
362
粉塵分散度
☆
☆
☆
363
石棉纖維
★
★
★
★
364
超細顆粒和細顆粒
☆
☆
二
物理因素
365
噪聲
★
★
★
★
366
高溫
★
★
★
★
367
紫外輻射
★
★
★
★
368
手傳振動
★
★
★
★
369
微波輻射
☆
☆
☆
☆
370
1Hz~100kHz電場
★
★
★
★
371
高頻電磁場
★
★
★
★
372
超高頻輻射
★
★
★
★
373
雷射輻射
☆
☆
☆
☆
三
通風工程
374
風速
★
★
★
★
375
風壓
★
★
★
★
376
風量
★
★
★
★
四
工作環境衛生條件
377
照度
★
★
★
★
378
溫度
★
★
★
★
379
溼度
★
★
★
★
380
氣壓
★
★
★
★
五
生物監測指標
381
尿中苯巰基尿酸
△
△
△
△
382
尿中反-反式粘糠酸
△
△
△
△
383
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
△
△
△
△
384
尿中丙酮
△
△
△
△
385
尿中草甘膦
△
△
△
△
386
尿中1,2-雙羥基-4-(N-乙醯半胱胺酸)丁烷
△
△
△
△
387
尿中甲基馬尿酸
△
△
△
△
388
血中N-甲基氨甲醯血紅蛋白加合物(NMHb)
△
△
△
△
389
尿中N-甲基乙醯胺
△
△
△
△
390
尿中二氯甲烷
△
△
△
△
391
尿中2 -硫代噻唑烷-4-羧酸
△
△
△
△
392
尿中總酚
△
△
△
△
393
尿中氟
△
△
△
△
394
尿中鎘
△
△
△
△
395
血中鎘
△
△
△
△
396
尿中總汞
△
△
△
△
397
尿中馬尿酸
△
△
△
△
398
終末呼出氣甲苯
△
△
△
△
399
尿中甲苯二胺
△
△
△
△
400
尿中總鉻
△
△
△
△
401
血中鉛
△
△
△
△
402
尿中三氯乙酸
△
△
△
△
403
血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血紅蛋白加合物
△
△
△
△
404
血中四氯乙烯
△
△
△
△
405
尿中銻
△
△
△
△
406
尿中總五氯酚
△
△
△
△
407
尿中1-溴丙烷
△
△
△
△
408
血中碳氧血紅蛋白
△
△
△
△
409
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
△
△
△
△
410
全血膽鹼酯酶活性(校正值)
△
△
△
△
411
尿中2,5-己二酮
△
△
△
△
註:
1. 標註「★」為重點檢測項目,標註「☆」為一般檢測項目,標註 「△」為可選檢測項目。
2. 重點檢測項目
申請「採礦業」或「冶金、建材」業務範圍的,甲級應具有不少於38項標註「★」項目的檢測能力,乙級應具有不少於28項標註「★」項目的檢測能力;
申請「化工、石化及醫藥」或「機械製造、電力、紡織、建築和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業務範圍的,甲級應具有不少於76項標註「★」項目的檢測能力,乙級應具有不少於48項標註「★」項目的檢測能力。
3. 重點檢測項目+一般檢測項目總數
申請「採礦業」或「冶金、建材」業務範圍的,甲級合計應不少於60項,乙級應不少於40項;
申請「化工、石化及醫藥」或「機械製造、電力、紡織、建築和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業務範圍的,甲級應不少於150項,乙級應不少於100項。
4. 相關檢測能力須經專家現場考核認定。
為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考核評估工作,考核評估專業技術人員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提升綜合業務能力素質,制定本能力考核評估大綱。依據考核評估大綱,從考試題庫抽取試題,採取書面閉卷考試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考核評估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情況。職業衛生檢測、評價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第一部分 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內容,其中職業衛生檢測人員考核第一節~第三節內容;職業衛生評價人員考核第一節~第五節內容(第三節「三、有害物質檢測」除外)。放射衛生檢測、評價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第二部分 放射衛生檢測與評價內容。將知識點劃定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層次:【掌握】是指對知識點的內涵、意義、原理和方法等理解準確,能夠解釋、分析、判斷,並靈活應用解決相關問題。【熟悉】是指對知識點的主要原理和方法有較深理解,能夠識別、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了解】是指對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和應用範圍初步理解,能夠識別,並解決簡單問題。本《大綱》涉及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和規範性文件等如有更新,按照最新版本執行。1.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職業病防治法律體系框架和內容。 3.掌握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方面的職責和職業病前期預防的規定。8. 了解違反職業病防治相關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1.熟悉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的預防措施、勞動過程的防護、職業健康監護的規定。2.了解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3.熟悉存在粉塵作業的用人單位在防塵措施、粉塵監測、職業健康監護方面的規定。4.熟悉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基本規定,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範圍、孕產期待遇等方面的有關規定。1.熟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有關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的規定。2.熟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可技術評審準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工作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工作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檔案管理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實驗室布局與管理規範》等有關機構資質條件、資質管理、執業規範和技術服務質量控制等要求。3.熟悉《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等部門規章中關於用人單位職責的規定。4.掌握《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和《高毒物品目錄》。 5.了解《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的相關內容。6.熟悉《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和《職業病診斷與鑑定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7.熟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和《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範》中有關職業病防治的相關要求。8.熟悉《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範》《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標識管理規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管理規範》等規範性文件中有關職業病防治的相關要求。3.了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關職業健康發展要求。4. 了解《關於加強農民工塵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見》有關要求和任務。5.了解國家有關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以及推廣先進職業健康技術裝備的目錄。6.了解《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有關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內容。7.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有關用人單位職業健康保護的職責。3.掌握《職業衛生名詞術語》(GBZ/T224)中常用職業衛生名詞術語。4.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分類、接觸途徑、理化特性及衛生學意義。5.熟悉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方式與劑量-反應關係。6.掌握職業衛生調查(含工作日寫實)的內容、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項。7.熟悉職業衛生工程防護設施及個體防護用品的種類、適用範圍和選用原則。9.掌握《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類別、涵義及應用。1.掌握職業病、職業禁忌證、工作相關疾病、職業健康監護等名詞術語。3.了解塵肺病的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及診斷原則。4. 了解窒息性、刺激性氣體的種類及所致職業中毒的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急救措施及診治原則。5.了解苯及苯系物、正己烷、二氯乙烷等常見有機溶劑所致職業中毒的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急救措施及診治原則。6.了解鉛、汞、錳、鎘、鉻、砷等金屬和類金屬中毒的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及診治原則。7.了解職業性噪聲聾的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及診治原則。8.了解職業性中暑的種類、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急救措施及診治原則。1.了解職業人群、職業衛生調查、工時記錄、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等職業流行病學相關名詞術語。3.了解職業流行病學的特點及其在職業衛生領域的應用。1.了解高毒物質、毒效應、毒物代謝動力學、靶器官、劑量-反應關係、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半數致死劑量、危險度、危險度評估等工業毒理學常用名詞術語。1.了解能量代謝率、勞動強度、勞動時間率、職業緊張等名詞術語。3.了解職業生理、心理及工效學在職業衛生領域的應用。4.掌握《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採樣規範》(GBZ159)。 5.熟悉《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GBZ/T189)、《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GBZ/T192)、《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GBZ/T160、GBZ/T300)等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測定或測量方法及技術要求。7.掌握有害物質在工作場所空氣中的存在狀態以及分布特徵。 8.掌握最高容許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樣品採集方法和結果計算。1.掌握現場檢測前期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以及各種採樣方式(採樣管、活性炭管、濾膜)採樣前流量校準。(包括實操)2.掌握採樣對象、採樣方式、採樣時段、採樣數量的確定原則。 6. 熟悉各種收集器樣品採集的方法、流量範圍及應用注意事項。 7.掌握空氣中總粉塵、呼吸性粉塵、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採樣方法。(包括實操) 8.掌握採樣人員現場個體防護和儀器設備搬運過程的安全防護。4.了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選擇電極儀等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對檢測結果有影響的主要因素。6.掌握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選擇電極儀的基本原理、儀器設備結構及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中的應用。 1.掌握總粉塵、呼吸性粉塵、粉塵分散度、石棉纖維等樣品採集和檢測技術。(包括實操)2.掌握總粉塵、呼吸性粉塵、粉塵分散度、石棉纖維等測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儀器設備、測定步驟、計算方法。4.熟悉焦磷酸法測定游離二氧化矽的方法、原理、測定步驟及注意事項。 5.了解總粉塵、呼吸性粉塵、粉塵分散度、石棉纖維等測定時的注意事項。 1.掌握噪聲(穩態噪聲、非穩態噪聲、脈衝噪聲)、高溫、超高頻電磁場、高頻電磁場、1Hz~100kHz電場和磁場、微波輻射、紫外輻射、雷射輻射、手傳振動的基本概念、測量參數、儀器設備。2.掌握噪聲、高溫、1Hz~100kHz電場和磁場、微波輻射、紫外輻射、手傳振動的具體測量方法,包括現場調查、儀器準備、測點和測量位置選擇、測量時間、測試步驟等。(包括實操)3.熟悉超高頻電磁場、高頻電磁場、雷射輻射的具體測量方法,包括現場調查、儀器準備、測點和測量位置選擇、測量時間、測試步驟等。(包括實操)4.掌握WBGT指數、電焊弧光有效輻照度、噪聲、1Hz~100kHz電場和磁場的計算方法。2.掌握通風罩口平均風速測定方法及風量的計算方法。(包括實操)2.了解職業衛生檢測實驗室資質認定對檢測實驗室的相應要求。5.熟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方法技術指標確認的方法和要求。 7.掌握職業衛生評價方案(含檢測方案)的編制要求和主要內容。 12.了解風險評估方法及在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中的應用。3.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水平計算方法與限值應用。1.掌握《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規定的總體布局與廠房設計的要求。2.熟悉《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範》(GB50187)、《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12801)等標準中關於總體布局和工藝設備布局的主要內容和技術要求。3.熟悉對涉及高溫、噪聲、振動、毒物等工作場所總體布局的特殊要求。4.掌握風玫瑰圖中相關符號的涵義以及讀識風頻玫瑰圖的方法。1.掌握《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規定的工作場所基本衛生要求。 2. 熟悉《工業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019)、《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GB/T50087)、《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範》(GBZ/T194)、《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範》(GBZ/T223)等標準規範的主要內容、控制措施的技術要求。3.掌握防塵、防毒、防噪聲與振動、防暑、防寒、防非電離輻射等職業病防護設施評價內容。5.熟悉工業通風系統的分類、組成、特點及適用範圍。8.熟悉噪聲、振動、高溫、低溫、非電離輻射控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原則。1.熟悉《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範》(GB/T11651)、《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範》(GBZ/T195)、《護聽器的選擇指南》(GB/T23466)、《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基本要求》(GB/T29510)、《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051)等防護標準規範的主要內容和技術要求。1.掌握《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規定的應急救援設施要求。2.熟悉《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範》(GBZ/T194)、《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範》(GBZ/T205)、《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範》(GBZ/T223)等標準規範中有關應急救援的主要內容和控制措施技術要求。5.熟悉現場緊急處置設施和監測報警裝置配備的具體要求。 1.熟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工業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019)、《建築採光設計標準》(GB50033)、《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等標準規範中有關建築衛生學和輔助用室的主要內容與技術要求。 1.熟悉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中有關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的要求。2.熟悉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應遵循的原則和主要內容。4.熟悉用人單位應建立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種類。5.掌握《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中對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的設置要求。1.熟悉《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GBZ188)、《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範》等標準規範的主要內容和技術要求。7.了解塵肺病和職業性噪聲聾的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1.熟悉《化工企業安全衛生設計規範》(HG20571)、《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GB/T50493)等行業標準、規範。2.了解原油加工、煤化工及烯烴、化學原料、化肥、農藥、塗料、合成橡膠等製造業主要工藝流程、生產裝置。4.熟悉化工行業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崗位及其防塵、防毒、防噪聲、防高溫控制措施。5.掌握一氧化碳、硫化氫、氨、氯氣、苯、光氣等常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及有毒氣體報警裝置的設置要求。6.了解一氧化碳、硫化氫、氨、氯氣、苯、光氣等急性中毒以及化學灼傷的應急救援措施。8.熟悉檢維修、密閉空間等作業過程職業病危害及防控措施。1.熟悉《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職業衛生防護技術規範》(GBZ/T231)、《鋼鐵企業燒結球團防塵防毒技術規範》(WS/T769)、《焦化行業防塵防毒技術規範》(WS/T727)等行業標準規範。2.了解煉鐵、煉鋼等黑色金屬冶煉和鋁冶煉、金冶煉等有色金屬冶煉主要工藝流程、生產裝置。3.熟悉煉鐵、煉鋼等黑色金屬冶煉和鋁冶煉、金冶煉等有色金屬冶煉職業病危害特點。4.熟悉冶金行業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崗位及其防塵、防毒、防噪聲、防高溫控制措施。5.掌握一氧化碳、氟化氫等有毒氣體報警裝置的設置要求。7.熟悉檢維修、密閉空間等作業過程職業病危害及防控措施。1.熟悉《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範》(AQ1020)、《煤礦採掘工作面高壓噴霧防塵技術規範》(AQ1021)、《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051)、《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範 通風系統》(AQ2013.1)、《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範 局部通風》(AQ2013.2)、《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範 通風系統檢測》(AQ2013.3)、《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範 通風管理》(AQ2013.4)、《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通風技術規範 通風系統鑑定指標體系》(AQ2013.5)等法規和標準規範的要求。2.了解煤礦、非煤礦山開採和選礦的主要工藝流程、生產設備。3.熟悉煤礦、非煤礦山開採和選礦的職業病危害特點。4.熟悉掘進面、採煤面、放煤口、轉載點、破碎、支護作業綜合防塵技術。5.熟悉有色金屬礦浮選、氰選、堆浸、電解過程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以及防毒和應急措施。6.熟悉爆破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及其工程防護、個體防護等防護措施。7.掌握煤礦井上、井下作業場所測塵點的選擇與布置要求。8.了解井工礦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氫急性中毒及主要應急救援措施。9.了解井下通風設計基本要求及井巷中的允許風流速度。1.了解《水泥工廠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範》(GB50577)、《水泥生產防塵技術規程》(GB/T16911)、《水泥生產企業防塵防毒技術規範》(WS/T733)、《石材加工工藝防塵技術規範》(WS708)、《耐火材料企業防塵規程》(GB12434)等行業標準規範。2.了解水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陶瓷等建材行業主要工藝流程、生產設備。3.熟悉水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陶瓷等建材行業職業病危害特點。4.掌握水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陶瓷等建材行業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崗位及其防塵、防毒、防噪聲控制措施。5.熟悉檢維修、密閉空間等作業過程職業病危害及防控措施。1.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放射衛生法律體系的框架和內容。 3.掌握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方面的職責和職業病前期預防的規定。8. 了解違反職業病防治相關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10.了解放射性廢物排放、處置、貯存等相關管理規定。1. 熟悉《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等放射衛生相關行政法規。3.熟悉生產、銷售、使用、貯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場所警示標識、安全和防護設施設置要求。5.了解違反《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7.熟悉女職工勞動保護的基本規定,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範圍、孕產期待遇等方面的有關規定。1.熟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有關技術服務、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的規定。2.熟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可技術評審準則》《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工作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工作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檔案管理規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實驗室布局與管理規範》等有關機構資質條件、資質管理、執業規範和技術服務質量控制等要求。3.熟悉《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辦法》《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用人單位職責的規定。4.熟悉《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中關於放射工作人員從業條件與培訓、個人劑量監測和職業健康檢查等管理的相關要求。5.掌握《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7.了解《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相關要求。8. 熟悉《職業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和《職業病診斷與鑑定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9.了解《職業衛生檔案管理規範》《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標識管理規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管理規範》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相關要求。1.了解我國放射性職業病防治現狀、問題和防治政策。2.了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有關職業健康發展要求。1.掌握α、β和γ放射性衰變特點和放射性衰變規律。2.掌握光子、帶電粒子與物質相互作用及其穿透能力。3.掌握比釋動能、吸收劑量、當量劑量、有效劑量、待積有效劑量、個人劑量當量等劑量學量。4.掌握原子核的結構,掌握放射性核素的表示方法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 5.掌握常見放射性核素(物質)特性:如半衰期、射線能量,掌握放射性活度的計算方法。1.掌握隨機性效應和確定性效應(組織反應)的定義和特點。2.掌握電離輻射基本特徵,區分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及天然電離輻射與人工電離輻射,典型人工輻射和天然輻射的年劑量。3.掌握常用輻射量的單位、相互關係以及應用注意事項,常用輻射量的新舊單位換算,常用國際制單位詞頭使用規範等知識。4.掌握放射防護的目的,放射防護的三項基本原則的含義。10.掌握X、g、b、中子射線防護適用的屏蔽材料和方法。11.掌握工作場所分區及非密封源工作場所分級的原則。2. 熟悉不同類型射線的檢測儀器的性能要求、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包括實操)。8.熟悉現場檢測前期準備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實操)。 9.熟悉檢測方案的編制,能夠根據給定的現場情況制訂檢測方案。2.掌握涉及外照射工作場所X射線、γ射線、中子和β射線的放射防護檢測方法。3.熟悉《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14)、《X射線衍射儀和螢光分析儀衛生防護標準》(GBZ115)、《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衛生防護要求》(GBZ117)、《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測井衛生防護標準》(GBZ118)、《含密封源儀表的放射衛生防護要求》(GBZ125)、《X射線行李包檢查系統衛生防護標準》(GBZ127)、《工業γ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標準》(GBZ132)、《γ射線和電子束輻照裝置防護檢測規範》(GBZ/T141)、《油(氣)田測井用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準》(GBZ142)、《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的放射防護要求》(GBZ143)、《γ射線工業CT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75)等外照射測量具體測量方法。1.掌握《職業性內照射個人監測規範》(GBZ129)內照射監測的主要方法。2.掌握《表面汙染測定 第1部分: β發射體(Eβmax>0.15MeV)和α發射體》(GB/T14056.1)中表面汙染測量具體測量方法。2.掌握氡濃度、平衡當量氡濃度、α潛能濃度、平衡因子和工作水平月等五種氡濃度的定義及表示方法。3.掌握屏蔽計算、檢查表、類比等常用放射性職業病危害評價方法。5.了解放射性職業病危害評價目的、意義及遵循的原則。8.熟悉放射性職業病危害評價範圍的界定、評價單元的劃分原則和方法。 1.掌握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與分析。2.掌握五類放射源與三類射線裝置分類、非密封源工作場所分級。1.掌握放射工作場所分區、非密封源工作場所分級在放射防護設施評價中的應用。2.掌握劑量限值、控制水平、年劑量管理目標值等含義和要求。 4.掌握點源、線源、面源等輻射源項的放射防護屏蔽計算方法。1.掌握總體布局和工藝設備布局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求。2.熟悉相關標準中有關總體布局和工藝設備布局的一般要求。 1.熟悉建築衛生學和輔助用室分析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及要求。2.熟悉相關標準中有關建築衛生學和輔助用室的一般要求。1.熟悉《職業病防治法》及行政法規中有關對用人單位放射衛生管理的一般要求。 4.熟悉《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等關於電離輻射警示標識的設置要求。1.掌握《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範》(GBZ128)和《職業性內照射個人監測規範》(GBZ129)中關於個人劑量監測的相關要求。1.掌握《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GBZ235)中關於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類別、周期、主要內容和特殊檢查項的有關內容。6.了解確定職業健康監護的醫學檢查方法和檢查指標的方法。1.熟悉《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核電廠總平面及運輸設計規範》(GB/T50294)、《核電廠職業照射監測規範》(GBZ232)、《核電廠輻射控制區出入口設計準則》(NB/T20136)、《壓水堆核動力廠廠內輻射分區設計準則》(NB/T20185)、《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規範第1部分:核電廠》(GBZ/T220.1)等標準規範的要求。2.掌握核電站輻射防護評價中的劑量限值和年劑量管理目標值。3.了解核電廠總體布局、工藝流程、生產設施及設備布局。4.了解核電站正常運行期間和大修期間的輻射源項及其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特點。6.熟悉核電廠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關鍵控制崗位。1.熟悉《鈾礦冶輻射防護和輻射環境保護規定》(GB23727)、《鈾礦冶輻射環境監測規定》(GB23726)、《核工業鈾礦冶工程設計規範》(GB50521)、《鈾礦冶輻射防護規定》(EJ993)等標準規範的要求。2.掌握放射性礦山評價工作人員劑量限值和導出控制濃度約束值。3. 了解放射性礦山的生產工藝、生產設施和生產布局。4.熟悉放射性礦山的輻射源項來源與分布,及其主要的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特點。5.熟悉放射性礦山採取的輻射防護設施與輻射防護要求。7.熟悉礦山各崗位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情況及關鍵控制崗位。10.了解釷礦及伴生放射性礦的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1.熟悉《g輻照裝置設計建造和使用規範》(GB17568)、《水池貯源型g輻照裝置設計安全準則》(GB17279)、《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GB10252)、《g射線和電子束輻照裝置防護檢測規範》(GBZ141)、《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規範第3部分:γ輻照加工裝置、中高能加速器》(GBZ/T220.3)等標準規範的要求。4.熟悉大型輻照裝置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特點。5.掌握輻照裝置輻射防護設施、安全聯鎖措施和輻射監測設施。7. 熟悉大型輻照裝置各崗位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情況和關鍵控制崗位。1.熟悉《粒子加速器輻射防護規定》(GB5172)、《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規範第3部分:γ輻照加工裝置、中高能加速器》(GBZ/T220.3)等標準規範的要求。4.熟悉加速器產生的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特點。5.掌握加速器的主要輻射防護設施、安全聯鎖措施和輻射監測。7.熟悉加速器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關鍵控制崗位。1.熟悉《工業X射線探傷放射衛生防護要求》(GBZ117)、《工業X射線探傷室輻射屏蔽規範》(GBZ/T250)、《工業g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標準》(GBZ132)、《g射線工業CT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75)等標準規範的要求。4.熟悉射線探傷中的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特點。5.掌握射線探傷採取的主要放射防護設施、安全聯鎖措施和輻射防護監測。7.熟悉射線探傷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關鍵控制崗位。1.熟悉《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的放射防護要求》(GBZ143)等標準規範的要求。2. 掌握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評價的放射防護控制值。3.了解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的工作原理、工藝流程和設備布局。4.熟悉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的輻射源項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特點。5.掌握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採取的輻射防護設施、安全聯鎖措施和輻射監測。7.熟悉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關鍵控制崗位。1.熟悉《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14)、《X射線衍射儀和螢光分析儀衛生防護標準》(GBZ115)、《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測井衛生防護標準》(GBZ118)、《含密封源儀表的放射衛生防護要求》(GBZ125)、《油(氣)田測井用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準》(GBZ142)等標準規範的要求。7.熟悉接觸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的崗位和關鍵控制崗位。給49014156@QQ.COM發郵件索取PDF文檔和培訓報名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