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火車站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在中國,因鐵路而興的城市中,哈爾濱聞名遐邇。
作為東北重鎮,哈爾濱起初不過是松花江邊的一片高地,直到中東鐵路建設局勘探到此,才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在歷史的洪流中,哈爾濱的命運因鐵路而改變,百年老站哈爾濱火車站(以下簡稱「哈爾濱站」)無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隨「發現最美鐵路 助力龍江振興」採訪團探訪了這座百年老站,感受百年哈鐵改革發展新面貌及助力東北經濟發展的新舉措。
哈爾濱站始建於1899年,共經歷了6次改造,最近的一次改造自2015年11月開始至2018年12月結束,歷時3年。
新建的哈爾濱站重塑了它百年前的風貌,但內核已然是現代鐵路車站的革新——人臉識別實名制進站閘機、自助刷臉廁紙機、自助檢票閘機等一系列新設備的投入,讓哈爾濱站在承載歷史記憶的同時,也承擔起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精細化服務的責任。
哈爾濱站寬敞的候車大廳
百年哈站
121年前,俄國中東鐵路工程局由海參崴遷駐哈爾濱,1898年6月9日這天,中東鐵路正式開工,至此開啟了松花江邊的這片高地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這意味著,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興起,與東北鐵路的發展息息相關。
還是在121年前,中東鐵路南線(哈爾濱—旅順)開工,哈爾濱成為T形中東鐵路的樞紐。1899年10月14日,秦家崗設立臨時站房,初稱秦家崗站、松花江站。
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通車,秦家崗火車站定名哈爾濱火車站,站舍於這年春天已經開始動工。
史料記載,隨著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在建站舍變成沙俄臨時兵站,窗戶用木板封死,室內搭起三層大通鋪,供開往旅順前線的俄國士兵休息。
日俄戰爭結束後,新站舍竣工並投入使用,此時的哈爾濱站是中東鐵路全線104個車站中唯一的一等站。
當時的站舍由俄國人基特維奇設計,站房主體為一層,有局部二層和地下室,建築正面分一主兩次三個入口,整體呈非對稱結構。
長期以來,哈爾濱站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自20世紀初起先後直通海參崴、莫斯科、伊爾庫茲克等地,並可出售日本、德國等國際聯運客票。
1952年12月31日,中東鐵路(中長鐵路)結束中蘇共管,完全回到祖國的懷抱。
1960年3月8日,老站房完成歷史使命,隨後新站房破土動工分期投入使用。1989年國慶節,第三代哈爾濱火車站落成。
最近的一次改造自2015年11月開始至2018年12月結束。2017年8月31日,哈爾濱站北站房落成使用。2018年12月25日,哈爾濱站南站房正式運營。
官方數據顯示,新一代哈爾濱站站房總建築面積73624平方米,站內分為哈牡、哈佳、哈齊及普速場,共設有8臺16條客車到發線,最高集聚人數可達15000人。
哈爾濱站站臺
新站新顏
新站房建築在設計上汲取了第一代站房建築的經典造型與設計元素,這在國內特大型站房中尚屬首例。
據哈爾濱站工作人員介紹,新站房以延續哈爾濱獨具特色的城市歷史文脈、喚起人們對哈爾濱老火車站悠久歷史的回憶為立意出發點,結合交通建築的空間需求以及新時代鐵路客運站開拓創新的精神特點,創造出厚重端莊、典雅大氣的新哈爾濱站。
復古造型的內裡,是現代鐵路車站應有盡有的便捷和精細。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為了保證旅客進站通道暢通,車站決定打破傳統擺放模式,將實名制、安檢區域後移,設置在南站房高架層距離進站扶梯口20米處,將一層陽光集散廳與自動售票處直接連通,讓旅客進站體驗更美好。
此外,為完善旅客出行體驗,滿足廣大旅客出行需要,新建哈爾濱站引進了最先進的自助旅客服務設備,如自助售票廳內設置了臨時身份證自助補辦機及自助售(取)票機,人臉識別實名制進站閘機、自助刷臉廁紙機、自助檢票閘機等智能設備,為旅客提供全自助、精細化服務。
澎湃新聞探訪時注意到,哈爾濱站實名制查驗作業均採用人臉識別自助實名制核驗閘機,設備通過攝像頭識別軟體將旅客實時照片與身份證上的照片進行比對,基本實現了驗票的自動化。
據介紹,科技手段節省了人力,平均每個班次可節省11名安檢人員,而每臺閘機平均通過率為12-20人/分鐘,同時車站也設置了引導人員幫助旅客順利體驗「刷臉」進站。
今年「十一」運輸期內,哈爾濱站發送旅客78.1萬人,日均7.8萬人,同比增加46萬人,增幅146%,共計增開臨客、高峰線、周末線等列車20餘對,大力助推了沿線城市假日旅遊升溫。
候車大廳內的服務臺
服務優先
作為黑龍江省內高鐵主要的換乘站,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站日均換乘旅客為5000人左右。為了方便旅客中轉換乘,提升換乘體驗,哈爾濱站實現了8個站臺間的互聯互通,與以往出站換乘相比節省時間近15分鐘。
已經工作25年的哈爾濱站服務臺值班主任付饒把這座百年老站的新變化都看在眼裡,作為服務者,她感受最多的還是車站在服務質量上的諸多變化。
「現在旅客不用像以前一樣需要排著大長隊去取票了。」付饒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車站硬體設施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旅客出行提供了方便,比如,現在旅客不用取票,拿著身份證通過刷臉就能進站。
在服務人員的配備上,她透露,「以前在選車站工作人員時可能更看重工作經驗,但是現在車站新錄入的工作人員,包括在崗人員,都會不斷加強服務和業務上的培訓,從而打造服務內容和服務品牌。」
對於任何鐵路人和車站來說,春運都是大考和挑戰,付饒也從近年的春運中看到鐵路和車站的發展。
「可以說我們車站經歷春運時的客流不減,一年年在增多,但我們秩序不亂。」她介紹說,車站在春運來臨前都會有一些預案,還有一些工作人員會利用休班期義務奉獻來幫班,因此車站在服務流程上並沒有讓出行的旅客感覺到人多帶來的雜亂和擁擠。
在哈爾濱站候車室內中央環島服務臺前,不斷有旅客向工作人員諮詢事宜,他們共同構成了這座百年老站如今的面貌。
「服務走在需求之前,滿意盡顯細微之處」,成為這座百年老站煥發新顏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