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青春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孩子從唯命是從,變得桀驁不馴,家長也從溫言細語,變成狂風怒吼。青春期的孩子要如何教育,也成為家長關心的主題。
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強烈的反轉?家長要如何教育和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當孩子成長發育到了青春期,除了身體會產生變化,其它方面也會發生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就是導致孩子性情反轉原因,也是家長對孩子態度改變的「導火索」。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複雜的。
1、情緒波動大
處於青春期的人,身體雖然還在繼續成長,但各個器官已經發育成熟,和成人沒有什麼區別。而心智卻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導致的結果就是,情緒容易變化,不容易控制,甚至會從一個極端轉換至另一個極端。別人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有可能從平靜轉變為暴怒。
2、獨立意識增強
隨著身體發育成熟,帶來的能力增強,意識中的獨立性也在增強。對父母長輩以及老師的一些說法,會進行自我解讀,並且會無意識的維護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著想擺脫桎梏,完全按照自己意識行為的想法。
3、思想複雜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確立,會對自身重新評價。身體發育帶來了能力,也帶來了迷惘。所以會表現得更重視自身,對外來的批評、建議,都會理解為對自己的否定,表面上會抗拒,私底下也會反思,甚至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改變自己。給人的感覺就是言行不一,多種對立的思想同時存在。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關心。青春期的這些變化也使得家長在教育和與孩子溝通變得困難重重。
1、首先就是要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來溝通會更容易一些。
獨立性增強,就會有自己的想法,當這些想法和家長的想法不一致時,給家長的感覺就是「叛逆」。 由於這個時候的孩子心智並不成熟,家長希望糾正孩子在一些事情上的看法和做法,就需要和孩子溝通,解決這樣的問題。
但是,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方式方法,就會引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立,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家長如果想要與青春期孩子順暢溝通,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一些原來的想法。 孩子長大了,需要得到尊重。需要給孩子某些事情上的決定權。事無巨細,什麼都管,只會使孩子&34;越來越強烈。基於尊重和平等的溝通方式,更容易得到孩子認同。
2、其次要有意識地去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總是挑孩子的缺點,要看到孩子的優點。一般人都喜歡挑別人的錯,對自己孩子也是如此。這樣的行為卻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出於維護自尊心,就會本能的反抗父母,哪怕明明知道父母說得都是對的,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對立。從孩子優點出發,即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會讓孩子得到成就感,這會給孩子帶來主動學習、主動勞動的動力,也會更願意和家長溝通。
3、家長要改變好為人師作風,這樣會給自己和孩子之間帶來隔閡。
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都會有的行為。孩子被父母從小帶到大,習慣了給孩子講道理、講知識、講經驗,卻忽略了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得到這些知識經驗的途徑很多。如果你反覆去給孩子講一個他已經知道的東西,孩子會用什麼眼光看你?家長的這種說教,在孩子看來就變為嘮叨,只會使他遠離你。所以,和孩子溝通不能光會講,還要學會聽。這也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一種平等體現。
4、溝通不僅僅是交談,可以有更多的方式。
家長出於各種原因,可能不容易轉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就需要選擇一些除了交談對話以外的方式來進行溝通,比如:微信、QQ,或者互相寫信寫紙條,這樣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自己,教育別人。
孩子的青春期不會改變,青春期是否會變成「叛逆期」,取決於家長用什麼態度對待孩子。 家長需要適應孩子長大,需要適應孩子的成熟,也只有這樣才會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非常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