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19日訊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在戰疫抗疫的特殊時期,天津博物館結合今年「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日主題,推出線上直播活動,為觀眾奉上一場特別的線上文化之旅。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岡石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遊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天津,是一座多元與包容併兼的城市,獨特城市精神的形成與天津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是分不開的。遼金時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歷史社會發展對天津文化的起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明清時期則是南北文化大交融的重要時期,天津自明代建衛築城,逐漸從一個軍事基地發展成為一座移民城市,這座運河城市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形成了天津特有的城市文化。
本次策展人、天津博物館歷史研究部副主任劉翔介紹「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展覽。王肇鵬 攝
劉翔介紹,「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展覽分為遼、金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由遼立國建制、並立交融、重釋尚佛三個部分組成。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遼政權;遼與北宋在天津地區以海河為界,形成長期對峙的局面;遼代崇尚佛教,在天津北部地區留下眾多佛教遺存。第二部分為金移京中都、漕鹽直沽、金代遺存三個部分組成。公元1115 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金。1153年金移京中都(今北京),此後金開鑿天津河,設立直沽寨,大力發展漕鹽事業,天津逐漸成為京都門戶和漕運樞紐。本次展覽通過對遼、金時期豐富、多樣的文物展示,呈現遼金時期多民族文化風貌,呼應博物館日「多元和包容」的主題。
天津博物館以線上直播形式向觀眾介紹展品。王肇鵬 攝
展品中非常亮眼的是一件天津薊州出土的遼代刻花玻璃瓶。經專家分析,這件器物為鈉鈣玻璃(中國古代多為鉛鋇玻璃),與一般伊斯蘭玻璃成分相似。器型和刻花紋飾都與伊朗德黑蘭考古博物館現存的十世紀水瓶相似,應為伊斯蘭玻璃器,是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證。
遼代刻花玻璃瓶。王肇鵬 攝
遼黃釉雞冠壺。王肇鵬 攝
遼綠釉馬鐙壺。王肇鵬 攝
遼三彩印花牡丹紋盤。王肇鵬 攝
除了天津博物館的主展館,本次活動還以直播連線的方式,將薊州獨樂寺、寶坻金頂石幢等遼金時代建築,全方位呈現給觀眾。
遼金時期文化遺存呈現出天津地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全域旅遊發展的寶貴資源。天津博物館希望通過此展覽,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津地方歷史文化,感受天津地域上演的文化交流、融合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