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0年有36所雙一流A類院校具有強基計劃招生權,但學考君在這裡大膽預測:2021年強基計劃招生院校很可能在原有基礎上會有所擴容,不但會在雙一流A類中實施,甚至可能還會開放其他雙一流重點大學的招生!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這是繼首批入選的104個基地之後,又一批基地通過遴選。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月28日,已有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福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官宣入選。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2019年,教育部本共同印發了《關於2019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確,根據2019—2021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規劃,2019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範圍是數學、物理學(含理論力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17個類別,計劃建設100個基地。申報主體是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每所學校申報基地數不得超過6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每所學校申報基地數不得超過2個;其他高校,每所學校申報基地數不得超過1個。強基計劃和拔尖計劃2.0都是教育部著力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計劃,兩者涉及的學科和培養模式高度相似,選拔某一基礎學科教學科研實力強的高校,重點培養在該基礎學科有潛質、願意鑽研的學生。從學校名單來看,強基計劃目前涉及高校為36所雙一流高校,拔尖計劃2.0基地的高校為85所,基本將雙一流高校囊括在內。再加上強基計劃高校和拔尖計劃2.0基地都是採用動態準入機制,也就是說會定期根據學校考核情況調整名單,因此學考君推測,明年的強基計劃很可能會有更多優秀的高校加入,其中以拔尖計劃2.0基地高校為多。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文件,2019~2021年,將遴選建設26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包括190個左右的理科基地、60個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個左右的醫科基地。去年9月2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本批次計劃建設85個左右「拔尖計劃2.0」基地。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中,華東師範大學4個基地入選。截至目前,華東師範大學已有6大拔尖計劃2.0基地。
華東師範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
▎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人文精神,創新潛力強、專業能力精、綜合素質優,敢於挑戰科學重大問題的數學青年英才。
把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培養目標。把傳統的計算能力的培養,調整為算法思維,大數據思維,智能數學思維等的培養,以適應新時代對數學拔尖人才的新要求。
通過推動數學教育信息化、數學學習智能化,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拔尖人才培養的師大模式。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培養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和遠大的學術理想、敏銳的物理直覺和濃厚的科研興趣、紮實的數理基礎和出色的實踐能力、寬闊的國際視野和終身學習能力、活躍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有志於從事物理、尤其是光物理相關領域的領軍人才。
▎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地理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將依託學校地理學科的傳統優勢,國內最齊全的國家級與省部級重點研究平臺與高端綜合人才隊伍,以大數據、計算模擬為基礎的自然與人文過程耦合研究特色和虛實結合為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為引導,通過專業思政引領,重構「6+6+6」核心課程體系與建設「3+1」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推進地理學未來科學家培養。
▎「耀翔班」心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耀翔班」心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涉及心理學(主)、計算機科學以及生物科學等多個專業。「耀翔」寓意光耀中華、寰宇翱翔。
該基地將延華東師大心理學之文脈,發揚建校初期、享譽國內外心理學界之「五虎將」(張耀翔、謝循初、蕭孝嶸、左任俠、胡寄南)的師德、師風與師行,承「走中國道路、具國際視野、傳科學精神、成海派風格」之師訓,採用階梯式課程結構和留白式學習方案,以心理學科基礎知識、科學思維、先進技術、創新精神為核心培養內容,聯合打造交叉學科課程,建立全景式科研訓練平臺,實施多學科交叉的心理學拔尖創新人才育人模式,致力於培養「學貫中西、報效祖國、敢於創新、追求卓越」之未來優秀心理學家。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繼化學、生物科學、海洋科學、經濟學入選首批名單後,廈門大學景潤拔尖班—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和薩本棟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也躋身教育部拔尖計劃2.0基地。
截止目前,廈門大學共有6個基地入選。這既是學校近年來統籌謀劃、紮實推進「拔尖計劃1.0」的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和深化拔尖人才培養工作的全新起點。學校將以此為契機,認真落實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相關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進一步探索選才鑑才機制,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育人成效評價,致力於將基地建設成國家青年英才培養高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戰略力量。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
學校始終將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舉措,從上世紀90年代的海洋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海洋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起,持續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海洋拔尖人才培養經驗。
在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中,華東理工大學「理科化學類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基地」成功入選!
華東理工大學「理科化學類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基地」依託的化學學科是國家一流學科和上海市Ⅱ類高峰高原學科,ESI國際排名0.4‰(國際排名42),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基地」由院士領銜,匯集多名國內外學術大師和傑出學者,現有院士5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8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中心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涉及的應用化學專業已成功入選2019年度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化學專業通過中俄聯合國際專業認證(第三級)。
近期,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的通知》,在前期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教育部確定的基礎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功入選國家「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培養基地秉承「博學,誠信,求索,篤行」的校訓精神,按照「厚基礎、寬口徑、精專業、重學術」思路,突出「傳承優勢,彰顯特色」,聚焦開放經濟理論的創新引領,著力構造「中國思想、中國學派、中國力量」的「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學科建設高地,著力打造高階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經濟理論基礎紮實,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勇於創新、刻苦鑽研的青年經濟學家。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東北財經大學申報的「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
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全面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育部關於2019—2021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優勢和特點,面向新時代對新文科拔尖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堅持高標準高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致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人文情懷、世界胸懷的新文科領軍人才,並以此為抓手,輻射帶動全校一流人才培養,把基地建設成為拔尖人才的孵化器和國家一流人才培養的高地。
近日,教育部印發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福州大學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這是學校近年來高度重視、統籌謀劃、紮實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體現。
福州大學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依託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學科,在國家級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特色專業的基礎上,於2014年創辦了嘉錫化學拔尖人才實驗班,致力於培養敢闖會創、追求卓越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實驗班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強化使命驅動,注重大師引領,深化國際合作,創新培養模式,學生科研成果豐富,升學深造率在80%以上。
江蘇省工程師學會青少年綜合素質評價服務中心是目前江蘇省唯一專注於青少年綜合素質和特長培養的官方服務平臺,微信公眾號「JSIE綜合素質評價服務中心」和「雙一流高校研究性學習服務中心」授權學會STEM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單位江蘇學考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及服務支持,江蘇學考通致力於高效學習高分思維突破訓練研究和高考服務生態建設,在高校和高中「雙高合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進行積極探索,2020年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授予「優秀合作夥伴」。
江蘇省工程師學會在江蘇省科協領導下,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為龍頭,在河海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省內高校會員單位大力支持下,同時整合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及教育部批准的全國性競賽資源,專門成立了青少年綜合素質評價服務中心,成為高校和高中「雙高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積極服務江蘇科技人才強省戰略,服務中學人才培養,服務高校人才選拔。
在過去的2020年,在各高校及專家團隊的支持下,江蘇省工程師學會青少年綜合素質評價服務中心啟動了「雙百千萬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託舉計劃」和「江蘇省中學生在線科研&課題研究普及計劃」,幫助全省近2000名學生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批准、高校招生認可的競賽中獲獎,數千名學生參加了高質量研究性學習的線上課程和線下實踐活動,得到高校頒發的證書。
中心將積極依託高校及專家資源,服務江蘇新高考改革,在各高校專家團隊的支持下,將為全省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的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指導、學習能力提升和高效學習指導、學科特長、科技特長、藝術特長培養和賽事服務、強基綜評等多元錄取升學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