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為了掃清開賽以來的低迷,還是擔心自己的顏值被22歲的俊朗小哥擊敗,在半決賽對陣丘裡奇之前,費德勒細心地颳了鬍子。這個罕見的舉動隨之帶來的是場上立竿見影的改變——敏銳的跑動,靈活的身姿,久違的手感,和準確的制勝一擊。賽後,他抓著紅色網球回饋看臺上球迷的瞬間,令人忍不住想起那個03年的翩翩少年。
2003年,同樣是在杜拜,費德勒舉起了職業生涯的第六座冠軍獎盃。那時,22歲的費德勒意氣風發,他以溫網擊敗前任球王桑普拉斯的方式,成為了那片草地日後名正言順的繼承者。那時,他的單手反拍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周身也沒有大滿貫冠軍光環的籠罩。
轉眼十六年已過,當時的追夢少年已經蛻變為這項運動難以複製的王者。他問鼎的冠軍數目逐年累加,即便是過了當打之年也沒有片刻的停歇。終於到了2019,在這個許多人認為他的名字已不會出現在頂尖選手行列的年份裡,37歲的費德勒達成了自己的百冠偉業。
從1到100,看似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數學問題,但即便優秀如費德勒,也需要一次一次的摸索、掙扎和累計。去年十月底家鄉巴塞爾奪冠後,費德勒難以再觸及任何一座冠軍獎盃的邊緣。年初的澳網本是他的福地,但第四輪負於西西帕斯的比賽令這位賽會歷史上最偉大的冠軍輸得無奈又沮喪。在那場比賽中,費德勒留下了一個頗為尷尬的紀錄,職業生涯首次在獲得10+破發點的情況下沒能完成破發。比低破發率更糟糕的是,37歲的費德勒在場上看上去移動遲緩,隨著比賽的推進,他只能通過自己曾經的薄弱環節上網來避免在底線與年輕的西西帕斯周旋。
年度首個衛冕之旅折戟後,擺在費德勒面前一個無情的現實——他已在連續四個大滿貫賽事中未能打入四強。世界排名從去年年初的第一降到如今的第七,背後是費德勒難言滿意的整個賽季,以及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的百冠歸屬。
費德勒的第一百個冠軍究竟會在何時、在哪裡、以什麼樣的方式到來,成為了整個網壇翹首以盼的新課題。從2018年的情況來看,費德勒的狀態頂點會出現在年初,而不是年中的溫網草地。因為如果以費德勒的年齡和整年的時間畫一個坐標系,相比於其他幾位巨頭和正處在上升期的當紅小生,即將年滿38歲費德勒所擁有的,只能是一條下降曲線。
但墨爾本沒能成為瑞士天王完成夙願的見證者,兵敗西西帕斯後,「退役」再次從費德勒的世界裡浮出水面。為了儘快找回狀態,他甚至一反常態做出徵戰紅土賽季的決定——而這,也被認為是提前開啟告別演出的序幕。
但費德勒依然堅持著自己在整個職業中所堅持的,他認為只要自己還能在這項運動中獲得樂趣,只要家人還支持他願意陪伴他四處徵戰,他那雙為網球拍而生的手就不會停歇。相比起年輕時逐年的大踏步前進,現在的費德勒放緩了自己,他縝密地選擇出戰的時間,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參賽方案,即便百冠目標就近在咫尺,他也不願放下一貫的優雅退而參加中小型比賽,以求儘快完成超越。
來到此前已經七度捧杯的杜拜,費德勒的狀態仍難達最佳。前三輪的晉級都磕磕絆絆,但好在錦織圭、伯蒂奇、西裡奇等高排位選手都早早出局。半決賽和決賽面對曾在去年上海和今年澳網完勝過自己的新生力量丘裡奇和西西帕斯,費德勒找回了昔日的風採。在被認為已是山窮水盡之時,他的武器庫又突然神奇地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奪冠後,費德勒激動地表示,這一天對他而言意義非凡:「這是一段漫長而又美妙的旅程,我熱愛這期間的每一分鐘,這麼長的時間當然很艱難,但是為此犧牲是非常值得的,我會看看我還剩下多少油,拿到100個冠軍對我來說絕對是夢想成真的過程。」
贏球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可費德勒卻把它變為自己的習慣。從2001年2月到2019年3月,面對來自25個國家的50位不同對手,費德勒斬獲了100個單打冠軍頭銜,其中包括20座大滿貫冠軍獎盃。猶記得2000年馬賽站,18歲的費德勒第一次打進巡迴賽決賽,在先勝一盤的情況下最終敗於同胞羅賽特,與自己的職業生涯首冠失之交臂。賽後的更衣室裡,青澀的費德勒沮喪地哭起來,他說覺得自己可能再也拿不到一個冠軍了。
十九年過去,費德勒成為繼康納斯之後,男子職業網壇第二位達成百冠成就的人。即便109冠的高峰仍在那裡,看上去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但費德勒並沒有打算就此止步。當嶄新的一天開啟時,他仍將以偉大的姿態,向著自己的下一個目標邁進。
附:費德勒職業生涯百冠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