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漳州11月18日電 (記者 胡美東 文/圖)11月18日上午,以「綠色農業、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農博會·花博會)在漳州花博園隆重開幕。來自美國、韓國、俄羅斯、荷蘭等20多個國家、全國20多個省份以及臺灣地區的2000多名客商、專家學者應邀參會。
漳州市長劉遠在開幕式上致辭,他介說,自1999年以來,農博會·花博會作為全國第一個冠名「海峽兩岸」的農業經貿盛會,一路以花為媒,見證了「兩岸一家親」的變遷,密切了閩臺的經貿往來。博覽會期間,還將舉辦漳州市第三屆海峽兩岸人才與項目對接會、福建漳州農機機械展銷會、三角梅主題展,以及三角梅產業對接會等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蘊藏著無限商機、無限可能。
劉遠表示,真誠希望國內外嘉賓借鑑博覽會,廣交朋友,達成合作、互利共贏,帶著期盼而來,滿載收穫而歸。同時為臺胞臺企提供溫馨周到的服務,歡迎臺灣家人常回家看看,攜手做大家業,共同打造家園。
本屆農博會·花博會在花博園設5個展館,面積3.9萬平方米,還有28萬平方米的室外展園(花博園);龍文區萬達廣場設第十三屆中國蘑菇節展區,面積8000平方米;高新區圓山文化中心設三角梅主題展區,面積5000平方米;共1100多家企業參展,將展示展銷花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設備(裝備)、技術成果等1萬多種;
本屆博覽會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本屆博覽會緊緊圍繞「綠色農業」這一核心主題,突出漳州生態特色,現代農業「五新」展區以「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布展主題,以農業初級產品綠色生產各環節所需產品為主,集成展示高新優特稀品種、綠色防控新農藥、新型肥料、物聯網新技術等。近年來,為保證食品原料的優質安全,漳州狠抓初級農產品質量監管。目前,全市共有2231家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納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初步實現農產品賦碼銷售。今年展會設置「花樣漳州」文旅展區,以圖片、文字、聲像、實物為載體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漳州鄉村旅遊整體風貌,並通過演藝活動推介鄉村旅遊特色產品和精品線路,展示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業+旅遊」深度融合和鄉村遊的產業化經營,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助推鄉村振興。
秉承開放合作理念,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本屆博覽會進一步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既有臺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展示推廣,也有兩岸人才、科技、資本、項目的引進與對接,多方面、全方位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此外,第三屆漳州市海峽兩岸人才與項目對接會還專門舉辦兩岸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舉行中高級人才招聘等系列活動,為兩岸在人才、技術、項目、資本的引進、對接搭建起更通暢的渠道,推動兩岸在更廣的領域融合發展。
聚焦脫貧攻堅,助力對口幫扶。今年展會專門設置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展區,分設雲霄、詔安、平和、華安等4個分展區,組織22家從事種植、旅遊、電商,能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奔小康的企業、合作社參展,推介楊桃、青梅、蜜柚、百香果、茶葉等數十種農民的「致富果」、「致富茶」,展示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旅遊扶貧等精準扶貧模式,宣傳漳州市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的做法和成效。同時,為促進產品購銷、招商引資,還將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招商推介,推動福建省、漳州市與新疆、西藏等對口支援地區的交流合作,與寧夏等扶貧協作地區的脫貧攻堅協作。
密切行業交流,推動開放共享。農博會·花博會是漳州對外交流合作重要的平臺之一,每年博覽會都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海內外專家學者、業界人士、採購商參會,舉辦交流研討講座、採購訂貨活動,以展會促交流合作、以合作促共同發展。通過產品展銷,推動購銷訂單的籤訂,促進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推動漳州農業企業走出去,以及漳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交流合作。
突出辦會實效,增強發展後勁。本屆博覽會強化招商引資、洽談對接,為資本、項目、商品、技術、人才搭建橋梁紐帶,把展會辦成項目招商會、商品交易會、技術對接會、人才引進會。今年第三屆漳州市海峽兩岸人才與項目對接會,聚焦漳州「4+4」產業發展,預計將有126家企事業單位招聘崗位452個,其中中高級人才崗位413個,推出校企合作項目數27個,有職業經理人、科創平臺及200多名博士碩士參會。還將舉辦鋼鐵行業、石油產業校企對接合作座談會,邀請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專家來漳交流,精準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此外,本屆博覽會還將舉辦2019年漳州市「水仙花杯」茶王賽和「六條魚」優秀養殖企業評選活動。
此次博覽會由農業農村部、國臺辦、中國貿促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為期一周,持續至11月24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