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差勁和很多要素有關:
1、地域
中國不同的城市收入差距頗大,我們來看兩個數據。中國34城市月薪排序,最高的北京是9240元,最低的長春是5332元。所列的城市基本是一、二線城市,那麼三、四、五線城市收入就更低了。
上海的復旦、交大、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幾所大學近幾年畢業生的收入狀況,基本上本科生的平均月薪在六七千、碩士生的是八九千。
如果在北上廣深及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211大學畢業5年,6000的工資是比較差勁,但在四、五線城市則未必能得出這個結論。
2、行業
不同行業的收入狀況也存在較大差異。
中國近二十年平均收入前三的行業一直是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行業,尤其近五年,以BAT、TMD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以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行業,收入水平更是遙遙領先。
公務員在任何城市,一般收入都處於中等水平。
有些行業的專業職業,譬如醫生、律師、大學教師,工作前五年的收入都不高。
所以,是否差勁可與從事相同或類似工作的人的收入狀況進行比較。
3、職業狀態
職業狀態可分為打工、自由職業者、創業。
打工有比較穩定而且持續上升的收入,這樣的收入和教育背景掛鈎,確實不算高。
自由職業者、創業者的收入起伏很大,甚至可能沒有乃至虧本,但這並不代表很差勁。
因為與打工相比,這兩種職業狀態確實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是高風險高回報。
4、主觀感受
判斷是否差勁既有外在客觀的評價標準,譬如收入、職位、公司背景等,也和主觀感受有關。譬如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人,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們圖穩定、清閒、壓力小,有大量的業餘時間,可以經常請假,有許多看不見的福利,能夠兼顧家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所以,他們並不看重收入,差勁也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