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發布「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以職場競爭力指數、教育競爭力指數、品牌競爭力指數和二次評估指數四個一級指標建構綜合指數,科學評價國內1388所高職高專,推出「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以及5個子榜單。
去年,GDI發布首個主流媒體研製的全樣本高職高專排行榜,對高職高專進行專業的第三方公益評估。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以下簡稱「高職高專排行榜」)針對高職高專的職業性、區域性、綜合性和行業性四大特點,採用全國範圍內可比的指標進行評價,助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高職高專評價體系的中國標準。
大洋網訊 5月1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發布「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這是國內主流媒體發布的全樣本高職高專排行榜,填補了國內高職高專全樣本評估的空白。
本次排行評價1388所高職高專,包括1068所公辦高職高專,318所民辦高職高專,2所中外合作辦學高職高專。其中1000家上榜。此次排行榜未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地區高校。個別合併的高職高專,因兩所組成院校獨立招生,所以分開排名。
與本科高校相比,高職高專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等特點,評價高職高專與評價本科院校有很大的不同。GDI在遵循數據可採集、易採集、具權威性的基礎上,解決了高職高專排名的重要難題,採用通用的、全國性的可比數據,科學確定能夠體現高職高專辦學特點的評價指標和體系。
榜單的發布無疑將有助於推動中國特色高職高專建設,打造高職高專評價體系的中國標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創造更大人才紅利,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多樣化的需求,使高職高專紮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排行榜對考生高考志願填報也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2006年,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準和操作範例的「柏林原則」正式對外公布。根據柏林原則,高等教育排名應儘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
「高職高專排行榜」注重成果產出導向,不過多關注投入性指標。高職高專具有較強「綜合性」,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對高職高專的評價應該是綜合性指標,而不是單一性指標。
在遵循數據可採集、易採集、具權威性的原則基礎上,榜單設置四個操作性強的一級評價指標:職場競爭力指數、教育競爭力指數、品牌競爭力指數和二次評估指數。
指數——「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提出「教育競爭力指數」,主要評價高職高專在科教兩方面的發展情況。「教育競爭力指數」堅持「科教融合」理念,倡導科研、教學相互融合,教學服務於人才培養,科研也要為高水平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兩者共同服務於人才培養。
職場競爭力指數——「職業性」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突出特點,為此設置「職場競爭力指數」。「職場競爭力指數」評價畢業生在職場中的競爭力,以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等維度評估畢業生就業情況。「職場競爭力指數」通過招聘網站等多渠道的就業數據,對平均起薪、僱主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加權分析。
品牌競爭力指數——人們更習慣通過高校的品牌影響力來判斷教育質量,品牌價值越高被視為教育質量越好。在這個意義上,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的影響力也是辦學的一種產出,產出的是品牌和影響力。品牌形象對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學校辦學水平,這也是全國性的可比辦學指標。「品牌競爭力指數」通過問卷調查和大數據抓取,對高校的媒體影響力等多個涉及品牌的因素進行評價,得出最終結果。
二次評估指數——「二次評估指數」是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研製團隊的一大創新,組織專家團隊對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幾大主要大學排行榜進行專業鑑定,確定其可信度指數,並分別進行5分、3~4分、1~2分的分級賦值,綜合加權後確定得分。「二次評估指數」能修正GDI排行榜指標體系可能存在的誤差,同時通過對標進一步確認排行榜的科學性。
從2016年開始,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陸續通過一流學科排行榜、應用大學排行榜和高職高專排行榜實現對普通高等教育體系分類評價的全覆蓋。通過上述三大類型排行榜,形成了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對中國高等教育特別是高校的評價體系。
榜單分析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以「一大五小」的格局呈現。「一大」指的是「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公布本次排行榜的1000強高職高專;「五小」分別指的是:「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公辦院校TOP300」「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民辦院校TOP100」「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職場競爭力TOP100」「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教育競爭力TOP100」和「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品牌競爭力TOP100」。
高職高專排行總榜TOP1000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通過對1388所院校的職場競爭力、教育競爭力、品牌競爭力和二次評估指數進行科學評價,得出綜合指數,根據綜合指數高低確定前1000強院校名單。需要指出的是,在「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榜單中,給出了前500所院校的具體排名;後502所院校,以其綜合得分的整數部分為基準進行排名。
前1000強高職高專的綜合指數分布體現出「尖端」和「中端」院校數量偏少的特點,783所院校綜合指數在70以下。具體表現如下:80(含80)以上的有16所院校,75~80(含75)有51所院校,70~75(含70)有152所,64~70(含64)有783所院校。
榜單排名前三位院校分別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100)、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4.28)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3.91)。第四名到第十名依次是:無錫職業技術學院(83.14)、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82.79)、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82.65)、淄博職業學院(82.42)、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2.33)、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82.30)、順德職業技術學院(81.84)。
具體到榜單的四大評價指標維度,職場競爭力指數、教育競爭力指數、品牌競爭力指數、二次評估競爭力指數第一名均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職場競爭力指數排第二位的為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二的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品牌競爭力指數排第二位的是淄博職業學院,二次評估指數排名第二的是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有839所公辦院校、162所民辦院校、1所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排名前257位的均為公辦院校,前300強共有4所民辦院校,分別是重慶能源職業學院(第258)、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第260)、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第271)和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286)。
從高職高專的職場競爭力指數來看,排名第一、二位的分別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以89.86排名第三;第四、五名依次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9.40)和武漢職業技術學院(89.01)。
教育競爭力能反映高職高專在教育方面的程度,體現育人水平的高低。從上榜院校的教育競爭力指數看,教育競爭力指數排第一、二位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3~5位的分別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84.05)、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2.96)、金華職業技術學院(82.24)。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院校在綜合指數排行上不是特別靠前,但教育競爭力表現優異。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綜合指數排名分別是第65位、49位和84位,但教育競爭力指數卻分別排第二、三、四位。類似的還有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其綜合指數排第133位,教育競爭力指數排名第六。
從上榜院校的品牌競爭力指數看,品牌競爭力排第一、二位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淄博職業學院,第3~5名分別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91.58)、天津市職業大學(74.81)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89.25),品牌競爭力排名前四的高職院校品牌競爭力指數均超過90。
從上榜院校所在地區來看,廣東省和山東省各有69所,並列第一位,其中廣東省上TOP1000的院校比去年多了11所,山東省多了3所。
排第二、三位的分別是江蘇省(64所)和湖南省(61所)。接下來分別是河南省(59所)、安徽省(55所)、河北省(51所)、四川省(49所)、湖北省(47所)。
與2017年相比,廣東省在TOP1000榜單的上榜院校增加了11所,排名第一,其次為四川省和重慶省,分別增加了4所,山東省、陝西省、雲南省各增加了3所,江西省增加了2所,北京市及湖南省分別增加了1所。
公辦院校TOP300
在總榜的基礎上,GDI研製了「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公辦院校TOP300」。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公辦院校TOP300」顯示,公辦高職高專排名第一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100)。排名第2~5位的依次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4.28)、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3.91)、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3.14)和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指數82.79)。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四項指標(教育競爭力指數、職場競爭力指數、品牌競爭力指數、二次評估指數)均為100,即其各項指標及綜合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從教育競爭力指數分析,公辦高職高專職場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二的是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85.2),第3~5名依次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84.05)、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2.96)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82.24)。
從職場競爭力指數來看,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90.08)排第二,排名第3~5位的依次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89.86)、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9.4)和武漢職業技術學院(89.01)。
品牌競爭力指數排在第二位的是淄博職業學院,品牌競爭力指數是93.74。排名第3~5位的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91.58)、天津市職業大學(90.53)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89.25)。
民辦院校TOP100
在「民辦院校TOP100」中,排名前十的院校依次為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城建職業學院、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其中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在「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中的排名是第258位。
在民辦院校中,職場競爭力指數最高的是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其次是鶴壁能源化工職業學院。民辦院校職場競爭力指數前十的院校中有4所進入了民辦院校前十,分別是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教育競爭力指數最高的是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其次是陝西旅遊烹飪職業學院。民辦院校教育競爭力指數前十的院校中有2所進入了民辦院校前十,分別是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品牌競爭力指數最高的是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其次是民辦合肥財經職業學院。民辦院校品牌競爭力指數前十的院校中有5所進入了民辦院校前十。
廣東有11所民辦院校進入「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民辦院校TOP100」,依次為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第2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第3名)、廣東工商職業學院(第6名)、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第9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第13名)、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第39名)、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第51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第67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第81名)、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第89名)和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第96名)。其中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在「2017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TOP1000」中排名是第260位。
教育競爭力TOP100
「教育競爭力TOP100」排名第一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其教育競爭力指數為100.00,遠高於其他院校;其次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競爭力指數為85.20;緊接著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84.05);排第四名的為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2.96);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排位第五(82.24)。排第6~10名的分別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81.39)、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80.98)、溫州職業技術學院(79.73)、無錫職業技術學院(79.22)和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78.99)。
從「教育競爭力TOP100」上榜院校所在地區來看,院校數最多的是江蘇省,有26所;其次為浙江省17所;緊接著為廣東省、河南省,各12所;緊接著為重慶市,有8所。教育競爭力高的院校在地區分布上較為集中,排名前十的院校中,有5所來自浙江省,其他5所分別來自河南省(2所)、廣東省(1所)、浙江省(1所)、重慶(1所)。
職場競爭力TOP100
在「職場競爭力TOP100」中,排第一的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其職場競爭力指數為100;其次為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職場競爭力指數為90.08;緊接著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職場競爭力指數是89.86;排第四位的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職場競爭力指數是89.40;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排位第五,職場競爭力指數是89.01。職場競爭力排第6~10名的分別為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88.48)、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88.27)、無錫職業技術學院(87.76)、浙江金融職業學院(87.32)、淄博職業學院(87.31)。
從院校所在地區看,江蘇省在「職場競爭力TOP100」中擁有的院校最多,為10所,接下來是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分別為9所、8所、7所。重慶、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北省、北京均擁有5所院校。
進入「職場競爭力TOP100」的高職高專,以公辦院校為主,共100所,無民辦院校上榜。
品牌競爭力TOP100
在「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品牌競爭力TOP100」(以下簡稱「品牌競爭力TOP100」)中,排在前3名的院校分別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00)、淄博職業學院(93.74)和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91.58)。榜單第4~10名分別是天津市職業大學(90.53)、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89.25)、山東科技職業學院(89.01)、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88.90)、南寧職業技術學院(88.89)、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88.14)和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87.82)。此次排名前十的院校皆為公辦院校。
從所屬地區看,「品牌競爭力TOP100」上榜院校分布主要集中在24個省、市、自治區。山東省上榜院校最多,達到18所。其他部分省市上榜院校數量情況分別是江蘇省(9所)、廣東省(8所)、重慶市(8所)、陝西省(7所)。
「品牌競爭力TOP100」上榜院校以公辦院校為主體,有96所。4所民辦院校中,重慶市有3所,安徽省有1所,但排名均未進入前30。其中,重慶能源職業學院品牌競爭力為82.99,位於「品牌競爭力TOP100」榜第33名,在綜合指數排名中為第258名,在162所民辦院校中位列第一。
2018廣州日報高職高專排行榜 — TOP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