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接著說換把的練習方法,主要講越指換把、跳指換把、空弦換把三個技巧練習方法。
一、二胡越指換把技巧
「越指換把」是「異指換把」中較難的換把手法,在帶滑音的「越指換把」中,最難的是滑音手法的處理。在「越指換把」中,「起始指」和「到達指」的指序和換把的方向不相一致。
上行「越指換把」示例
上圖是D調常用的上行「越指換把」(從第一把換至第三把)。換把中,食指(到達指)越過了中指(起始指)。換把的過程主要是:
1、換把開始的瞬間,就要減輕中指按弦的壓力。即中指在滑行過程中要浮按在二胡上,這可以有效地減小在二胡演奏中的滑音。
2、在中指滑行的同時,要將食指逐漸靠近中指,當中指滑行一段距離後,應由食指取代中指滑行至「`1」音的位置。
註:在此例子中,中指滑行的距離是很短的(其滑行的距離不能超過小二度音程,即不能滑過「`1」音),否則樂句的旋律難以完美。在本例中,在完成按指「7」音後,接下來不能用食指開始滑行,那樣將破壞樂句的旋律。
下行「越指換把」示例
上圖是從第三把換至第一把的下行「越指換把」,換把的手法和上述稍有所不同。換把的過程大致是:
1、換把即將開始時,要減輕中指按弦的壓力。
2、在中指滑行尚未到達「`1」音的瞬間,由無名指取代中指繼續滑行至「`1」音。
註:
1、上圖中的換把不應將中指先滑行到「7」音再由無名指按下「`1」的換把方式,那樣即使是較小過渡音的出現(非邏輯性滑音)也會有損樂句的旋律。也不應在換把一開始就使無名指直接滑行至「`3」音。
二、二胡跳指換把技巧
「跳指換把」是在大距離的換把時,手指稍離開琴弦,通過「跳」而不是「滑」的動作來完成的。在完成過程中,虎口要放鬆,儘量避免手腕動作,主動從這個音快速地「移」到新把位的音位上。「跳把」常用在食指按第一個音的情況下進行六度、七度等的換把。
上圖是「跳把」(小七度)的示意動作。小七度音程是小七度關係。
如演奏G調中的
應採用小七度的「跳指換把」手法。小七度的音數為5。
此外諸如
D調
C調
A調
E調
等音程皆是小七度關係。可參照上圖進行練習。以幫助左手獲得「小七度」的音程感。
註:
1、八度以內的「跳把」,距離不是太遠,應用「移指」更方便而保險些。
2、大於八度的「跳把」,手指在「移」的中途過程中,指端是離開弦的,尤其是快速的換把。
三、二胡空弦換把技巧
「空弦換把」是一種「借音換把」,它是藉助空弦音進行換把的一種手法。在實際演奏中,常見的是空弦音在前,換把在後。而換把在前,空弦音在後的情況用得不多。空弦音換把能徹底避免過渡音出現,在實琴上練習的關鍵是:換把動作要在演奏空弦音時進行。
以下兩例都是空弦音在前的換把。
D調外「空弦換把」
上圖是空弦音換把示例,在拉奏至譜中空弦「5」音的同時進行換把,即當拉完「5」時,食指已準確地按在第三把位的「`1」音位置上,這樣就沒有換把的痕跡。
註: 一般在換把的曲譜中若出現空弦音,則往往採用空弦音換把。圖中只是示意,具體的練習應在實琴上進行。
「空弦換把」應用實例
左譜是《良宵》曲第14-15小節中的空弦換把,是從第一把換至第三把位,由於採用了空弦換把的技巧,換把中徹底避免了過渡音的出現。
左譜選之《良宵》第45-46小節,也採用了空弦換把。雖然是從第一把換至第七把位,但由於採用了空弦換把的技巧,換把得以順利地實現。
註:上圖只是示意。在二胡音準儀上分離的「內外弦」是為了指法分析的方便,在分清內外弦按音的基礎上,可在二胡上外排上進行練習,以便和實際按音相一致。
明天小編主要講泛音換把和蟹行換把,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