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

2020-12-22 中國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生物袋」系統已經成功運用在小羊羔身上,並將在5年內進行人體試驗。

  在這種裝置裡,嬰兒被一種類似於羊水的液體包圍,並且可以像在母親肚子裡一樣通過臍帶呼吸。在傳統的恆溫箱中,嬰兒要靠自己尚未發育完全的肺進行呼吸。這通常會引起肺部感染,導致早產兒死亡。而液態環境要比恆溫箱更容易保持無菌狀態。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胎兒研究中心主任AlanFlake博士表示,這一系統可以幫助早產兒預防嚴重的疾病。

  在羊羔試驗中,羊寶寶可以正常地呼吸,吞咽,睜眼,長毛,神經和器官也得到了很好的發育。

  不過,Flake博士還表示,在胎兒發育的早期階段,沒有任何技術可以代替母體子宮。羊寶寶和人類嬰兒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羊的發育更快,且體型要比人類嬰兒大。因此,將這項技術應用於人類仍然是不小的挑戰。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人造子宮已成功讓早產羔羊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 據新華社4月27日報導,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 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生物袋」系統已經成功運用在小羊羔身上,並將在5年內進行人體試驗。在這種裝置裡,嬰兒被一種類似於羊水的液體包圍,並且可以像在母親肚子裡一樣通過臍帶呼吸。在傳統的恆溫箱中,嬰兒要靠自己尚未發育完全的肺進行呼吸。
  • 美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五年內有望進行人類試驗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6日報導,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人造子宮」,能幫助早產兒在母體子宮外存活。雖然看起來像是科幻電影中才有的新奇東西,這種人造子宮卻已經以小羊羔為對象試驗成功,五年內有望進行人類嬰兒試驗。
  •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為了延長人類壽命,提高人類生存的幸福度,醫療專家先後研發出多種人造器官,比如人造腎臟、人造胰腺、人造肝臟等,以取代功能不全的天然臟器,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最近,科學家又獲得一項突破性生物技術——人造子宮。
  • 美國研製出人造子宮 或提高早產兒存活機率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人造子宮,讓早產羊羔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用塑料做成類似子宮的容器,在其中注入溫水和鹽,模擬孕期子宮羊水。從母體剖腹取出的早產羔羊被立即置入人造子宮中,如在母體內一樣吸入並吞下其中液體。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在很久以前,有姑娘因為異位妊娠中的腹腔妊娠,差點大出血死亡,就有科學家提出概念,男人是否也可以實現腹腔妊娠,從而解放女性。 施瓦辛格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JUNIOR》,講的是一個瘋狂的實驗室裡,一群瘋狂的科學家為了試驗新研發的保胎藥劑,以身試藥,將胚胎種植到男豬腳的腹腔,最後居然成功剖出健康寶寶的故事。
  • 「人造子宮」真的來了!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遊戲規則,或因此改變。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文/M叔圖侵刪近日,《自然·生物科技》發表一項重磅研究成果:使用「半人造子宮」,讓兔子成功產下存活的後代。這是生物科技界首例在動物身上,成功移植「人造子宮」,繁衍後代仍然存活。意味著我們距離在人體移植「人造子宮」,拯救子宮功能障礙不能生育的女性,又近了一步。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器官移植技術正在飛速進步。
  • 「人造子宮」出現了,已成功培育出小羊,女人再也不用生孩子?
    據了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為了拯救這些早產兒,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研製出一種「人造子宮」,可以讓早產兒在裡面繼續發育,到期再重新出生。 這個罕見的「人造子宮」是由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來的,據阿良了解,科學家用含有鹽和其他電解質的溫水來取代孕婦的羊水,套在外面的聚乙烯薄膜袋,這樣就可以模擬女人的子宮環境
  • 澳科學家成功利用人造子宮培育早產羊羔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8日報導,研究人員已成功利用人造子宮來培育羊羔幼體。早在今年4月份,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就使用了類似的方法培育羊羔幼體,此次實驗是基於對之前的裝置複製進行的。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在目前的醫療科技的支持下,發育少於22周的早產兒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發育到22周的早產兒只有10%的存活概率,但只要ta們發育到24周,這個概率將被提升到60%。▲圖片來源:微博早產伴隨著胎兒腦麻痺、發展遲緩、聽力與視力障礙等巨大風險,越早出生則風險越大,甚至胎兒會在出生後不久就死亡。這樣的後果是產婦和她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
  • 人造子宮讓女人多餘嗎?
    但是,目前這種人造子宮還只用於動物,確切地說,是用於早產的小羊,以保護小羊過度弱小的肺部和心臟,結果令人鼓舞。對8隻小羊胎的試驗表明,讓它們先在母羊的子宮中長到105~120天大(相當於人類早產兒)的時候,再將它們放入人造子宮中養育4周左右,4周後,除了一些小羊出現輕微的肺部炎症外,剩下的小羊都非常健康。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人造子宮+人造卵巢,不是不可能!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  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這些年科學家前赴後繼地研究,目前,人造子宮研究最具開創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2017年。「人造子宮」技術發展到哪裡了?2017年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關於人造子宮首次通過了動物試驗的文章。
  • 法媒:人造子宮或降低極早早產兒死亡率 減少後遺症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 法媒:4月25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利用羔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根據該報告,一個重現子宮環境的儀器或有可能改善極早早產兒的倖存條件並減少後遺症。據法新社4月25日報導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由一個充滿液體的塑料囊構成的儀器,且帶有與臍帶相連的供氧系統,進而重建出胎兒出生前發育的環境。已經被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這一研究報告表示,多虧了這一裝置,他們成功地讓一羊胎兒發育了4周,而羊胎兒在人造子宮內的肺部發育與人的發育「非常接近」。
  • 小羊早產,科學家將其放進「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小羊早產,科學家將其放進「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凡是寶寶在28周到37周內出生的,都被稱為早產兒,而早產的寶寶體重都非常的輕,身體的某些器官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到底能不能活下來,有一部分是要看這個嬰兒生命力的頑強程度了。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子宮內膜是首先需要模擬的部分。人造子宮的內襯應完全模仿子宮內膜製造。現有的技術就可能實現人造胎盤與子宮內壁「自然地」長出,也可能藉助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外部設備。例如,透析機就可以完成體內的廢物處理。它還負責將胎兒發育過程中母體的免疫球蛋白G抗體輸送到胎兒體內,而這對保護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備的新生命非常重要。此外,胎盤激素也控制胎兒生長。在懷孕的早期階段,胎盤也為胎兒提供促進大腦發育的血清素。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 科學家從每隻兔子的子宮中提取細胞,植入子宮後,再配以細胞支架進行培養繁育。6個月之後,科學家再讓它們進行交配,看能否成功培育出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