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垓下歌》詩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020-12-22 意愛笑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所作的絕命詞。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的怨憤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創作背景

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於楚國下相,小時候即有志「學敵萬人」之術,力大能抗鼎。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胡亥在位,社會動蕩,起義不斷。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劉邦揭竿而起,三十四歲的項羽也在項梁的指示下,殺死會稽太守殷通,舉兵反秦。

公元前208年,項羽叔父項梁戰死,項羽成了宋義的手下。

公元前207年,項羽向宋義建議快速行兵,宋義不聽,於是項羽殺死宋義,率領兵馬迅速渡河,與秦軍大戰九次(巨鹿之戰),楚兵以一當十,打退章邯,項羽從此威震楚國,各諸侯都歸附於他。秦將章邯向其投誠,被項羽封為雍王。

公元前206年,項羽下令將秦國投降的士兵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

同年,項羽在秦朝都城鹹陽郊外的鴻門,設置了一場宴席(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但並未殺掉劉邦。項羽進入鹹陽後,引兵屠殺整個鹹陽城百姓,並殺死秦王子嬰,燒毀秦王宮殿。之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一共封了十八個諸侯王,但八月,齊、趙諸侯即叛亂。

公元前205年,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兵馬,攻打楚國,項羽率軍大破劉邦軍,劉邦求和。

公元前203年,項羽率軍攻打彭越,韓信由準備進攻楚國,劉邦軍也趁機發動進攻,楚國可謂腹背受敵,加上糧草不繼,於是與劉邦籤訂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公元前202年,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卻趁這個時候突然撕毀盟約,說服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六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軍抵敵不住,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項羽軍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於是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突圍之夜,四面楚歌。項羽看著心愛的美人,和自己的駿馬,忍不住唱了這首《垓下歌》。

詩歌賞析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業績。曾經力能扛鼎,以少勝多大敗秦軍,名震天下。而如今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了。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撤至垓下,漢軍重圍,眾叛親離,帳內只剩他心愛的虞美人。而如今四面楚歌,項羽也明白自己到窮途末路,連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了,只能悲嘆,虞姬虞姬怎麼辦,我該怎麼安排你呢?

虞姬面對這樣的情景,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身亡。

翻譯:力量可拔山啊,氣概可蓋世,可時運不濟的寶馬也再難奔馳,寶馬不奔馳有什麼辦法?虞姬呀虞姬,我該如何安排你呢?

項羽何嘗不是在建立另一個秦國?

項羽的失敗在於窮兵黷武,他是打仗的料,卻不是為王的料。他太過於殘暴,屠殺二十萬投降士兵,破城即屠殺全城百姓。這樣的項羽建立的何嘗不是另一個秦國呢?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關注「意愛笑」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134期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經典詩詞必賞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譯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zhuī)不逝。「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雲的業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於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中妁佼佼者。
  •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100個詩詞故事
    項羽雖戰無不勝,但應接不暇,楚將薛公、龍且、曹咎相繼戰死兵敗,又糧草不繼,與劉邦籤訂鴻溝和議。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彭越、英布、劉賈、周殷(叛楚)等四面合圍楚軍,項羽被困垓下。項羽吃驚地說:「漢軍已經把楚地全部佔領了嗎?不然漢軍中怎麼會有那麼多楚人呢?」從床上爬起來,項羽來到軍帳中飲酒。望著一直陪伴著自己的虞姬和烏騅馬,慷慨悲歌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古詩詞鑑賞 | 垓下歌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
  •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
    【歷史上最霸氣的五首「帝王詩」,朱元璋一首詩讓人膽戰心驚!】漢高祖劉邦寫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三句,卻氣勢磅礴盡顯英雄氣概!西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項羽: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悽然唱出一首詩,然後拔劍自刎
    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西楚霸王除了對失敗的不甘,還有對虞姬的不舍,這種心情,在他的《垓下歌》中得以體現: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戰,韓信利用心理戰術,令漢軍圍著楚軍營大唱楚歌,項羽大驚:難道漢軍已經盡得楚地?自知大勢已去,項羽飲酒帳中,感慨萬千,良久,他不甘地喊道:力量之大,足以拔山海;氣勢之盛,足以蓋世界,然而時不利我,寶馬烏騅亦難以疾馳。可是,烏騅難以疾馳有什麼辦法,失敗就失敗,但是,虞姬啊虞姬,你該怎麼辦呢?
  • 古詩詞:垓下歌
    (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古詩 )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賞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垓下歌》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蹟。
  • 項羽敗走垓下,並沒有安葬虞姬,她屍體最後如何安放?
    虞姬畫像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此時,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
  •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故事(中)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語故事】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鹹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鹹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項羽宴劉邦於鴻門。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英雄的輓歌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的英雄事跡項羽出生於職業軍人世家,祖先是燕國的大將項燕,真可能因為如此,他身上就流淌著那種軍人的血,自帶英雄的氣質。項羽劇照此後項梁與項羽二人一起一路高歌猛進,結果因為驕傲輕敵,項梁戰死了,只剩下項羽,項羽後來奪取了軍權,憑藉自己的戰功威震楚國,名揚天下。
  •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出這句千古名句
    在烏江旁邊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有感而發,從而寫下了千古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前兩句來看,身為女流的李清照無疑具有項羽般的英雄情節,用''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高度概括了西楚霸王項羽的一生。
  • 六首帝王詩,告訴你什麼叫霸氣外露
    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詩的作者是項羽。五年的楚漢相爭,最終以項羽的失敗、劉邦的勝利而告終。垓下之戰以前,項羽作別了虞姬,臨行前寫下了這首詩:想我楚霸王氣勢冠於當世,可惜時機於我不利,戰事於我不順,虞姬我該怎麼辦呢。史書記載,項羽寫完了這首詩,泣下數行,旁邊的隨從同樣跟著落淚。項羽雖然是一個失敗者,但我們不應以成敗論英雄。項羽的故事千古流傳,項羽的這首垓下歌不失為千古絕唱。
  • 幾何A,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這也是為何我在標題中說幾何A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如果我們單拿一個產品力來看的話,幾何A確實非常出色,在各方面的表現,但是整合到一起論性價比就有些不夠解渴了,一方面大量的合資電動車即將到來,另一方面受補貼退坡的影響,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熱度會隨之下滑
  • 霸王項羽之死!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想必大家都知道,年輕時不愛學習,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想學了,後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特別生氣,嘆息朽木不可雕也!
  •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實是被漢軍包圍砍死
    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項羽烏江自刎的真相 其實是被漢軍包圍砍死
    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