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創造了世界最重粒子的「四胞胎」

2020-12-16 騰訊網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創造出了一組四個超重粒子——被稱為頂夸克。

在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上,這些胖乎乎但又很小的四胞胎的形成早就被主導亞原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物理理論「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所預測。

但新的物理理論表明,它們可能比標準模型預測的更經常被創造出來。

找到更多這樣的四胞胎是檢驗這些理論的第一步。

這項新發現是在LHCP 2020會議上公布的。

根據2019年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D》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頂夸克是已知的最重的粒子。每個頂夸克的質量大約相當於一個鎢原子。

然而,每個頂夸克都比一個質子小得多,這意味著頂夸克不僅保持著最重粒子的記錄,它們也是已知的最密集的質量形式。

雖然頂夸克在大爆炸後最早的瞬間大量產生,但它們的壽命很短,在大約一萬億分之一秒內完全消失。

如今,唯一能產生和觀測頂夸克的地方是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中。

頂級夸克最早是在1995年使用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粒子加速器發現的。費米實驗室位於芝加哥郊外,是當時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現已退役。

2011年,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假定地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大型強子對撞機——近10000個強大的磁鐵環排列在一個圓的周長上,約16.5英裡(27公裡)——使兩束質子朝相反方向加速,使它們以13萬億電子伏的能量相互碰撞,或者是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對撞機能量的6.5倍。

1995年,費米實驗室的萬億電子伏對撞機的光束碰撞產生了頂夸克和反物質夸克對,但這些碰撞每隔幾天才產生一次。

相比之下,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環面儀實驗(ATLAS)和緊湊μ子線圈(CMS)實驗中,更高的能量和更高的碰撞率大約每秒產生一對頂夸克。

在最近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同時產生兩組頂夸克/反夸克對的現象。

根據ATLAS團隊的說法,標準模型預測這些更複雜的碰撞發生的頻率應該是產生一對碰撞的7萬倍。

在尋找新粒子的時候,重要的是要知道觀察到的碰撞次數偶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可以用結果的「西格瑪」來量化。

在粒子物理學中,宣布一項發現的黃金標準是5或更高的西格瑪,這意味著目前的觀測結果是由隨機波動引起的概率約為350萬分之一。

西格瑪為3意味著在740次實驗中有1次觀測到的信號是偶然發生的,根據費米實驗室,它被認為是觀測的「證據」。

關於頂夸克產生四聯體的證據還不足以宣布一項新發現。

2015年至2018年,物理學家在ATLAS和CMS收集的數據中尋找頂夸克四聯體。

ATLAS實驗團隊宣布,他們已經看到了4個頂夸克的產生,西格瑪為4.3。

與此同時,在歐洲物理雜誌C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CMS實驗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的四夸克的西格瑪值僅為2.6。

在進行實驗之前,ATLAS和CMS都預期顯著性在2.6西格瑪左右。

ATLAS看到的高顯著性可能只是偶然。

或者,這可能是一個跡象,四個頂夸克的產生比標準模型預測的更普遍,這可能意味著這個測量是一些新的和意想不到的物理學的第一個提示。

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來自下一次大型強子對撞機運行的額外數據——以及所使用的分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提高這一具有挑戰性測量的精度。」

自2018年底以來,LHC已經暫時關閉,用於翻新、升級和維護。預計將於2021年恢復運營,但目前尚不清楚COVID-19大流行是否會影響該計劃。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livescience.com/four-top-quarks-large-hadron-collider.html

相關焦點

  • 大型強子對撞機形成罕見的四胞胎「頂夸克」
    來源:新浪科技目前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誕生」罕見的四胞胎粒子,它們被稱為「頂夸克(top quarks)」。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世界最大的原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誕生」罕見的四胞胎粒子,它們被稱為「頂夸克」。主導亞原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物理理論「標準模型」曾預測存在這種四胞胎粒子,但是最新物理理論表明,它們的形成數量可能比標準模型所預測的更多。
  • 走近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全名為「荷電粒子加速器」,是一種可以使帶電粒子在高真空環境中受磁場力控制、電場力加速而達到高能量的特種電磁、高真空裝置,也是為人類提供各種能量的粒子束或輻射線,如電子、質子、氘核、α粒子、各種重離子以及其他一些微觀粒子的現代化裝備。
  • 粒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帶電粒子的速度極限是多少?
    我們花了幾代人的時間,試圖在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下,通過粒子加速器將構成物質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其實粒子加速器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驗證宇宙的速度極限,也不是為了打破速度極限,而是為了尋找新的粒子,但這個實驗的過程也是我們人類創造極限速度的場所。
  • 粒子加速器及其工作原理:9個有趣的事實
    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s),有時也稱為原子粉碎機(atom smashers),是世界上一些最先進的科學設備。但是它們是什麼以及是如何工作的?粒子加速器正在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宇宙粒子加速器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在粒子物理、也稱為高能物理領域中。通過它們,粒子物理學家認知許多基本粒子的性質,以及控制從物質、能量、時空的一切事物的物理定律。4.
  • 超級粒子加速器,模擬展現了這罕見一幕
    就讓我們一起用最通俗的話,來模擬、理解物理科學家們期待的這一過程! 事實上,這樣的情形非常罕見,概率也極其低,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 粒子加速器誕生100周年,巨大加速器可能實現穿越未來
    靶後放置的螢光屏測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發現了原子核的結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粒子加速器實驗。在之後的100年,全球共建造了近兩萬臺粒子加速器,其中有大約1/3還在用於探索微觀世界,而另外的2/3則用於醫療與工業。粒子加速器到今天為止已經誕生了100年,但它究竟是什麼,還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 CERN宣布建造大型粒子加速器探索粒子物理領域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歐洲核子研究中心(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發布了一項建造世界上體積最大、能效最高的大型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計劃。
  • 我們離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又近了一大步
    科學家展示了使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成為可能的關鍵技術。圖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粒子加速器用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等對撞機中的探測物質的組成,並用於測量藥物的化學結構、治療癌症和製造矽晶片。到目前為止,加速的粒子是集中的質子、電子和離子。
  • 從文明奇觀到千家萬戶——粒子加速器菜鳥筆記
    電場力將粒子勢能轉換為動能,垂直於粒子運動方向的磁場產生洛倫茲力。因此,只有電場才能夠加速粒子,而磁場作用下粒子方向可以發生偏轉。 很容易想到直接利用直流高壓電場來加速粒子,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加速器類型:高壓加速器,包括靜電加速器和倍壓加速器等。這種加速器最關鍵的原理當然是如何產生和維持高壓。
  • 關於粒子加速器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雖然知名度不斷提高,但粒子加速器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此,《對稱》(symmetry)雜誌就整理出了10項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於粒子加速器的小知識。1.世界上正在運作的加速器超過30000臺比如,它們可以產生破壞腫瘤的射線來治療癌症(醫用直線加速器會加速電子,並產生高能X射線用於腫瘤放射治療),通過殺菌來避免食物性疾病(一種輻照滅菌系統也用到了電子加速器),改良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並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效率更高的車輛引擎。2.世界上最長的現代建築之一就是為粒子加速器而建的
  • 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希格斯粒子是在2012年7月4號發現的,我們自從那時候就進入了希格斯時代。也就是說希格斯粒子使人類找到了一個通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新窗口。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當中努力是不停息的,探索宇宙奧秘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不懈的努力。從這張圖大家能夠看到,我們有很多的知名科學家,從愛因斯坦到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最後到希格斯——希格斯粒子的理論的創始人。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GMIC 在線 Pro 於北京時間 9 月24-25日正式召開,在25日下午倫敦站的演講中,來自劍橋大學、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物理學家Harry Cliff為我們揭開了世界最重要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的神秘面紗。
  • 粒子很小,粒子對撞機為什麼要特別巨大?
    要使粒子獲得較大的速度或能量主要要兩種方法,一是靠天吃飯,獲取來自宇宙中的高能粒子;二是自己動手解決溫飽,用粒子加速器對粒子進行加速。對撞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粒子加速器,是將兩束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後使粒子迎頭相撞。對撞機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正反粒子對撞機;另一種是直線對撞機。不論是哪種對撞機,目前只有建造得足夠大才有希望做出比較有價值的成果。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探尋粒子的奇妙世界
    (資料圖片)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BEPC是陶—粲物理能區最先進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實時觀測基本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研究、探索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規律,發現新粒子。已知的這些「基本」粒子是否是物質的最小單元,是否還有新粒子存在,它們的質量幾何、有啥特性……揭開這些謎題,一方面需要能產生極高能量的加速器將這些微小粒子打碎,進一步研究其微觀結構;另一方面,尋找新粒子的任務,也有賴於這一「抓捕」工具。
  • 沒了粒子加速器就活不下去的10個理由
    粒子加速器早在幾十年前就逐漸走出實驗室、滲入到了工業界,而且科學家們還在不停設想新的應用。當用於基礎研究的聯邦資金減少的時候,科學家就會想新辦法來籌錢。羅伯特•柯法特(Robert Kephart)是伊利諾伊加速器中心費米實驗室的主任,伊利諾州商業和經濟機會部(DCEO)聯手資助科學研究,並發展粒子加速器的應用。
  • 微觀世界的秘密,解讀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學!
    事實上,宇宙早期模型就是一個超高能物理世界,沒有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不可能徹底破解宇宙奧秘。因此,有必要在這兒介紹一點量子力學及粒子物理的知識。普朗克尺度前面曾經說過,廣義相對論當宇宙小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適用了,小到什麼尺度呢?那叫做普朗克尺度。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粒子物理學的支配理論解釋了關於亞原子世界的一切……除了它沒有解釋的部分。不幸的是,對於所謂的標準模型,並沒有很多奉承的形容詞。這一基礎物理理論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它最恰當的描述是笨拙、大雜燴和馬吉夫——就像用幾根繩子和口香糖拼湊而成。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型,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各樣的相互租用和過程。
  • 粒子物理的統一夢
    為什麼不人為地將粒子加速呢?1932 年,兩位英國物理學家約翰·考克饒夫(John Cockcroft,1897—1967 年)和華頓(E.T. Walton)建造了第一個粒子加速器,用交流電產生的磁場來加速帶電粒子,如此獲得高能量的粒子後,用它們來衝擊原子核。之後,加速器不斷改進,尺寸不斷增大,能量不斷提高。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1986年年底,在美國的費米國家實驗室,一個周長6.3公裡的正負質子對撞機「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正式開始以史無前例的對撞能量運行了起來,Tevatron所創造的能量記錄維持了二十多年,一直到2010年後才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打破。在空中俯瞰美國費米實驗室以及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所在的位置。
  • 原來糾纏的磁場為宇宙粒子加速器提供能量?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學類盤繞在碗裡像義大利麵條一樣的磁場線可能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這是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計算的研究結果。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模擬了遙遠活動星系的粒子輻射。在這些活躍星系的核心,超大質量黑洞發射高速等離子噴射(一種熾熱的電離氣體)將數百萬光年射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