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發明的古裝,起起伏伏的命運。
【「漢服」溯源】往期連結:
「曲裾」到底是不是臆想之物?| 「漢服」溯源
「齊胸襦裙」的歷史根據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漢服」溯源
「齊胸襦裙」爭議聲中的一百種還魂姿勢 | 「漢服」溯源
「破裙」隱秘往事:被遺忘的漢服「片裙」「褶裙」之戰 | 「漢服」溯源
「百迭裙」發明記:如何將「牙慧」包裝成「真理」 | 「漢服」溯源
破裙:無知者的一次失敗發明 | 「漢服」溯源
我還挺喜歡聊漢服中的「齊胸襦裙」,倒不是因為它的錯誤,而是它特別像一面照妖鏡,許多漢服圈的熱鬧和是非在上面演繹得淋漓盡致。
本文其實寫好後躺在我的素材庫裡很久了,直到最近有朋友跟我說:「你知道嗎?兩片式的漢服裙子已經賣不出去了!」忽然就感嘆起這種「漢服新發明」起起伏伏的命運了。
「兩片式」裙子作為「齊胸襦裙」發展出來的奇怪產物,相信當年發明它的商家也不會想到會如此成功,而後又引發了無數的是非爭端吧!我覺得簡單粗暴地給它下一個對或錯的結論都是不合適的,這後面折射出的人們對待「復古」的渴求和對於「求知」的敷衍,才是真正值得不斷被討論的。
從「戲服」到「漢服」
面子與裡子難權衡的困境
之前在《「齊胸襦裙」的歷史根據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漢服」溯源》裡介紹過,2000年首播的影視劇《大明宮詞》是「齊胸襦裙」發展中的「貴人」,它發明或推動了「齊胸襦裙」在漢服圈的流行。
△ 《大明宮詞》劇照
很多人漢服愛好者往往會否認影視劇在「古裝」傳播流行過程中的作用,而覺得自己是按照古畫或文物製作的。這種認知的偏差,其實是很多漢服不實用的根源。
的確在古畫裡可以看到不少類似《大明宮詞》戲服裡這樣的服裝,但是最終在真實人類的身上這個衣服要做成什麼樣的,裙子要扎多高、裙褶要怎麼打、上衣選用怎樣的材質,等等,則需要服裝設計師去理解。那麼後來的古裝商家,根據這些影視劇戲服去模仿製作,要比古畫來得容易。這也是為什麼,古畫最後會被做成同一個樣子。
這裡的服裝設計師更像是一個「翻譯者」,將古畫翻譯成真人,並加入大量自己的主觀理解。葉錦添無異是一個翻譯高手,所以他不僅讓《大明宮詞》紅了「齊胸襦裙」,還有《橘子紅了》的「秀禾裝」,其他還有很多,有機會專門開一文八一下。
但是影視劇戲服只需要負責上鏡效果,可以在鏡頭拍不到的地方做許多掩飾,漢服則被當做了日常服飾。加上「齊胸襦裙」的設計非常違背我們見過的一般現代服飾,所以問題就尤為突出,之前《「齊胸襦裙」爭議聲中的一百種還魂姿勢 | 「漢服」溯源》專門討論過。
△ 使用拉鏈的《大明宮詞》戲服
文中與文末廣告是平臺提供給公眾號創作者的變現方式,根據瀏覽和點擊會產生分成補貼給作者。顯示內容是由系統根據大數據自動匹配,每個人都不同,我也無預計大家能看到的。如有打擾,請多包容。
「兩片式」的誕生
一個錯誤,許多無數個錯誤去挽救
一開始對於這種扎在腋下的裙子,漢服圈所採用的和其他漢服裙子相同的思路,在「兩片式」出現後它就被稱為「一片式」了。
「一片式」的基本樣式如下——
漢服圈內關於它的爭執一般來自於,究竟是該打褶還是拼片?(詳見《「破裙」隱秘往事:被遺忘的漢服「片裙」「褶裙」之戰 | 「漢服」溯源》)如果打褶的話,打什麼樣式的褶子,數量多少,如何分布?如果是拼片的話,如何裁片如何片?數量多少,形狀幾何?……這些問題交叉組合,基本就是漢服圈十幾年關於裙子的討論的全部了。
但是它們幾乎都可以籠統地被算作「一片式」。而「一片式」的穿著也和普通的時裝裙不太一樣,因為它的樣子如同圍裙,非常容易走光(漢服圈一般只穿「一層皮」,即只穿外觀可以看到的服飾部分),所以就需要做成腰圍的1.5倍長,這樣穿著才能繞身一圈半,避免走光。
但是當它如同普通裙子一樣穿在腰上的時候,這樣自然是問題不大,但是齊胸襦裙穿著位置被設定在腋下,這裡並非是一個人體的自然凹陷,就產生了問題。
齊胸襦裙穿著位置的示意圖——
你會發現,按照現代女性的曲線,在不束胸的前提下,正面的位置是高於後面的,造成裙子後面長容易被踩到。而正面的受力是胸部,它是柔軟的,並且隨著你的動作、呼吸產生變化,時間長了就出現了著名的齊胸襦裙愛掉的問題(這裡說的是普遍現象,不用跟我說某個人穿了不掉的問題)(相關討論見《重新設計古裝?連體、拉鏈、仿日,哪個才是最不可原諒的黑點?》)
而且還有些妹紙為了穿著效果更好,也就是不像孕婦那麼臃腫還能展現女性優勢,會穿成類似《武媚娘傳奇》裡的那種樣式,裙子就更加扎不緊了……
△ 《武媚娘傳奇》劇照 / 網絡
前面說了,裙子愛掉這個問題在影視劇裡不存在,無論是做成假兩件或加暗扣拉鏈都可以。但是放在漢服圈內就很難成立,即便最不想遵從歷史的漢服愛好者也有牴觸心理,認為現代服裝工業的輔料會破壞漢服語境(比較詭異的是,現代面料卻沒關係)。
所以通過觀察古畫,附會日本近代服飾,「兩片式」就產生了。
△ 古畫中的缺口是「一片式」不可能出現的
△ 兩片式的參考對象
請注意,這時候就出現了從古畫到真人的「翻譯」問題了。古畫裡呈現的是一個側面開口,發明的商家就套用日本服飾去「翻譯」成真人版。原因僅僅是日本袴在側面也會出現缺口,可能還有日本冰箱論的加持吧。(見《日本風服化道,是中國古裝劇不散的陰魂》)
△ 行燈袴
「兩片式」和「一片式」在本質上其實區別很大,「一片式」類似圍裙,而「兩片式」本質上是一種筒裙,在裙腰處兩側開衩,各留了一組系帶方便穿著時調節。
「兩片式」的確是可以解決「齊胸襦裙」愛掉的問題,儘管現在很多人喜歡站出來說還是會掉等等,但是從受力角度來說,不僅裙子本身更輕了而且分解了受力,不會因為背面又長又沉而拉扯正面了。
儘管它的誕生是發現了「一片式」不符合古畫的明顯bug(古畫裙子側面有開口),但是解決的思路是站不住腳的。之所以會製造出一個這樣的新錯誤,是因為漢服圈無理由無根據地堅信「齊胸襦裙」是絕對正確的存在,為了這個飄在空中的真理,不停拿出一些猜想去湊答案。
這個過程有點像「撞庫」,更像大家想不起自己密碼時候的樣子,不停輸入不同的字符期待有一組是正確的。然後這麼做的前提是,你登陸的這個帳號是真的存在的,並且你對密碼稍有印象。而「齊胸襦裙」面臨的問題卻是,帳號可能都是錯誤的乃至不存在的,用再多的錯誤去湊,恐怕也是於事無補。
「兩片式」的興衰
古風服飾,本質是小眾風格的現代服飾
但是以上種種並不影響「兩片式」的流行,到後來連普通的漢服裙子也開始做成兩片式。
用最簡單的思維去理解,兩片式真的很方便很符合現代服飾。
對於商家來說,它省料子,製作難度也並不比「一片式」大很多。類似筒裙的原型便於做一些連續循環圖案的設計,還可以做透明效果。而「一片式」因為有交疊部分,做成一些透明料子會破壞設計效果。「兩片裙」的裙腰也是完整展示的,做裝飾也更方便。
對於買家來說,「兩片式」在了解以後更好穿。「一片式」繞身一圈半以後,會有一條系帶壓在下面,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就發展出在裙腰打孔的做法,或在內側附加系帶等等做法。(不要問我為啥這個問題居然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畢竟教人穿漢服怎麼上樓梯的視頻都可以有幾十萬觀看量,我已經對此麻木了)
種種「兩片式」的優點根源不在於它有日本「血統」,而在於它比所有漢服都靠近現代服飾(以後還會分析一些「成功」的漢服款式,大家就會越來越明白這一點有多重要)。現代半身裙都是類似設計,只是一般來說只有一個開口。(鬆緊帶啥的就別槓了)
△ 裙子的側拉鏈
「兩片式」和其他很多成功的或被追捧的漢服款式一樣,古風的表象之下是一個無限接近現代服飾的內核。但是漢服又不像唐裝、旗袍這類的中式服裝,漢服的「教義」是對抗現代服飾的。漢服可以有漢元素時裝,可以有混搭,但也就只有這些了,所以「兩片式」只要定義在漢服上就永遠也不會裝上拉鏈、紐扣、或鬆緊帶。(可以加背帶夾,但是夾子不能被縫在上面,也是一門玄學)(詳見《重新設計古裝?連體、拉鏈、仿日,哪個才是最不可原諒的黑點?》)
被堵住「去路」的「兩片式」不尷不尬又如火如荼地發展了多年以後,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卻無從突破,終於成為了小圈子裡想要掌握話語權的人可以拿捏的靶子。就像之前《「齊胸襦裙」爭議聲中的一百種還魂姿勢 | 「漢服」溯源》說的那樣,一會兒說「褶裙」是對的,過幾年又說「片裙/破裙」是對的,「一片式」和「兩片式」的境遇也是如此。
看似「洗牌」、實則循環的過程中,買家的需求被不斷刺激,輿論的熱點被不停炒作,漢服商家和漢服活動家得到了莫大的滿足。這個過程中最受傷的當然是不停疲憊購買、事實上消費能力又不高的漢服愛好者們,可惜對於他們來說,戳破他們這種困頓夢境的人(比如我)才是大魔王,他們已經成為了這個利益鏈上心甘情願的壓榨對象,就像魯迅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後的最後,大家還記得為什麼會有「兩片式」嗎?因為古畫中出現的細節與現在的漢服仿品對不上!這個問題解決了麼?沒有!甚至於,沒有人再去提及這個問題了。這時候你才明白,在漢服圈,在其他很多地方,歷史只是噱頭,知識僅作裝點,裡面充斥的全是熙熙攘攘的利來利往。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 最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