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們不要再撕到底是不是漢服了,求求你們都來看看這一期吧。絕對是入門乾貨,看了這篇就不會踩雷不會走歪,求求您了,看下去吧。
這期給大家總結一下目前存疑和錯誤的漢服形制,但是商家卻熱衷於做這種形制,誤導了我們單純的萌新,萌新一定要看完這篇乾貨。
存疑是指沒有文物,但是又有種種跡象顯示該形制存在,目前無法搞清該形制的具體結構、製作方法,是商家們靠著自己的腦洞推測出來的。
一、大袖衫
大袖衫這種形制是存在的,宋、明都有出土文物,唯獨唐朝的沒有文物,但是推測唐朝也有,沒有文物就看不到衣服的結構,很多細節都無法得知。
宋明的大袖都是有三角兜或者是前短後長,滿足其中一個條件才是一件大袖衫正確的做法。
另外,很多人都是看到簪花仕女圖上的女子穿著大袖衫,但是《簪花仕女圖》本身年代存疑,並非唐代所做。仕女圖有繪畫者虛構想像的部分,內容並不一定寫實。
結論:形制存在,唐代大袖結構未知,商家做的大袖衫是錯誤的。
二、兩片式
兩片式指有兩個裙頭的裙子,前面一塊後面一塊,套著穿。一片式指只有一個裙頭,圍著穿。
商家為了所謂的方便穿著參考和服製作出來的形制,事實證明兩片式真的不好穿。所有出土文物中沒有一條是兩片式裙子,漢人穿的裙子也都是一片式的。
結論:漢服裡沒有兩片式裙子。
三、魏晉風
商家自創款,商家們根據自己看到的後人臨摹的魏晉時代的畫像想像出來的形制,沒有文物依據。
商家做的魏晉風通常是這麼搭配的:交領廣袖上衣+淺交領廣袖上衣+一片式順褶褶裙+大袖衫。這幾個部件完全和魏晉時期沾不上什麼邊,況且這些基本存疑,那麼組合起來就是不存在的魏晉風。
交領廣袖上衣:錯誤形制
一片式順褶裙:存疑
外搭大袖:錯誤形制
組合成魏晉風:錯誤形制
目前已有晉制漢服出土文物。
結論:錯誤形制,已實錘。
四、宋褲
推論一:宋褲裡層是開襠的袴,外層是合襠兩側開叉的襠(也就是商家做的宋褲外層)。商家做的宋褲其實是兩條褲子。按照這個推論,宋褲一般不外穿,外面套裙子,不可直接搭配褙子。
推論二:四破三襉裙的上身效果跟大家認為的宋褲效果很像,或許是把四破三襉裙當成了宋褲。
商家做的宋褲為什麼上廁所這麼艱難?(筆者穿過),因為根本就是兩條褲子,而且人家裡層還是開檔的。所以大家認為這是改良嗎?(意思不是說要做開襠褲,只是希望不要誤導萌新,讓萌新以為漢服真的不方便。)
結論:宋朝確實有褲子,但是不是商家做的那樣。
五、套頭坦領
坦領目前無出土文物,通過陶俑和繪畫能大概推測出基本形態,但是結構無法推測。很多商家都只是依葫蘆畫瓢做出了一個大概,外形相似,內部結構卻不同。
商家做的坦領很多都是套頭的,套頭式坦領只能套頭穿,這種穿衣方式在漢服中似乎不存在。真實坦領上衣是開襟的,而非閉合的。學者認為是做對襟(或者大襟)的穿法。
結論:坦領形制存在,但是結構存疑。商家做的套頭式坦領是錯誤形制。
六、鬥篷
清朝比較流行鬥篷,清以前關於鬥篷繪畫文字文物都很少有。以前有「鬥篷」這個詞,但是指的不是現在的這種款式。明朝也沒有出現過現代意義的「鬥篷」的身影。
清朝流行的鬥篷也不是商家做的那樣的,清朝鬥篷是不連帽的。
商家做的鬥篷是西式鬥篷!像這種連帽、大擺的鬥篷是西式鬥篷。
結論:商家做的鬥篷不是漢服。
七、一片式順褶裙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一片式方布打滿順褶的褶裙也沒有出土文物。出土過一件一片式滿褶的裙子,但是打的是工字褶而非順褶,而且是四個直角梯形拼接的布,不是一整塊的方布。
與一片式褶裙相似的百迭裙是有出土文物的。百迭裙與一片式順褶裙不同點是百迭裙有兩個光面,上身時兩個光面交疊在一起。
主流觀點認為這種形制是存在的,但是具體結構做法裁剪方式和商家做的會有一些差距。
結論:存疑,但存在可能性很大 。
八、螺絲釘曲裾
9012了,大家應該都清楚螺絲釘曲裾不是漢服了吧。下面這張圖告訴你一切。
裁剪方式錯誤:古代採用的是交輸裁剪法(斜裁拼接),很省布料。商家的曲裾非常浪費布料。
袖型錯誤:曲裾沒有廣袖。
螺絲釘曲裾下面要搭配裙子,正確曲裾不需要另外搭配裙子。
結論:螺絲釘曲裾是錯誤形制。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看懂的話,應該不會再爭論某某是漢服某某不是漢服了吧,如果還有人要跟你爭,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甩給TA看。
特邀作者:顧夢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