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深耕 | 英文學術期刊分類最全解讀!

2021-02-20 大學生科研競賽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持續推進,科學研究也日益往全球化方向發展。這也導致了如今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教學科研、研究成果申報、晉級考評和職稱評定等工作開展的時候,國外的期刊發表情況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而其中又以SCI、SSCI、EI、ISTP作為主要的依據。

特別是在國家科學基金和國家青年基金申報時SCI的查詢結果尤為重要,擁有SCI發表論文幾乎是必備的條件。

或許有的朋友還不服氣,認為中文期刊也同樣具有競爭力度。別急,小競帶你「領略」一下英文期刊在各類競爭中的優勢:

SCI、SSCI、EI等英文期刊檢索資料庫已經成為了廣大高校和機構衡量科研工作者學術水平的最重要的尺度,甚至有一些要求比較高的機構會把其定為唯一的評價尺度。

擁有SCI一區、二區期刊發表論文在集團、公司中能夠獲得的待遇遠勝於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待遇。比如之前就看到過某家著名企業對於在SCI一區以一作身份發表論文1篇以上的博士生開出了20萬安家費、60萬購房補貼等入職待遇,可以說是非常驚人了。

我國針對不同專業把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國內很多事業單位都需要職稱評定,比如教師、機關部門的人員之類的。在職稱評定中SCI論文可以說是大殺器。


有不少要求比較高的學校或者研究機構對於博士研究生畢業的要求是發表SCI或者SSCI論文,畢竟擁有國際權威的期刊發表論文是聯繫出國深造時讓導師了解你的最好的一個方式。

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發展,擁有SCI等英文期刊的發表論文的優勢會越來越大,這個優勢無論是在升學、求職還是晉升上都會非常明顯。所以,有朋友目標很明確的話,一定要爭取在SCI等外國核心a期刊中發表論文。

認識SCI、SSCI、EI、ISTP等英文期刊檢索目錄

可能接觸這方面比較少的朋友對於SCI、SSCI之類的期刊索引目錄還不了解,甚至分不清誰是誰。所以,在開始介紹如何寫作並投稿到英文期刊之前,小競在這裡必須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首先講的肯定是聲名在外的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文獻索引》)。這是一個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於196年所創立出版的引文資料庫,目前該資料庫由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負責運營。

該資料庫中如今收錄了文獻的作者、題目、摘要、關鍵詞和源期刊等等多項信息。

據統計,直到2016年為止,SCI已經收錄了8757種期刊,其中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醫學、天文學、地理學、環境科學、材料學等等的理工科領域。

SCI大多數情況下收錄的都是英文期刊,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在184種收錄的中國期刊中的《化學學報》(ActaChimica Sinica)、《高等學校化學學報》(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等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為中文論文。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收錄論文之一

在各項評判指標中,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顯然是SCI期刊最看重的指標,每年六月湯森路透公司所出版的期刊引證報告都會公布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SCI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水平就越高。而對於SCI論文有兩種分區方法:

第一種是中科院的分區:將所有的SCI期刊按影響因子的高低來排序,將前5%分為一區,前20%分為二區,前50%分為三區,剩下的就是四區。所以,這也就是我們常在別人口中能聽到的一區論文、二區論文所代表的意思。

第二種則是JCR分區方法:同樣根據影響因子的高低,某一學科的u松油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響因子降序排列,然後平均分成4等份(各25%),分別是Q1、Q2、Q3、Q4。

近五十多年來,SCI資料庫不斷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當代世界最為重要的學術期刊資料庫了,更是被列為國際六大著名檢索資料庫系統之首。

其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俄羅斯、日本、法國等世界學術研究重點國家中都有著極高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是如今大多數學術機構用於學者的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一項重要依據,也是評價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的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

SSCI和SCI僅有一個字母之差,其是SCI的姊妹篇,其亦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進行統計和分析的大型檢索資料庫。

SSCI收錄了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文自傳、書信等的多種文獻類型,期刊種類數量達到了3000多。

SCI是針對自然科學的引文索引,而SSCI則是針對於社會科學的引文索引,其內容覆蓋了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五十多個人文社科領域,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專業方向的不同。通俗點說,就是SCI偏向理工科,而SSCI則偏向於文科。

可以說,SSCI在人文社科領域中的重要性和SCI在理工科的重要性是一樣的。和SCI一樣,SSCI同樣會根據影響因子的高低來將期刊分類成一區、二區、三區、四區期刊。

由於SSCI在國際上人文社科領域中擁有極高的權威性,而這個領域對於論文又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不少研究機構、高校都會對研究人員有SSCI發表論文的要求。

所以,人文社科的優秀研究工作者,一定要意識到SSCI對於你未來工作的重要性,爭取發表一篇SSCI未來可能也就更容易取得進展。

說完兩個最出名的檢索資料庫,接下來要介紹的文獻索引資料庫EI或許有的朋友會比較陌生。EI全名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名稱《工程索引》,其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於1884年創立出版的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

據統計,如今EI收錄了世界上工程技術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15個語種3500多種期刊和1000多種會議錄、科技報告、標準、圖書等出版物。

由這個檢索資料庫的名稱我們也可以知道,其所覆蓋的領域基本都是工程技術類的,比如動力、電工、電子、自動控制、礦冶、金屬工藝、機械製造、土建、水利等等。

儘管在知名度上EI可能相比於前文提到的SCI、SSCI有所差距,但是EI的質量和權威性是同樣優秀的

其會接受全球範圍內的期刊,但並不是什麼文章都能夠錄入EI,能夠被EI所選中的無一不是高質量的論文。也正因為如此,EI才會被稱之為全球核心,被每一個重視科學研究的國家所認可。

不過有一點我們需要知道的是,EI對於稿件內容和學術水平有著它自己的要求,比如它基本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畢竟是一個以工程技術為主導的學術資料庫。所以純理論研究的朋友就不建議往EI上投稿文章,還是SCI比較適合一點。

ISTP,全稱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中文名稱為《科技會議錄索引》。其是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於1978年創辦並負責編輯出版的索引平臺。

ISTP主要收錄生命科學、物理於化學科學、農業、生物、環境科學、工程技術、應用科學等學科領域的會議文獻

這類會議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等。每年全世界會召開各類學術會議大約1萬次,其中會有大約3/4的會議以會議論文的形式出版,而ISTP就會將這些論文收錄起來,並放在檢索資料庫中供大家查閱。

ISTP同樣被譽為全球核心,其價值毫無疑問在國內核心期刊之上,一般來說有一篇論文被ISTP收錄的話,約等於中國國內核心期刊3-5篇,價值還是非常高的。

不過同樣的,伴隨著高價值的就是高難度,想要在ISTP收錄期刊中發表論文是有一點難度的。據統計,ISTP中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類文獻佔比高達35%,所以這兩個方向的朋友或許可以嘗試一下投稿到ISTP。

ISR全稱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同樣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目前其已經收錄了世界各國2700餘種科技期刊以及300餘種專著叢刊中有價值的綜述論文。高質量的綜述文章能夠提供該學科領域當前的發展狀況、研究熱點和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同樣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SCI、EI、ISTP、ISR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重要檢索資料庫,它們各有所長:

SCI以通過引文反映文獻間的關係而著稱;EI以收錄工程文獻而聞名於世;ISTP以收錄國際重要會議被世界所認可;ISR則以綜述評論類文章躋身於它們之中。

這四大英文檢索平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知名度、影響力和權威性都非常高,也是研究人員都爭取發表的平臺。

選擇合適自己的期刊進行投稿一直都是令很多論文投稿者頭疼的事情,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前期對於各個期刊不夠了解,無法把握它們的準確方向,也可能是找不到合適自己職稱的期刊。

作為論文投稿的第一步,找到合適我們自身的英文期刊進行投稿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接下來就給你們介紹一些選擇期刊的方法,讓你選擇出合適自己的期刊:

如果選擇的期刊跟我們自己所研究的主題不夠切合的話,那樣發表成功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比如前文就提到過EI裡的期刊幾乎不接收純理論方向的文章,如果這時候你還往裡面投純理論的文章,那不就是純浪費時間嗎?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收到投稿拒絕信的時候,上面原因都寫著「研究內容不在期刊發表的範圍」,這種情況顯然就是研究的主題和期刊不夠切合了,所以投稿失敗也在所難免。

為了避免投的文章跟期刊一般的選稿方向不符合的問題,我們可以在SCI、SSCI、EI等平臺查找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期刊,然後點開這些期刊的網站,進入裡面仔細地了解期刊所看法的內容,從而提高選擇的針對性。

2研究Editorial Board(編輯委員會)

一個期刊的風格會受其主編的影響,甚至很多期刊是直接由主編來主導風格的,所以在投稿之前,研究清楚主編的喜好就很重要。

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在檢索平臺上找到期刊的主編信息,接著登陸其所在機構的個人主頁,在這個個人主頁中我們基本能夠了解到他對於論文投稿的興趣點。有的主編還會有專職的助手。主編的助手的喜好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編本身的選稿傾向。

介紹完期刊選擇的辦法之後,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兩個審稿周期比較短、難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小的期刊:

a)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這是一個醫學-心血管系統領域的期刊,其在2017-2018年的影響因子為6.754,同年期刊自引率為20.60%,屬於比較優秀的期刊了。其JCR分區為大類學科心臟合心血管系統-2區,小類學科醫學-2區。該期刊審稿周期一般在6-12周之間,在2區期刊中算是比較審稿比較快的。

b) 《Biophysical Chemistry》

這是一個生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期刊,其分區為生化與分子生物學-4區,2017-2018年影響因子為1.87,同年期刊引率為7.60%。其審稿周期平均為2.8周,可以說是審稿非常迅速的期刊了。

英文期刊的審稿周期一般都比較長,還需要根據審稿人的審稿進度來推進,所以如果審稿人對於你的稿件興趣不高的話,審稿的周期就會大大拉長。

選題部分是整個寫作最為關鍵詞的部分,畢竟無論是SCI、EI還是ISTP等英文期刊對於文獻的選題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在這裡我把選題方法總結成兩個方面:

a) 創新性方面

所有權威性知名度高的期刊對於論文的創新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當然,這裡所指的創新並非是重新建構一套理論體系,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發現新的思路、新的研究方法或者是提出新的問題,這些都算是創新的一部分。

這就需要我們大量閱讀文獻,特別是高質量的綜述文獻,才能熟知你所在領域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和未來趨勢。只有明確了這些,才有可能在這基礎上得到創新。

b) 可行性方面

僅僅只有創新也是不行的,在創新的基礎上我們的研究選題同時也要符合可行性的需求。選題的過程中經常都會發生想到某一個不錯的想法,也符合創新性的要求,但是一開始研究就發現是無法實施的情況。這種例子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在選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所選擇的是否具備可行性。

a) 英語的表達問題

許多人在撰寫投稿給英文期刊的論文的時候採取的都是先寫中文版本,然後再自己翻譯成英語的辦法。這種辦法其實也不是不行,但是可能會導致出現英文版本讀起來非常彆扭的情況。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會讓我們的論文價值大大下降,並且給期刊的審稿人留下不好印象,畢竟讀都讀不通順,又怎麼會給你順利發表呢?

所以我們最好儘量一開始就選擇以英語為起始語言來撰寫,寫的時候也保持著英文的寫作邏輯習慣而非是中文的語言邏輯習慣,這樣自然也不會出現英文版本閱讀起來彆扭的情況了。

a) 圖表和文字的排版

英文期刊的投稿相比於中文期刊要更為嚴謹一點,它們對於字體、行間距、圖表的各部分的排版等等都有所講究,所以論文的圖表和文字的排版在投稿的時候也非常重要。

b) 文章的修改

好的論文都是千錘百鍊不斷修改出來的,基本上每篇優秀英文期刊論文都會經歷2-3次的修改,國外的審稿人會針對性地提出細緻又有建設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接收到反饋意見之後修改過程就很有必要,很多時候小競自己的論文也是在經過修改之後明顯感覺到質量的提升,也知道了一篇好的論文應該是怎麼樣的。

儘管修改的過程會比較痛苦,但是結果是非常好的。修改之後我們還需要重新投稿,這時候一般經過審稿人專業的意見修改過後,論文的水平大大提升,得到出版的機會自然也高很多。

最後,希望各位小夥伴都能夠順利拿到屬於你自己的論文錄用通知。

相關焦點

  • 學術期刊分類和論文分類
    有些初次接觸論文發表和期刊的作者,不知道學術期刊分類和論文分類,本文是編輯集中針對這兩點進行相應的介紹。學術期刊分類:一:按領域分類。根據國內期刊CN刊號的後綴字母劃分為48類,一個正規期刊的CN刊號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所以在新聞出版總署是可查的。二:按國籍分類:國內期刊和國際期刊。三:在國籍的前提下,國內期刊分為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核心級期刊,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可統稱為普刊;國際期刊常用的有SCI期刊、SSCI期刊、EI期刊、ISTP期刊。
  • 最全的學術期刊分類排行知識來了,快點擊收藏
    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並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到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產生了第二批學術期刊名單,已經達到712種。目前,根據JCR分區表對SCI論文進行評價的模式已被國內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採納,因為它有利於鼓勵科研工作者向本學科的高級區域投稿。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
    研究生的培養,首先要寫好中文學術論文。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  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因為數據、資料都是第一手,觀點也新穎。可是,投稿等了近半年,結果一個評審意見是修改後錄用,一個則是拒稿。編輯部則採納了後面一個審稿意見,拒稿。
  • 英文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深度研究《學術期刊論文方法部分文本建構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學術期刊是學術交流最直接、最活躍的平臺之一。
  • 期刊論文時如何分類,該怎樣發表期刊論文?
    我們在發表期刊論文之前,首先應該明白期刊論文是什麼,在選擇期刊時一定要嚴謹,不僅要了解期刊的來源,還需要看是綜合性期刊還是的專業性期刊。其實,在專業期刊發表文章會更好,因為是同一領域,能夠更好地接受同一領域的文章,如果是用於評價職稱的話,建議選擇同一領域的專業期刊,從而使職稱評價具有更大的優勢。
  • 史上最全 | 論文免費下載/數據查找/電子書下載/中外期刊下載/學術必備APP/學術搜尋引擎等資源大全!
    2.香港中文期刊論文索引網址:http://hkinchippub.lib.cuhk.edu.hk/search.jsp評價:該期刊索引 (HKInChiP) 為在香港出版的中文和雙語期刊提供論文索引,引用的期刊超過三百種。大部份期刊之索引數據從一九八零年開始,但重要之學術期刊則從創刊號開始。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辦刊質量取得突破性進展
    上海是中國期刊出版重鎮,現有科技類、社科類學術期刊420多種,其中英文學術期刊25種。專業科學編輯 保證穩步成長 在上海,有一本以英文發表高質量原創性研究論文、權威綜述和簡報的國際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90年,1999年被SCI收錄,2002年公布第1個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自2006年起其影響因子由2.0不斷攀升
  • 「收藏」2019最新最全學術期刊級別分類
    很多評職稱的朋友都在說,我要需要省級期刊,我需要國家級期刊,我需要核心期刊,那大家到底了不了解這些期刊到底是怎麼分類的?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整理一下!保證是你從來沒見過的分類!第三級-B類:重要核心刊物論文,指在國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論文(見《國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冊》)或在國內同一學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第四級-C類:一般核心刊物論文,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版》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 最全的國內外學術論文網站與常用的學術搜尋引擎
    略顯不足的是,它搜索出來的結果沒有按照權威度(譬如影響因子、引用次數)依次排列,在中國搜索出來的,前幾頁可能大部分為中文的一些期刊的文章。2、http://www.scirus.comScirus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全面、綜合性最強的科技文獻搜尋引擎之一,由Elsevier科學出版社開發,用於搜索期刊和專利,效果很不錯!
  • 學術期刊論文濫用英語詞彙
    一些不必要的英語詞彙夾雜在中文學術期刊論文裡,不僅破壞了漢語言文字的整體美感以及意義上的連貫性,更對學術論文的嚴肅性、嚴謹性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學界對濫用英語詞彙的態度  對於學術期刊中的中文學術論文大量使用英語詞彙的現象,學界持有不同的觀點。
  • 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寫作的步驟解讀
    一篇學術論文主要由title,abstract (key words),introduction,result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順序組成,但是在國際期刊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按照以下易智編譯說明的步驟進行寫作,往往更加有效。
  • 保研論文 | 中文期刊分類盤點
    按註冊地分類:CN類、ISSN類按主管部門分類:國家級、省級按期刊質量分類: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國科技核心、CSCD、社科院核心、SCI、SSCI、EI、CPCI按期刊質量分根據期刊質量劃分期刊是當下高校最為常見的一種劃分方式
  • 論文發表期刊等級分類
    很多人面對職稱晉升時,都會要求發表相應行業的論文,級別越高,對論文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論文發表期刊的等級分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期刊。
  • 中文學術期刊的論文,還有沒有用?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文學術期刊還有用嗎?》,主要討論了中文期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中國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全世界第二,但是這些論文有90%多都發表在國外英文期刊上。例如,中國的中文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雖然每年都在很慢地提高,但是很多中文期刊的評價和口碑還是很差。例如,部分中文期刊審稿時間太長,處理論文稿件的速度明顯低於國際期刊的平均處理周期。
  • 國內外學術期刊級別分類
    國外期刊分類 我們來看一下國外期刊的分類。關於對國外期刊的認識,其一,大家需要了解國外所謂的核心期刊是指什麼,再一個,要知道自己的專業期刊是哪些。 國內期刊分類 國內的期刊要稍微複雜一些,比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版,它本來不是期刊,是報紙,但是它們的地位大家都眾所周知,如果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3000字的文章,這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但實際上,它是報紙,這就是很有中國特色的一件事情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版都不是學術期刊,但是很厲害。
  • 學術論文發表|cns期刊是什麼?
    kittyxier(我的朋友圈經常分享職稱、論文以及各省市相關政策及常識)       cns期刊是什麼?可能很多國內作者對這個國際期刊不是深了解,可能對著這個cns是屬於什麼類型也不清楚,這其實對於我們在國際期刊上論文發表論文是不利的,cns其實就一個英文的縮寫,其實這是三個刊物字母的的首字母,全名是:cell nature science,cns則是國際最高的《細胞》《自然》和《科學》的一個學術雜誌,cns並不是一大類期刊,而是說的這三個刊物。
  • 花了800元代寫論文還能發於學術期刊?揭秘論文市場「產業鏈」
    記者致電期刊出版社,其表示《建築學研究前沿》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只接受英文投稿,趙印收到的期刊系假冒。 這本期刊註明,其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期刊、國家級工程期刊等內容,並標註了國家統一刊號、國際標準刊號、郵發代號等內容。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這個問題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有疑惑或者是內心有不安。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
  • 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學術吧講座筆記
    本文是學術吧對王中興學長10月23日「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講座精華內容的簡單整理主要介紹理工科英文論文的寫作與投稿全文約2700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講座中王中興學長還帶來了豐富的實例分析,如需完整講座錄像,可以添加thu_qianyan微信獲取學術期刊(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