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主編的一本外國期刊《傳播與教育評論》的刊號終於批覆了,於是我開始廣泛徵稿。
我的初衷是想把這本刊辦好,給大家提供一個發論文的平臺和更好更快的論文發表服務。
但是,我把徵稿函發出後,發現老師們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問題。
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這個問題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有疑惑或者是內心有不安。
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
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
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如果一篇論文中的英文論文比中文論文原文的內容增加了30%以上,我認為是可以的,不能算是一稿多投,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關於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和論文,其數據和實驗結果可能是固定的,很難再增加新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就要謹慎對待「中翻英」的方式,最好不要再進行投稿。如果是關於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和論文,增加內容就相對容易一些。我以前也有一個參加國際會議的論文,當我想再投期刊時,期刊方就要求要有50%的內容是與之前的會議論文不同的,所以我按照這一要求增加了很多內容,後來也得以順利發表了。在我們將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的過程中,經過了再加工,得到的英文論文從內容到形式與中文論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英語水平不高的作者,無法獨立將一個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也可以找專門的英文潤色機構幫忙。潤色服務不是代寫代發,它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所以經費充足就可以考慮這個渠道。在英文寫作這方面想迅速提升並非易事,如果時間緊迫,找專家幫忙是最快的途徑,而且可能還會給你提供很多投稿的建議。
但是,在創辦學術期刊後,我對這個問題又有了新的看法和解釋。
原來我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想問題,現在我是站在出版者編輯者的身份想問題。
所以我想從期刊社的角度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如果你的中文論文尚未發表,只是一個初稿,應該是先發英文期刊論文,再修改後發中文期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如果讀過很多論文,就會知道有一種論文叫編譯。我看過很多編譯論文,都非常棒。
比如下面這篇寫美國人改變職稱評審體系的論文,至今我都印象深刻,強烈推薦大家都讀一讀。可能會幫助你緩解一些評職稱的焦慮感。
從新媒體研究領域的「教師評價標準」看美國大學教師晉升和終生教職的評審規則
這篇論文是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人翻譯過來發表在《裝飾》雜誌,一個藝術學領域的C刊。
編譯外國人的論文在國內的中文學術期刊上發表,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很多人並沒有取得論文作者的授權,也沒有取得國外那家期刊社的授權。
我在小木蟲上搜這個問題時,也得到一個很有趣的答案。
對,從外國人的視角來看,你翻譯了你的論文,去多國期刊上發表,有助於擴大這篇論文的影響力,有利於優質學術內容的傳播,這是好事。如果期刊社都不告你侵權,允許你這樣做。那你還擔心什麼。
大家還可以這樣想,如果你是一個作家,你肯定希望自己的小說作品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全世界傳播吧?
好的思想,好的作品,好的學術成果,就是應該這樣的。
這是世界的本質面貌,我們發明學術期刊也是為了讓學術內容更好的傳播,傳播了才能體現我們做學術做內容的價值。
所以中翻英也好,英翻中也罷,只要是學術內容得到了傳播,我覺得不存在任何問題。
所以,很多老師來問我時。我都答覆說可以。
但是,他們還是不放心,怕以後會有問題。
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是否拿了同樣一個東西去獲取了本不屬於自己的更多的物質利益,而且同時是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比如,你拿了同樣一個申報書去申報不同的科研項目,都中標了,然後一篇論文掛好幾個項目號,讓其他人喪失了申報項目的機會。
比如,你用一篇論文發了國內外最頂級的刊物,浪費了其他人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機會。
比如,你用同一個成果,去評審不同的獎項,都獲獎了,剝奪了其他人獲獎的機會。
只要不損人利己,我覺得就不會有問題。
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被爆出來,都是因為你在現實社會中搶佔了太多的資源,導致了很多的不公和不滿,才導致了別人的非議。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其次,如果考慮發表策略,也要先發英文,再發中文。
我們國內每個學科領域的C刊,特別是學校認定的那些,不會超過10本。全國幾十萬人就盯著那十本。這個比中彩票大獎的機率還要小。
但是國外的好期刊有多少呢?
光wiley這一家,社科類SSCI的期刊就有400多本。而且有一個刊名字就是《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
wiley給我的社科ssci期刊信息,有興趣投稿的老師可以聯繫我
我和wiley中國區的負責人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的編輯特別願意和中國作者交流,希望中國作者投稿,但是國內的作者包括我在內都對國外期刊了解的太少太少。
我們大多數人甚至都邁不出那第一步,就是先發一篇英文論文試試看。
而且很多人是想都沒有想過可以試試國外的期刊。
很多人是想,但是覺得太難。
其實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國外的廣大天地,大有作為。
如果你已經在國內核心期刊的路走不通,那就試試國外的路把。
我也希望在這條更有挑戰性的路上,和你一路同行。
如果你的水平還不能達到ssci,可以先試一下普通刊物。不管如何,有一篇,總是一個新的開始,對你的自信心會有極大的提升。
而在發表英文論文之後,再去修改中文論文,可能你會有更多新的材料補充進來。所以可以更大的激發你的學術創作潛能。
第三,如果你的中文論文已經發表了,也可以再翻譯再修改後發英文論文。
中英文的表述是差異是很大的。
中英文論文的寫法也是不同的。
我之前有一篇寫打賞的論文,一直想修改成英文論文再發表。嘗試過讓好幾個學生來翻譯, 但是發現國外根本沒有打賞這種模式,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表述來說明打賞。所以僅僅在這個概念的辨析上,就要多花好多的筆墨,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這篇論文翻譯由於難度太大, 我後來就一直擱置。但是我相信,如果把它翻譯出來,再用國外能理解的方式來行文,這肯定是一篇好論文。
還有一篇彈幕模式的論文,也是一樣,國外沒有,或者說不太一樣。所以我一直沒有能翻譯或者說修改到我覺得滿意的程度。也一直擱置了。
這兩個例子就是告訴大家,中文論文即使是發表了,翻譯成英文後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經過很多修改,最后里面的內容有很多肯定是不一樣的。
這就像我之前一直在課中強調的論文迭代法。
論文選題是需要迭代開發的,這個不是自我抄襲,這個是繼續深入的研究。
所以,只要你是用心修改的,有材料補充了,改成英文論文後,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再去投英文期刊。
何況,英文期刊也不會用中文的查重系統,這是兩套話語體系。再說了,他們連知網是什麼可能都不知道。
只要你不在英文期刊的勢力範圍裡再去一稿多投,就沒事。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你對這個問題有沒有新的理解。
最後做一個硬廣,歡迎給我主編的新刊《傳播與教育評論》投稿。投稿主題:傳播、教育、教學相關即可,各學科的教學教改論文都可以投。投稿郵箱:cer_author@163.com
如果你對論文投稿還有任何困惑,也歡迎來信告訴我,我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會在這個專欄裡持續給的大家提供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