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讓第一篇論文投中文期刊,可同門卻投英文,是覺得我不行?

2020-12-09 帥小西De

2020年1月1日,有研究生給小西留言:

小西老師,您好。研究生導師讓我第一篇論文投中文期刊,可是同門卻投英文期刊,老師是覺得我不行嗎?

小西看到這樣的疑惑,感覺這個話題非常有意思,值得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呢。

關於研究生論文發表的爭議不少,但這類相似的事情真不多,之前爆出的問題主要是論文署名引發的,如學術論文一作之爭。

並非都是和導師之間的問題,也有共同完成實驗後的成果劃分。比如說,碩士生辛苦完成的實驗、數據分析,被「安排」給師兄或師姐撰寫論文投稿。之前,類似事情引發的悲劇已然不少。

介紹的是研究生,並不清楚是博士生或是碩士生。不過,有類似「導師覺得我不行」疑惑的,大概率是碩士生。通常,博士生都是「老油條」,論文發表自主性也會更大一些。

導師讓某個碩士生第一篇論文投中文期刊,同門第一篇卻投英文期刊,並非是所謂的不公平對待,往往處於不同的考慮,如:

1.中文期刊並非都不如英文期刊,後者一樣參差不齊,如sci四區的不少期刊遠不如國內一級學報。

之前,大家都追崇sci論文,這兩年風向已轉變,比如說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申報已開始重視中文論文。在課題研究中適當投稿一些中文期刊,也是在提升團隊在某個研究領域同行中的影響力,利於團隊後期發展。

2.論文投稿期間的選擇,關鍵得看論文本身的質量和領域。通常,質量高的論文會投稿不錯的英文期刊或一級學報,創新性不足或結果不理想的會選擇較「水」的sci期刊。

中文期刊需要不低的版面費,而非開源英文期刊一般不收費,好壞得看分區和影響因子等因素。導師讓投稿也不是故意刁難某個學生。

3.論文發表的層次高低對導師一樣比較關鍵。如導師評定職稱需要、科研獎勵等都會和論文發表的期刊層次掛鈎,之前大家追崇sci論文的原因就在此。

因此,別覺得「導師覺得你不行」,而是導師根據實驗數據和結果、論文質量等選擇出合適的期刊。更加不值得和導師產出嫌隙,影響自己讀研的積極性,最終影響自己。

同為導師,小西有幾個小建議,值得你考慮,比如說:

1.自己精讀類似研究在幾篇國內外不同層次期刊發表的論文,給論文定個位,大概什麼質量,是否有提升空間。尤其是論文中的討論部分,善於挖掘一些「有意思」的結果。

若是覺得論文被低估了,自己可以尋找一些合適的英文期刊。之後,主動和導師溝通,聽聽導師之前讓你投稿中文期刊的理由。反過來,你也可以試著說通導師先投稿英文期刊試試,不行再換成中文期刊。

2.讀研讀博和同門比較是好事情,但是得是良性競爭,規劃好自己的路。其實,有一個好的職業規劃,給自己定好目標和方向就好,和同門之間無謂的比較不值得。

導師每一屆招收的幾個碩士生中,總歸有那麼一兩人更討導師喜歡,剩下的有些會嫉妒、不平,也有的是自卑、放棄自己。是不是不少學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呢?

3.第一篇論文投稿後,繼續努力第二篇、第三篇等來證明自己。比如說,小西就有見過不少碩士生畢業時的科研成果,比很多博士生還要優秀。通常,這些學生都非常自信,並不會懷疑導師覺得自己不行。

最後,小西想說論文投稿中文或是英文期刊,更多的是基於論文本身,而不是某個學生。別有太多的心理壓力,做好自己就行,加油。

相關焦點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很多問題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比如這條:「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這個問題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有疑惑或者是內心有不安。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中文論文已經在國內發表,可又想改為英文論文去投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期刊。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論文的修改情況來看。
  • 我的SSCI期刊論文發表之路:敢寫敢投,成為「拒無霸」
    後面我通過人大經濟論壇收集到了很多資料並將問題一一解決,最終在4月21號突破了空間計量方法,然後在5月份和6月份一口氣寫了2篇文章,在7月到9月又寫了2篇文章,在6月份就陸續把前面2篇文章翻譯成英文投出去了,後面又投了一篇英文。整個6到7月基本上處於外文期刊投稿摸索期,自己又比較著急投稿,感覺有點人格分裂。
  • 學術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麼?
    小編投過Nature Communications 也投過《微生物學報》等期刊,這兩本期刊應該算是國內外相關領域內的高水平期刊了,我在這裡分享一下我關於中英文期刊投稿的一些感受。大家為了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將自己手裡最好的成果都投到了國外的期刊,即使是國產的SCI期刊也都是英文的,缺乏優秀的研究成果,也就導致了具有國際影響力中文期刊的缺位。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
  • 考博想發表論文能投英文期刊嗎?
    考博發表論文投英文期刊能大大提高你在導師眼裡的水平,尤其你在考博時發表的是SCI或者EI論文。所以,考博想發表論文當然可以投英文期刊!那麼考博如何能發英文期刊論文呢?freekaobo給大家總結一下。   1、擁有一位高產的優秀的導師。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
    研究生的培養,首先要寫好中文學術論文。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
  • 學術論文還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好
    所以近幾年,不要考慮評職稱,也不考慮論文獎金,大多論文就都發表在中文期刊上。但有兩件事,使我意識到:學術論文還是發在英文期刊上好。這不是崇洋迷外。  一件事是:4年前,我與研究生合作的一篇中文文章,滿有信心地投到了國內某地學A期刊。因為數據、資料都是第一手,觀點也新穎。可是,投稿等了近半年,結果一個評審意見是修改後錄用,一個則是拒稿。編輯部則採納了後面一個審稿意見,拒稿。
  • 博士發英文頂級文章可畢業?不行!這個985博士點還鬚髮一篇中文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所都是要求博士生發表高影響因子SCI英文論文才能畢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最近立了個新規。「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哪怕在媒體或雜誌上發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聞報導都可以,但你不能沒有。即使發再多很好的英文論文,也不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規定。
  • OA期刊不算數?投叔教你高效挑選期刊
    成都理工大的論文政策裡,明確標明OA期刊不予認可。是的,中科院TOP期刊不行,SCI一區也不行!其次是OA期刊收取評審費或版面費或文章處理費,在很多理工科學者眼中,發論文交錢就等於買論文。很多文科學者倒是習慣了中文期刊收取的版面費,不過OA期刊的版面費也太高了。有文章說,中國學界一年向OA期刊繳納數十億版面費。
  • 一流二流論文投國外,國內科技期刊怎樣留住高水平論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302種英文科技期刊中,有99種為2010至2016年之間創辦。不過,雖然我國在數量上已是「科技期刊大國」,但與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相比,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升。
  • 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潤色代投一條龍服務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中國論文為何被撤?
  • 中文科技期刊的尷尬:留不住優質論文
    這種現狀的結果就是優質論文的流失,越來越多以英文論文形式發表於國外期刊,我國科技期刊的稿源質量不斷下降。「投個稿給中文期刊,9個月(還沒有審完),因為編輯在審兩年前的稿子,這種事屢見不鮮。你還會發現有些稿子排隊比你晚,但發得更快。看不清規則和套路,打電話到編輯部,4點鐘以後往往就沒人了。」這是一位年輕大學老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吐槽。
  • 論文投稿到論壇還能投期刊嗎
    論文投稿到論壇還能投期刊嗎?在職稱評審中或者畢業、各種考核中,論文大多是要求見刊的,也就是公開發表在出版物的論文才是能發揮作用的論文,公開發表的論文要求文章必須是沒有使用過、沒有在其他平臺公開發表的文章,保險起見,在論壇發表的文章也算是公開發表了,有些刊物可能會不認可。
  • 中文論文與英文論文的差異就在這
    中文的框架結構比較隨意,大家留意一下眾多中文論文的結構完全不一樣,甚至多是臨時起意,圖1是我在組裡給大家將論文寫作的時候,自己對自己論文做的總結(圖1)。我在第一次投英文論文的時候也遇到結構不全的審稿意見,幸好審稿專家給我改的機會。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01 第一篇SCI,曲折的發表過程本人第一篇SCI文章發表於2014年,是我碩士文章的翻譯版。由於學科專業為航空工程,沒有影響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於其他專業來說,發表SCI文章相對困難。研二整理結果,學校發表一篇EI期刊滿足畢業要求,所幸很順暢,兩個月退修,一個月錄用,可以畢業了研三很忙,出國申請、面試工作。導師看我每天心不在焉,說你再整一篇英文文章吧,加點研究內容,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或學術發展都有好處。
  • 我與中文期刊
    學術期刊是學術論文的載體,是進行學術交流、傳播科學信息的重要途徑。在自己的求學旅途上,中文學術期刊總是伴隨我前行。中文期刊伴隨我度過大學美好時光。大學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論文?如何看學術論文?但總是在圖書館的期刊室這裡看看,那裡翻翻。很多的論文其實是看不懂的,只是偶爾覺得一些論文很有意思,就認真讀一讀,並喜歡做些筆記。
  • 核心期刊論文涉嫌一稿多投?期刊:查重通過,撤稿需權威鑑定
    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作者署名單位為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張東、侯亞偉、張墨、孫恩慧、譚捷、彭琴等人,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斷塊油氣田》2018年第2期的論文《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餘潛力認識》,涉嫌一稿多投。
  • 論文深耕 | 英文學術期刊分類最全解讀!
    在職稱評定中SCI論文可以說是大殺器。有不少要求比較高的學校或者研究機構對於博士研究生畢業的要求是發表SCI或者SSCI論文,畢竟擁有國際權威的期刊發表論文是聯繫出國深造時讓導師了解你的最好的一個方式。
  • 科學網—英文論文寫作需要天賦
    是英文論文,平均一年4篇。從寫第一篇英文論文開始,就感覺寫論文對自己不是難事,所以有完整的數據,我常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論文寫作。在論文發表過程中,我通常不會因為寫作問題而遭到拒稿(拒稿理由一般是研究內容偏於簡單或缺乏足夠新意),而且基本不需要請人或公司修改就能通過大多數期刊的初審。
  • 論文一稿多投,有什麼影響
    sci論文潤色也會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容上的潤色,還有一個是語言語法上的潤色。sci論文審稿人多是國外的專家,那麼他們就比較看重您的英文水平,也會給出相應的潤色建議。這時作者可以與專業機構學術顧問交流,讓他們幫助您潤色sci論文,並且也會解決sci論文潤色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