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的尷尬:留不住優質論文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中文科技期刊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沒有學科分布的考慮,沒有學術定位的考慮。「『農業科學』,每個省一個,甚至有的市都有一個;化工類期刊,每個省幾乎都有一個。再看大學學報,以大學、學院命名的519種,佔中文期刊的12%,也就是說一個大學一個學報,都是綜合性的,沒有特色,讀者群作者群不明確。」 這種現狀的結果就是優質論文的流失,越來越多以英文論文形式發表於國外期刊,我國科技期刊的稿源質量不斷下降。

「投個稿給中文期刊,9個月(還沒有審完),因為編輯在審兩年前的稿子,這種事屢見不鮮。你還會發現有些稿子排隊比你晚,但發得更快。看不清規則和套路,打電話到編輯部,4點鐘以後往往就沒人了。」這是一位年輕大學老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吐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的院士大會上提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今年1月30日,科技部的一份通知對此進行了強調,要求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並與財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委共同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了科技期刊的專業化、數位化、集合化國際化進程,這都體現了對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視和支持。

目前我國科技期刊達5000餘種,中文期刊佔88.5%,英文期刊有241種進到SCI(科學引文索引)。但是中文期刊狀況不盡如人意。

《中國科學》雜誌社總編輯任勝利曾經和同行做過「中文科技期刊現狀與困境的問卷調查」, 474份來自期刊從業者的問卷中95.6%對中文期刊現狀表示憂慮,87.4%認為目前亟需吸引優質稿源、提升學術質量,78.1%的人認為目前中文期刊數量種類存在結構性問題。

他把中文期刊的現狀歸納為「小、散、弱」。大多數中文科技期刊一年只發約200篇文章,所以說規模小。平均到每個出版單位只有1.16種期刊,有兩本期刊就算好的了。一個大學或者一個研究機構就辦一本刊物,養四五個人。有時辦刊單位出版科技期刊,主要目的是「養人」,接收科研做不好的員工。還有一些單位的家屬都放到編輯部去。

另外,中文科技期刊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沒有學科分布的考慮,沒有學術定位的考慮。「『農業科學』,每個省一個,甚至有的市都有一個;化工類期刊,每個省幾乎都有一個。再看大學學報,以大學、學院命名的519種,佔中文期刊的12%,也就是說一個大學一個學報,都是綜合性的,沒有特色,讀者群作者群不明確。」

這種現狀的結果就是優質論文的流失,越來越多以英文論文形式發表於國外期刊,我國科技期刊的稿源質量不斷下降。

2019年的一份統計表明,我國發表SCI論文51萬多篇,佔SCI總論文的22.5%。美國以25.6%居第一,我國居第二。但從SCI期刊區域分布來看,美國佔32.6%,我國是2.6%,在9370種SCI期刊中,中國期刊只有241種。「期刊的發展和論文發展非常不匹配,並且期刊越來越滯後於中國論文的發展。」

2020年8月16日,國內最大的知識問答平臺「知乎」上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學術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麼?不到24小時,該問題就被熱榜收錄,短短兩周後,吸引了180個回答,瀏覽量超過34萬。

針對這個問題,CCF YOCSEF(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近日舉辦了「中文科技期刊——路在何方」的特別論壇,邀請期刊領域專家、計算機界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對中文科技期刊的現狀及成因、未來發展以及政策等問題思辨。

「這是評價機制的問題。我們投中文的學報,在職稱晉升或者評項目時,評委一看就會認為這與國際期刊不在一個級別上。」中科院自動化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說,現在根本就不關注中文期刊,都談不上差不差評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所的熊剛所在的科研團隊最近10年來基本上沒有投過中文期刊,之前投過國內某個期刊,經歷了大修、小改,最後卻突然被拒稿。

「現在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也開始關注中文期刊。但是感覺中文期刊周期特別長,從時效性和學生畢業角度來說,直接投會議很快就會得到一個審稿結果,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換下一個會議繼續投。」熊剛提到對於科研團隊來說,論文投向主要是跟導向有關。計算機領域現在看重的是國際會議和期刊。

2019年4月,CCF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目的就是引導國內科技期刊堅持以價值導向辦刊、引導期刊專注提升學術水平、引導優秀科研成果在高質量中文期刊首發。遴選基於同行評議,以一線資深專家的判斷為主,把CCF中文科技期刊目錄分為A、B、C三類,A為頂級期刊,B為非常優秀期刊,C為優秀期刊。

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舉行的專題論壇上,清華大學副教授崔鵬談到,最牛的成果不投中文期刊,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和客觀事實,背後是中文期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

具體到自己所從事的人工智慧研究方向,崔鵬認為實質上是學術話語權不在我國:「我們要考慮學者為什麼要發論文,學者發論文實際上相當於給自己的學術成果做廣告,希望能夠得到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學術共同體是分層次的,有些人是引領性的,有些人跟隨性的,那引領性的不在中國,這種情況下要把這個東西就要發表到別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去。」

在任勝利與同行所做的調查中,有2260份有效問捲來自科研人員,結果顯示,93.7%的人認為中國需要中文期刊,中文期刊應得到進一步重視並發揮重要作用,81.6%的人認為,由於評價導向原因選擇發表英文而非中文論文,有80.6%的人認為改變過分倚重SCI的科技評價導向是振興中文期刊的重要舉措。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雲崗認為學術發表只是整個科研活動中一個環節,其實要看整個環節,目前中文期刊不讓人滿意,是因為產學研整個鏈條還沒有很好地運轉起來。例如計算機領域,一些技術源頭就在會議上面,或者某個期刊上,相當於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循環,學術成果發表到上面,最後被工業界用起來,最後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我們的產業界沒有走到世界前沿這是事實,包雲崗設想,如果哪一天我們國內公司的需求走到世界前沿,又能夠在國內找到技術解決他的需求,這些技術先不管來自哪裡,可能有一部分來自中文期刊上的,這樣的循環建立起來,經過一段時間不斷迭代,中文期刊的質量就會上來,「在我看來,還是需要看整體的科研,技術從產生創新的想法到最後應用,這個鏈條一定要打通,要讓它運轉得更加通暢。」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論文寫作神器】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是我國最大的中文期刊資料庫,收錄了自1989年以來的12000餘種期刊,文獻總量3850餘萬篇,是高校圖書館文獻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論文,查詢與下載方法
    掌橋科研首頁截圖掌橋科研的中文學術期刊收錄中文期刊共21000+種,包含部分已停刊期刊,文獻總量超過7100餘萬篇,月更新10萬篇以上。中文期刊包含全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2054種,其中,英文期刊94種、中文期刊1960種。 中文期刊內容涵蓋了工業技術、基礎科學、醫藥衛生、農業科學、哲學政法、社會科學、科教文藝等各個領域,囊括了學術研究、工程技術、行業指導、黨政工作、文化生活、科學普及等各種層次的期刊。
  • 一流二流論文投國外,國內科技期刊怎樣留住高水平論文
    但與會者認為,我國科技期刊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優質稿源枯竭、在學術交流中被邊緣化的風險。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載體,也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高度重視、科研經費投入持續增加,我國學術論文的數量和影響力都增長迅速,給科技期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 秦飛代表:中文科技期刊辦刊主體應放鬆限制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主戰場。科技期刊是以論文形式發布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和傳承人類知識與技術的主要平臺,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秦飛表示,目前國內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上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秦飛表示,我國的科技論文在數量和質量上如今都已經位居世界前三。中文科技期刊本應承擔起首發原始創新成果、提升科技話語權、保護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任。
  • 曹健林:高質量論文留在中國期刊上 中國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責」
    「中國科技期刊上高質量論文的數量還不夠,將頂級論文留在中國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責。」曹健林說。  在9月23-25日在長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主編曹健林闡述了科技界在新環境下所承擔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及中國科技期刊邁向世界一流期刊隊列的實踐路徑。
  • 中文學術期刊的論文,還有沒有用?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文學術期刊還有用嗎?》,主要討論了中文期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中國每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全世界第二,但是這些論文有90%多都發表在國外英文期刊上。例如,中國的中文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雖然每年都在很慢地提高,但是很多中文期刊的評價和口碑還是很差。例如,部分中文期刊審稿時間太長,處理論文稿件的速度明顯低於國際期刊的平均處理周期。
  • 保研論文 | 中文期刊分類盤點
    SCI期刊分為1區、2區、3區和4區,可以用來衡量期刊的影響力。國內中文期刊同樣具有不同的等級,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一探究竟!核心期刊其實就是經過一定的篩選體系篩選而產生的期刊,目前,國內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篩選體系:■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是學術界對某類期刊的定義,是一種期刊等級的劃分標準。它的對象是中文學術期刊。
  • 超9成SCI論文發在國外!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
    8月29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邀請科技界、出版界專家,就中文期刊如何回歸正途展開了激辯。超9成SCI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問:中國期刊的生存現狀是什麼?崔鵬(清華大學副教授):差評中文期刊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科技領域優秀科研工作者的頂級成果一般不會考慮投稿到中文期刊。以計算機領域舉例,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學術話語權不在中國,科研工作者發論文實際上希望能夠得到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學術共同體是分層次的,有些是引領性的,有些是跟隨性的。
  • 中文期刊望「洋」興嘆須提「質」補強
    「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國外,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國內,這是中國學術界的一種現象,也反映了我國科技期刊的尷尬境地。」在近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上,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忠範院士的一句話引起與會者的共鳴。(9月18日《科技日報》)  截至2017年底,我國中文科技期刊 4599種,佔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的91%。
  • 中文科技期刊英文寫作常見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文科技期刊被國外資料庫收錄,為了能讓外國人能充分了解文章的價值,這就要求中文科技期刊論文附有概述全文的英文題名,提煉的英文關鍵詞以及書寫的簡單清晰的英文摘要。目前科技論文作者大都注意到了論文英文摘要寫作要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出發,同時採用過去時來進行書寫,大的方面把握住了,但是很多細節作者還是疏忽了,造成了摘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1.主謂不一致。有些句子主語是複數,但是由於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主語後面跟著一個帶有名詞的短語,很多作者就疏忽的把就近名詞短語當中的詞當作主語,造成謂語單複數使用失誤。
  • 牢記辦刊初心使命 辦好中文科技期刊
    」為選題撰寫論文、發表觀點,為培育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獻計獻策。此項任務完成後,編輯部又邀請筆者在《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創刊30周年暨中文科技期刊能力建設學術研討會上作報告。筆者覺得,在研討會上不宜再談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話題,而應談中文科技期刊的發展問題,於是以《不忘初心使命  辦好中文期刊》為題作了一個簡短報告。陳浩元主編獲悉後,希望筆者在研討會報告內容基礎上將自己的學術觀點整理成文,提供給《編輯學報》發表。這就是本文的選題背景。
  • 國內科技期刊尷尬 影響因子影響力大
    「請問,您的論文會投給國內科技期刊嗎?」「如果是好文章,我會優先選擇《自然》、《科學》,水平一般的可能會給國內雜誌。」中科院院士裴鋼「老實交代」了自己的投稿標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內一份學術期刊《細胞研究》的主編。10天前,裴鋼領導的科研小組剛剛在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免疫》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
    指揮棒往「西」,優秀論文怎能往「東」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二)   本報記者 張蓋倫   「評職稱、畢業、獎勵都要看SCI、EI,國內就這麼幾個期刊,還有各種地方保護主義,還不如直接投國外呢。」
  • 北京中文核心論文發表投稿優質商家【好口碑】
    壹論文發表網為您選擇iPSrIf3北京中文核心論文發表投稿優質商家【好口碑】,諮詢更多詳情。別優等的除外,對於職稱論文一般都是檢索收錄的,但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檢索,一般是,文章見刊後的1-3個月,期刊社一般會在當期期刊正式出版後向知網或者其他檢索平臺,作者檢索自己的文章只需登錄知網,在高級搜索中按照姓名、單位名稱、關鍵詞等檢索,自己的文章,檢索不到先不要擔心,如果還沒超過正常的時間周期就耐心等待一下,超。
  • 我與中文期刊
    學術期刊是學術論文的載體,是進行學術交流、傳播科學信息的重要途徑。在自己的求學旅途上,中文學術期刊總是伴隨我前行。中文期刊伴隨我度過大學美好時光。大學那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是論文?如何看學術論文?但總是在圖書館的期刊室這裡看看,那裡翻翻。很多的論文其實是看不懂的,只是偶爾覺得一些論文很有意思,就認真讀一讀,並喜歡做些筆記。
  • 中文期刊論文發表的字數有要求嗎?
    中文期刊論文發表的字數有要求嗎?中文期刊一般說的是北大核心期刊,眾所周知這類刊物審稿難,發表難,周期很長,對論文也有嚴格的要求。一篇符合期刊要求的論文才能儘快的投稿見刊。 那麼中文期刊投稿論文字數有沒有要求? 這也是廣大作者想要了解的事情,從業這麼多年了解,中文期刊一般要求字數在5000字以上,這也是普遍要求,不同的期刊可能上下也會有浮動,不能一概而論。
  • 中信所推出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臺
    原標題:中信所推出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臺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李大慶)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今天推出「領跑者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平臺(簡稱F5000)」。今後,我國國內的優秀期刊科技論文,特別是以中文寫作的論文,將會被推向國際科技大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科技。
  • 【科技乾貨】免費獲取國內外論文、期刊、文獻的方法
    作為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學生黨,經常需要查詢國內外論文、期刊、專利等,國內的知網、萬方等都是收費的,對於大家來說,下載這些論文、期刊相當不方便,在此我為大家推薦幾個可以免費下載國內外論文、期刊、專利的網站,滿滿的乾貨哦:(1)學術導航站http://www.4243
  • 科技期刊,缺好稿(解碼)
    比如,通過對我國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國內外發文情況研究發現:2007—2016年我國的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佔同期全球論文總數的1.68%。同時,我國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的「引文影響力」為5.86,是同期中國全部SCI論文「引文影響力」(12.80)的45.78%。由此可以看出,我國SCI收錄期刊的論文產出規模和影響力還相對較低。
  • 可視化 LaTeX 編輯軟體 LyX 在科技期刊論文排版中的應用
    作者無需掌握 LaTeX 命令便可在 LyX 模板上撰寫投稿論文,編輯 則可以直接對投稿論文進行修改、校訂以及排版。【結論】作者和編輯使用 LyX 進行編排,可提高編校質量和排版效率,實 現期刊編校排一體化的工作模式。關鍵詞 LyX;LaTeX;科技期刊;編校排一體化編排手段現代化是科技期刊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