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亞凱亞的羽毛橫掃5億光年天區 讓你感受宇宙的廣袤

2020-12-20 時空通訊

人類對於微觀世界和天體宏觀世界的發現和規律認識,是近代飛速發展起來的。一直到上世紀初,人類的視野都還處於高度近視,甚至以為宇宙就是銀河系。

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問世,各種觀測設備的提升,人類才進一步探知了小中有小的更小~夸克,大中有大的更大~可觀測宇宙。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從天體結構來認識宇宙,從小到大的話是這樣排列的:地月系~內太陽系~太陽系~奧爾特雲~本星際雲~本地泡~古爾德帶~獵戶臂~銀河系~銀河系次集團~本星系群~室女座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雙魚-瓊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武仙-北冕座長城~可觀測宇宙~宇宙。

如果看過時空通訊過去關於介紹天體的文章,就會發現這些結構中有很多已經介紹過,比如地球與月亮、太陽系、奧爾特雲等,這些普及多次的常識就不一一一重複了。下面我們就來挑幾個過去少有提及的生僻的結構探討一下。

本星際云:眾所周知,太陽是圍繞著銀心公轉的,線速度為每秒250公裡,轉一圈約2.5億年。本星際雲就是太陽在銀河系運行中經過的一片星際雲,有30光年左右的區域,太陽已經在其中運行了幾萬年,還需要在裡面運行1~2萬年,甚至更久,才能走出這片區域。

這個雲氣的溫度約為6000度,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這個看起來很嚇人,怎麼沒有把地球燒毀呢?這是由於這個星際雲非常稀薄,每立方米釐米只有0.26個原子。而月球上空那種高度真空狀態每立方釐米原子含量約有80000個,地球空氣每立方釐米有6.02x10^23個分子。相比之下,本星際雲中的粒子量幾乎忽略不計了。熱量是靠粒子傳播的,所以我們感覺不到。

本地泡:是指銀河系獵戶臂內一個星際物質空洞,是一個包括本星際雲在內一個更大的空間,我們太陽已經至少在這個氣泡裡面旅行了300萬年。這裡有X射線輻射,所含的中性氫原子只是銀河系正常值的十分之一,每立方米只有0.05個原子,相比之下本星際雲濃度就高了幾倍。

古爾德帶和獵戶臂:這是從銀河系盤面翹起16~20度的一塊天區,橫跨3000光年直徑,這塊天區被懷疑是包含太陽在內的螺旋臂,太陽距離古爾德帶中心325光年。

銀河系:這是一個漩渦星系,是一個約有20萬光年直徑,不到2光年厚的圓盤狀天體,邊緣薄中間厚,擁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總質量約太陽2100億倍。這個漩渦星系由4個旋臂組成,太陽就位於獵戶臂這個支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

以上都還是銀河系以內的天體結構,以下就出了銀河系了。

本星系群

銀河系次集團:這是指本星系群中有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兩個次集團,這兩個本星系群最大的星系周圍都有幾十個較小星系、矮星系成為它們的衛星星系,我們銀河系有30個星系左右的衛星星系。

本星系群:這就是我們銀河系的家園了,裡面包含約50個星系組成,銀河系是本星系群中的老二星系,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約銀河系質量的兩倍。

本超星系團(室女座超星系團)

室女座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是本星系群的上級天體,包含本星系群以及100個左右的星系團(星系群)。我們本星系群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星系團,在這個巨大結構的邊緣,圍繞著本超星系團中心的室女座星系團旋轉,每轉一圈約1000億年。本超星系團包含星系上萬個,僅中心的室女座星系團就含有星系2500個以上。

我們整個宇宙都是由一個奇點爆發出來的,理論上說都是在一個引力圈裡。

天體運行結構是以引力為基礎的一個集合體,因此在天體結構研究中,一般以以引力影響範圍形成的結構來認定,超星系團引力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因此過去一般認為,超星系團是宇宙中最高一級的天體結構,再上面就是宇宙大尺度纖維網狀結構了。但本世紀以來的一些研究認為,超星系團以上,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巨大天體結構,這就是我們以下要接著介紹的。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這就是現代研究尚有爭議的超星系團上一級天體結構。這個理論是夏威夷大學的布倫特·塔利和法國裡昂第一大學的海倫·庫爾圖瓦所領導的團隊提出的,2014年9月他們發表了一種通過星系的視向速度來定義超星系團的新方法,並由此定義了拉尼亞凱亞。

按照這個定義,包含銀河系上層天體結構本星系群,由上百個星系團上萬個星系組成的本超星系團,只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被劃入這個巨大超星系團的還有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孔雀-印第安超星系團。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就像一片鴨絨羽毛,橫掃包含約10萬個星系,覆蓋範圍約1.59億秒差距(1個秒差距相當3.26光年)的天區,質量約銀河系的10萬倍。

拉尼亞凱亞這個詞來自於夏威夷語,意思就是「無盡的天堂」。

雙魚-瓊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這是一個比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更大的天體結構,這個複合體有60個集群,質量達到10x18^18個太陽質量,空間尺度約10億光年長,1.5億光年寬。

這個超超星系團包括複雜的5大部分,即:雙魚-瓊魚座超星系、英仙-飛馬座鏈(包括英仙-雙魚座超星系)、飛馬-飛馬座鏈、玉夫座區域(包括玉夫座超星系與武仙座超星系)、室女-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包括我們本超星系團和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等。

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是宇宙中一個由星系組成的巨大超級結構,延伸超過10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可觀測宇宙中最巨大的結構。這個結構根據雨燕衛星和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得到的觀測資料,天文學家在2013年11月繪製遙遠宇宙多次伽馬射線暴位置分布圖時發現的。

這個巨大超級結構是宇宙大尺度纖維狀結構的一部分,可能是以重力結合的巨大星系集群。這個被號稱為「長城」的最長端跨度約100億光年,另一端的長度為72億光年,這個距離是根據該結構紅移值測算的,其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在武仙座和北冕座,由此而得名。

武仙-北冕座長城天體結構再往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可觀測宇宙」了。

這個可觀測宇宙又叫哈勃體積,是起源於138.2億年前一個奇點,由於宇宙的高速膨脹和擴張,現在有930億光年大小。

之所有叫做可觀測宇宙,是因為這個宇宙有兩個視界,一個是在大爆炸初期,宇宙有30萬年處於濃密的粒子湯狀態,光線都無法發出,因此不可觀測;還有一個就是距離我們很遠的星系以超光速膨脹,有一部分的星系光芒永遠也到不了我們這裡,因此也觀測不到。

這個可觀測宇宙是根據哈勃定律等天文理論測算出來的一個數據,並不是實際上已經觀測到的地方。

而廣義的宇宙包含不可觀測宇宙,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現在沒有定論。

大尺度可觀測宇宙呈現出一種「泡沫網狀纖維結構」,所有星系都分布在狹窄的「纖維帶」上,中間有巨大的空洞,天文學上稱為「巨洞」。這些「巨洞」體積龐大,直徑可達幾億光年甚至10億光年,裡面看起來空無一物,實際上裡面充滿了暗物質。

2007年發現的波江座空洞被一些人渲染為「宇宙牆」,說成宇宙盡頭,其實就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空洞」,這個空洞是一個10億光年尺度的「巨洞」。

人類對宇宙還在不斷探索和發現過程中,因此對於宇宙的認識也是一個不斷深化過程,可以說永無止境。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版權,轉載或引用須註明出處,抄襲等侵權行為將會受到追究。謝謝理解和支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個「宇宙長城」,足有100億光年大,這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由星系組成的超級結構,它們甚至可以跨越數億光年,我們無法想像這些由超巨型行星組合在一起的巨型結構有多麼壯觀,也無法想像這麼多的恆星和引力源組合在一起是多麼美麗璀璨的景象。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短短的數個普朗克時間宇宙的雛形就已經出現,科學家認為這些宇宙長城可能在宇宙誕生後沒有多久就存在了。
  • 你正在以超過600千米每秒的速度奔向「拉尼亞凱亞」!
    我們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也許此刻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坐在家中的沙發上或是蹲在衛生間的馬桶上?又或者你正坐在運動中的飛機、高鐵、汽車上?但無論此刻的你身處地球上哪個位置、無論你是運動著的還是靜止的,無論你的運動速度是快還是慢,你都在隨著我們星球的其他部分一起,以大約30千米每秒的速度環繞太陽運轉。太陽自身也正在以大約200千米每秒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而包括銀河系在內的整個本星系群,正以超過600千米每秒的速度向著半人馬座方向的一個神秘質量聚集中心疾馳!想想是不是很瘋狂?因為你可能從未想過自己會運動得如此之快!
  • 宇宙也並非最大,和宇宙外相比或像一個原子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它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不妨從天體歸屬上感受一下宇宙的磅礴浩瀚。然而太陽系又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這些恆星有的是單一恆星系統,有的是多星運行系統,它們雖然都是個頭巨大,在銀河系中卻只是像煙塵一樣,龐大的銀河系直徑達16萬光年,質量約相當於1.5萬億個太陽。
  • 【科普】宇宙有多大?
    作者:高山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探尋「天」的大小和邊界。其實大家都知道宇宙很大,卻一直說不出來有多大,直到近代有了各種手段才將可觀測的宇宙範圍計算出來。通過計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約為930億光年。這個數字太大,我們無法想像。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是啥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幾萬億光年嗎?
    一,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和目前的大小題目中說的整個宇宙的直徑930億光年,實際上這只能叫「可觀測宇宙」,是一個以觀測者為中心的球體空間,包括目前從地球上觀測到的所有物質,根據現在138.2億歲的宇宙年齡,人們計算出可觀測宇宙是以地球(觀測者)為中心,直徑為930億光年(因為宇宙空間是超光速膨脹,所以大於138億光年)的宇宙範圍。
  • 百篇相對論,常樸子:混沌黑體正在作用著拉尼亞凱亞星系團狂奔
    我們知道,由於宇宙膨脹幾乎是將各個星系之間彼此平均地分開,然而,我們的銀河系顯然不是完全這樣,它還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高速向著7.5億光年之外的幾十個稠密的超星系團所在區域飛奔。這顯示宇宙中還潛伏著一種神秘的力量,而正是這種力量推動著銀河系在高速狂奔。
  • 迷失在1.5億光年的空洞之中!宇宙最孤獨星系了解一下
    在宇宙中,星系通常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群。比如,數十個矮星繫緊密環繞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周圍,構成所謂的本星系群。其中,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的兩大近鄰,距離我們分別約為16萬光年和20萬光年。
  • 宇宙間最孤獨的星系:1.5億光年深淵
    宇宙很大,但絕大多數星系都是成群結隊地在一起,組成星系群,但是哈勃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意外,堪稱宇宙間最孤獨無助的星系。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個名為「NGC 6503」的星系距離我們大約180萬光年,從宇宙尺度上看並不算很遠,而關鍵在於,它的旁邊就是跨度達1.5億光年的「Local Void」(本地虛無)。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一光年,即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大約為9.5萬億公裡。比鄰星距離我們4.2光年,即40萬億公裡,音速飛機飛完這段距離需要370萬年的時間。如果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來看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寬度達到了10萬光年。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
  • 光年的簡單解釋,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宇宙
    這樣,一個小時3600秒,一天24小時,一年365.25天計3155600秒,這樣光速在一年的時間裡運行距離就是946025080464800米,一般恆星際天體測量時一光年取值9.46萬億千米。也就是1光年約等於9.46億千米。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多大?有幾萬億光年嗎?
    根據現在138.2億歲的宇宙年齡,人們計算出可觀測宇宙是以地球(觀測者)為中心,直徑為930億光年(因為宇宙空間是超光速膨脹,所以大於138億光年)的宇宙範圍。宇宙的「未來視界」」就是最大的可觀測宇宙的邊緣,如果宇宙一直膨脹下去,經計算,未來視界的同移距離為620億光年,這是可觀測宇宙的最大值。
  •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要說在宇宙當中的距離,如果還用我們地球上的尺度,米或者千米來衡量,那真的得到的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所以科學家們在表示宇宙當中的距離的時候,都會採用光年(Light Year)這個詞,意思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365天)傳播的距離」。我們知道真空當中的光速是299792458m/s,而一光年的距離,也就是上面這個數字乘以31536000秒,得到的就是9460730472580800m。而我們為了方便計算和統計,通常把光速粗略地算作3*10^8m/s,而一光年的距離,也就是9.46*10^15m。
  • 每16天重複一次!5億光年外傳來的神秘信號不一般
    據介紹,這起快速射電暴名為FRB 180916.J0158+65(簡稱FRB 180916),起源被鎖定在5億光年外的一個旋渦星系。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它居然每隔16.35天就會重複一次。需要指出的是,相關研究暫時只是發布在預印本文庫arxiv.org上,還有待同行評審。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愉快吃瓜,下面就為大家把這個瓜切開好好看。
  •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宇宙「巨無霸氣泡」能量來源 遙望百億光年外的輝光
    宇宙中神秘的「巨無霸氣泡」萊曼—阿爾法團塊,是百億光年外的一種巨大氣體雲。多年來,天文學家致力於解開其起源之謎。由中外14家單位的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對了解包括銀河系在內的眾多星系如何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的大爆炸。
  • 1光年多少公裡?表示宇宙距離的單位
    距離約為1.5億公裡。從太陽到土星的距離約為10個天文單位(約10澳大利亞)。此外,「Persec(pc)」是一個很少用來享受生活中的星空的單位。應該記住,只有一個部分約為3.26光年。以上組織如下。-1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從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1光年=約9.5萬億公裡(光在一年內行進的距離)-1 parsec =約3.26光年到太空的距離有多長
  • 那是宇宙的盡頭嗎?科學家發現一堵「宇宙之牆」,橫跨35億光年
    930億光年,半徑為465億光年,說到這裡有人就感覺疑惑了,宇宙不是誕生於138億年前嗎, 宇宙的年齡僅有138億年,為什麼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半徑高達465億年,按照光速傳播,宇宙爆炸產生的恆星飛離的距離應該不會超過138億光年啊,怎麼就超過了,而且還是它的3倍還多,這其實都是宇宙膨脹在作祟。
  • 宇宙年齡138億年,直徑卻達到920億光年,難道不是前後矛盾嗎?
    光年只是一個距離單位,但因為由光速和時間來定義,所以經常有人把它與時間概念混淆。「光年,指光跑一年的距離。」這句話沒錯但沒說完,少說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靜止的平直空間前提下。忽略了這個的前提,才會有題主的疑問。在膨脹的宇宙中,光跑一年的距離遠不只一光年。所以在138億年的時間中,光可以達到460億光年(可視宇宙半徑)之遠,並不是什麼悖論問題。
  • 測量宇宙的單位「光年」,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需不需要「閏年」?
    測量宇宙的單位「光年」,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需不需要「閏年」?我們在描繪宇宙範圍當中的距離時,常常會用到「光年」這個長度單位。所謂「光年」,也就是光在一年能夠傳播的距離。1838年德國科學家貝塞爾在自己的論文中,寫下了「光大約需要10.6年才能傳播這麼遠的距離」這句話,也第一次提出了「光年」的概念。自從貝塞爾提出了「光年」的概念後,科學家們經過不斷地測量真空中的光速,終於測得了真空光速的準確值為299,792,458米/秒。既然「光年」中的「光」速度已經測定,那麼「光年」中的「年」,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規認識當中的「1年」呢?
  • 科學家發現橫跨35億光年的「宇宙牆」,是誰「囚禁」了我們嗎?
    地球上現在已知有180多萬個物種,而沒有發現的新物種可能要比已知的還要多,在地球的46億多年的歷史上,出現的這數百萬個物種,目前只有人類進化了聰明的大腦,發展出智慧文明。在我們現在的科學體系中,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暴漲,形成了現在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的宇宙,我們現在所能認知到的所有都是在這個範圍之內發生。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直徑為5億光年
    1 宇宙噴泉: 「阿普194」(Arp 194),由多個星系及向四周延伸10萬光年的恆星、氣體、塵埃等「宇宙噴泉」組成。此螺旋星系的螺旋臂交錯扭曲形成一個獨特的結構。「宇宙噴泉」總共由數百萬個恆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