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何理解中國、中國如何面對世界?新時代,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當下的外交形勢?2020年12月11日,第五十八期學習讀書會在滬舉辦,邀請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王健,圍繞「百年大變局與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關鍵問題,分析國際環境、把握中國外交的發展趨勢。
王健分析,21世紀,世界已經進入全球化的深度調整期、國際力量的對比轉化期、新科技產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期,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如何應對國際格局變化、引導世界變局正向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一條主線」和「兩個目標」指明了方向。「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一條主線」貫穿至今。同時,在和平發展的要求下,中國外交還應實現「兩個目標」:首先,應當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化向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其次,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以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21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整體崛起,新的國際格局應運而生。區別於零和博弈的、合作共贏的世界關係如何實現?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王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伴隨著外部競爭加大帶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中國需從外部性發展轉向自主性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利用國內市場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從而主動塑造國際經濟環境;要從要素型發展機遇轉向創新型發展機遇,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科技與數字革命將是決定未來世界格局的關鍵所在;要從地區性發展機遇轉向全球性發展機遇,擺脫「空間約束」,轉向「空間拓展」,實現全球資源為中國發展所配置,給中國發展帶來新的全球性機遇。
學習讀書會由上海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遊局)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浦東圖書館、東方財經·浦東頻道、浦東新區黨建服務中心承辦。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