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河南公司統一安排,近段時間,自己認真研讀了全國幹部培訓教材《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書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和向多極格局過渡的時期。各國加快發展綜合國力,力爭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佔據有利位置。我們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競爭。機遇中包含挑戰,挑戰中也可能有機遇。經過認真學習和深入研讀,我對當前國際形式、我國的外交政策、採取的外交行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下面具體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近期的學習心得:
一、對當今國際形勢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當前,我們所處的國際環境正發生著極其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一方面,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另一方面,對外聯繫愈益密切,各種信息愈益暢通,我們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使得我們要正確認清楚當今國際形勢。
(一)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是造成國際形勢不穩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當今的世界畢竟不是美國一家可以獨霸天下的,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還在繼續增長,多極化趨勢仍在曲折中進一步發展,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於緩和,我們對於國際局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仍然是站得住腳的。這就是說,當前國際形勢發展仍為我國堅持不懈地開展和平外交,在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內一心一意地進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機遇。
(二)正確看待當前尖銳複雜的國際鬥爭。中國的崛起成為冷戰後國際形勢發展中一個意義深遠的重要因素。國際反華勢力從根本上不願看到我發展壯大,利用臺灣、西藏、「人權」等問題,乃至利用其佔據優勢的輿論工具對我進行牽制、遏制。我們要與霸權主義、「臺獨」分裂勢力和邪教組織展開的三場嚴肅的政治鬥爭,徹底暴露了某些國家推行霸權主義的本質、「臺獨」勢力分裂祖國的險惡用心和邪教組織的巨大社會危害,擦亮了廣大幹部群眾的眼睛。在這些鬥爭中,人民群眾極高的政治熱情和愛國主義精神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當今國際形勢的特點。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大國關係總體保持穩定。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提倡多邊主義和發展模式多樣化。大國之間既合作又競爭,既有較量也有妥協,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牽制,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清晰。
二、對我國現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同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增進友好往來,促進共同發展。始終堅定不移的推進睦鄰友好政策,與周邊國家一到促進地區和平和穩定。主張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不論強弱,不分種族,平等的參與國際事務。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主張全球多極化。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複雜的不確定和非傳統因素分化演繹,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和對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思路變得尤為重要。儘管世界局勢的複雜性和變化性在加劇,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的目標是全力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以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做好外事工作,為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多極化不斷發展,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越來越明顯,中國同樣也處在這個大潮之中,要想發展,必須順應潮流,與世界同步,所以提高外事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國按照十八大確立的外交戰略,樹立了外交為民的思想,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的外交方針,擴展外交領域,積極參與多邊外交,主張多邊主義,明確外交工作的目標,維護我國和各國共同利益,深化了我同其他國家的關係。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三、對新形勢下我國外交行動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
習近平同志外交思想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閃耀著與時俱進的思想光芒,具有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具有高度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是黨中央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我國外交工作的行動指南。
寬廣深邃的歷史視野。書中指出: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是一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並朝著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方向變化的世界;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們觀察和規劃改革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國際國內兩類規則。這些論斷為我們分析形勢、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學指導。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從中華民族前進發展的縱坐標和世界力量對比變化的橫坐標認清我國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既不超越階段盲目冒進,也不消極等待被動應付,堅持從世情、國情、黨情出發,堅持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和戰略目標出發,積極搶抓機遇,妥善應對挑戰,善於化危為機。
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書中強調,中國外交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中國要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及多邊合作等各領域工作密切結合,通盤謀劃、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首先實現了氣勢恢宏的外交開局,進而拓展為全面均衡的外交布局,為推進中長期外交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堅持從戰略高度分析和處理問題,提高駕馭全局、統籌謀劃能力,突出重點、應對熱點、克服難點、打造亮點,確保實現黨中央提出的對外戰略目標。
主動進取的創新精神。一是中國夢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這不僅激發了13億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活力,而且引起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共鳴。二是豐富和平發展戰略思想,要在中國與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實現共同發展,才能彼此和平相處。這既為我國和平發展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發展事業。三是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要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等各個方向,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各個領域。這既是對我國一貫堅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豐富發展,也是對幾百年來形形色色的國際關係理論的創新超越,必將對今後國際關係發展演變產生積極深遠影響。四是弘揚正確義利觀,主張政治上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正確義利觀體現了我國在國際上主持公道、追求正義、踐行平等的價值理念,是我國軟實力的一個鮮明標誌。五是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並將這一安全理念發展成為對各國各地區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指導準則,在國際社會產生積極反響。這為維護亞洲乃至世界安全穩定提供了新思路。六是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強調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要在堅持不結盟原則的前提下廣交朋友,體現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的時代特徵,建設遍布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這是對我國堅持結伴而不結盟成功實踐的提煉升華。
勇於擔當的大國胸懷。書中強調,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他還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對外工作理念,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順應我國發展大勢,契合當今時代潮流,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兼濟天下的品格和胸懷。我們要勇於擔當,積極探索和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切實走出一條與歷史上傳統大國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強國之路。(滎陽公司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