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光譜學:創新技術助力解鎖土壤奧秘

2021-03-01 土壤傳

編者薦語:

我們腳下的土壤,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於,我們每天立於其上,與泥土有親密接觸;「陌生」在於,學界對土壤的複雜結構、性質、功能及其生物活性、生態功能的了解仍顯不足,而且公眾的知識背景中所包含的土壤常識也相對匱乏。

編者認為,破解土壤奧秘與普及土壤科普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創新技術在土壤學中的應用與發展。

文章來源於聯合國糧農組織,作者 FAO 

利用創新技術來了解土壤

土壤:滋養著養活我們的食物,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空間,並且有助於保護和控制我們的氣候。但是不幸的是,土壤承受著壓力。人口增加,對食物的更高需求以及土地用途的變化已經使我們全球約33%的土壤產生了退化。現在,我們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確保我們可以保護它們。

在糧農組織和全球土壤夥伴關係(GSP)框架內建立的全球土壤實驗室網絡(GLOSOLAN)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一大步。自從發現光譜技術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機構和專家第一次通過一項全球計劃,共同努力來利用這項技術支持全球土壤保護的決策。該倡議得到了包括糧農組織-全球土壤夥伴關係、美國農業部、世界農林業中心、ISRIC-世界土壤信息、伍茲霍爾研究中心、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和雪梨大學在內的創始成員的支持,並希望將來有更多合作夥伴加入。

那麼,什麼是土壤光譜學?

土壤光譜學是一種快速、經濟高效且環境友好的技術,它利用電磁輻射與土壤的相互作用來估算土壤的性質,例如酸度、有機碳、氮和持水量。這些決定了受測土壤的健康和可用性。

土壤光譜學如何改變土壤的未來發展軌跡,並確保土壤健康?

在非洲區域土壤實驗室網絡的第一次會議上,技術人員正在準備分析樣品。©FAO/Lucrezia Caon

1) 幫助各國了解土壤條件,以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扭轉土地退化

該計劃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開發了全球土壤光譜校準庫,以支持各國了解土壤狀況。這是提高農業生產率和扭轉土地退化的關鍵因素。在線校準庫可助力快速評估土壤環境和可持續土壤管理,是促進食品安全和環境管理的一項重大進步。該庫最初含括了高質量的土壤光譜反射率和超過80 000個土壤樣品的測量數據。光譜反射率可以用于衡量土壤表面在特定波長下反射的能量(以百分比為單位),進而識別不同的土壤特性。因此,可以分析土壤的狀況和質量。隨著參與國提供更多光譜和常規分析樣品,該校準庫將繼續發展,這意味著各國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快速表徵其土壤環境並幫助保護土壤。這個集中化和標準化的光譜反射率庫將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此外,該校準庫將在近期開始提供免費且易於使用的土壤特性估算服務,用戶可以進入他們的土壤光譜數據,並得出一套估算的土壤條件和特性。

土壤樣品 ©FAO/Lucrezia Caon

2) 提高土壤評估、製圖和監測的能力

知識就是力量。土壤光譜學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通過評估、製圖和監測為各國提供有關其土壤的寶貴信息,從而使其能夠迅速做出決定,並更有效地保護土壤。更重要的是,該工具不僅快速準確,而且具有成本效益優勢。這意味著即使資金或實驗室資源有限,它也可以使國家受益。該校準庫將有助於循證決策的制定,使各國能夠更可持續地管理其土壤。這是對常規土壤實驗室技術的補充,可以成為重要的替代方法。這將有助於糧食安全和營養,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土壤光譜反射率有助於識別不同的土壤特性,從而說明其狀況和質量。健康的土壤是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基礎。©FAO/ Ronald Vargas

3) 支持科學家和政府,加強國際合作

GLOSOLAN是由糧農組織全球土壤夥伴關係牽頭開展的獨特國際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全世界127個國家的400多個實驗室首次攜手合作,以統一協調土壤分析的數據和方法,進而使國家和地區之間實驗室的土壤數據和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釋性。該合作還旨在增強實驗室的能力,以提高數據質量。該項光譜學倡議將幫助各國加強在諸如土壤樣品選擇、土壤準備、光譜測量和數據分析質量保證等領域的能力建設。這將使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政府能夠採取更好的措施,以確保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管理。GLOSOLAN通過具有不同經驗水平的土壤實驗室之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促進了網絡建設和能力建設。GLOSOLAN將各國團結在一起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保護地球上的土壤。進一步來講,這還將幫助改善糧食系統和人類的生計,甚至應對氣候變化,並從而助力我們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大步前進。

更多信息:

http://www.fao.org/global-soil-partnership/pillars-action/5-harmonization/glosolan/spectroscopy/en/http://www.fao.org/global-soil-partnership/pillars-action/5-harmonization/glosolan/en/ 

更多土壤科普文章,請查閱:

(1)每個人都應當對腳下的泥土充滿敬意——評《泥土:文明的侵蝕》

(2)土壤侵蝕:可持續土壤管理的最大挑戰(FAO)

(3)有機農業不是低效,土壤健康才是未來——評《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生機》

(4)2019年青藏高原江源地區水土流失現狀科考小記

(5)漫畫一則:土壤誕生記

(6)[土壤百科]你對土壤知多少?

(7)[土壤百科]你對土壤知多少?(答案)

(8)2020年東北地區春耕與土壤退化的安全警示

(9)聽~ 大自然在說話:我是土地(陳建斌 配音)

(10)淺談土壤膠體

土壤,最普通但又與我們息息相關,它承載希望、延續文明。

關注土壤,重新發現土壤對人、生物、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liuliang171@qq.com;mfnxnky@126.com。當然,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或意見,歡迎隨時@我們,或直接在公共號留言。我們會及時回復您。謝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助力上海農業綠色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上海農業綠色發展,為本市農業朝著「資源更節約、環境更友好、土壤更健康、食品更安全」方向持續發展助力,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暨上海農業綠色發展研討會今日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舉行。本次會議重點聚焦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上海土壤改良技術成果轉化與生物炭改良材料的產業化發展。
  • 固化/穩定化技術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陳舊技術展現新的生命力
    由此,固化穩定化技術有望在未來的土壤修復市場中展現出更豐富的生命力。該技術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用於處理淤泥,隨後應用到土壤修復領域並逐漸發展成美國超級基金項目(註:即美國的場地修復項目)中應用最廣泛的修復技術。20世紀90年代其在加拿大和英國的土壤修復項目中得到應用和推廣,之後又在21世紀初被法國和荷蘭等地採用。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據統計,僅石油汙染一項每年全世界就有800萬t進入環境。
  • 土壤氟形態與氟汙染土壤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我國土壤氟汙染問題嚴峻,給部分地區人體健康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但土壤氟汙染與防治問題仍沒有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態以及發生的 主要化學反應,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氟汙染土壤修復的研究進展,提出了今後氟汙染土 壤修復的研究方向,以期為氟汙染土壤的修復提供借鑑和參考。
  • 場地修復之土壤阻隔填埋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 技術名稱土壤阻隔填埋,英文名稱:Soil Barrier and Landfill2 技術適用性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 可處理的汙染物類型:適用於重金屬、有機物及重金屬有機物複合汙染土壤。
  • 種藍莓怎樣把土壤酸化?如何自製藍莓酸性土壤?藍莓土壤調酸技術!
    藍莓生長對土壤的要求極為苛刻,適宜通透性和排水性能良好,有機質含量方法的酸性土壤,所以在藍莓定植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如果調酸改土不徹底,方法不得當,就會造成植株葉片失綠黃化,新梢少而弱,植株生長不良,甚至大面積死樹現象。那麼藍莓土壤調酸該怎麼進行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汙染土壤原位固化/穩定化技術簡介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原位固化/穩定化英文名稱:In-situ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應用案例8 國外應用情況原位固化/穩定化是比較成熟的廢物處置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成功應用於汙染土壤、放射性廢物、底泥和工業汙泥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 我國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及現狀
    我國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及現狀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近30年來我國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過程,主要包括生物修復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階段、生物修復的4大類型及其所適用對象與範圍、生物修復用菌株的篩選與特性研究、活性菌株(菌劑)在典型汙染土壤中的應用及其效果等
  • 顧秉林院士:創新須先營造文化土壤
    站在主席臺上,日前再次當選北京市科協主席的顧秉林發表就職演說時神情嚴肅:「我將認真履行北京市科協第八屆委員會主席職責,緊緊把握國家和首都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繼承和發揚科協工作優良傳統,勵精圖治、開拓進取……」同時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思考更多的,是科學共同體在中國創新發展戰略中肩負的責任。
  • 汙染土壤異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該場地大部分汙染土壤外運到水泥廠進行水泥窯焚燒處理,部分低濃度(六六六和滴滴涕濃度均低於50mg/kg)汙染土壤採用生物化學還原+好氧生物降解聯合修復技術。  有機氯農藥汙染土壤治理可採用土壤洗脫技術、熱脫附修復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和化學還原-生物氧化聯合修復技術等。
  • 【技術盤點】汙染土壤異位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簡介與應用案例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技術介紹1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異位化學氧化/還原英文名稱:Ex-Situ Chemical Oxidization/Reduction2 技術適用性2.1 適用的介質汙染土壤。2.3 應用限制條件異位化學氧化不適用於重金屬汙染的土壤修復,對於吸附性強、水溶性差的有機汙染物應考慮必要的增溶、脫附方式;異位化學還原不適用於石油烴汙染物的處理。3 技術介紹3.1 原理向汙染土壤添加氧化劑或還原劑,通過氧化或還原作用,使土壤中的汙染物轉化為無毒或相對毒性較小的物質。
  • 鹽漬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術
    我國約有9913萬hm2的鹽漬土,其中現代鹽漬化土壤3693萬hm2,殘餘鹽漬化土壤4487萬hm2,潛在鹽漬化土壤1733萬hm2,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內陸地區以及長江以北沿海地帶。鹽漬土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但鹽漬化土壤因較高的鹽分含量不利於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是限制我國農林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艱巨。
  • 傑夫羅頓與自然共生的樸門技術:如何降低土壤酸鹼度
    你可以在本地家居用品店,或者花卉市場購買到土壤酸鹼度測試工具,也可以攜帶土樣到本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進行專業的土壤酸鹼度測試。2/在種植區域挖5個小土洞:土壤酸鹼度測試工具在家居用品店或花卉市場就能買到,不但能迅速測出土壤酸鹼度,而且價格不貴。
  • 如何識別酸性土壤與鹼性土壤
    土壤酸鹼度直接關係到種植作物的用肥情況和產量,要想獲得高產,可通過土壤檢測,判斷土壤性質,根據實際情況再配合相應的測土配方肥,能夠配肥地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常用的識別土壤酸鹼性的方法,大家評判一下是否實用。
  • 如何保障土壤健康?肥料是否安全對土壤健康都有什麼影響?
    肥料直接作用於土壤,其中的有害物質若過量更是威脅著土壤健康。化學肥料的主要有害物質為重金屬、縮二脲以及氯化鈉、氟化物等雜質鹽類、礦物放射性和部分有機汙染物,主要通過礦物原料、加工過程生成或者副產、使用廢酸等途徑進入。
  • 中國土壤微生物組:進展與展望|研究
    包括:土壤微生物單分子技術、單細胞技術以及各種土壤微生物分子標記物技術;土壤微生物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和脂質組技術及其關聯耦合機理;土壤微生物功能組學技術;組學技術及其在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基於土壤屬性的物理-化學-微生物專題資料庫整合分析平臺。(2)土壤微生物組原位表徵技術。
  • 優馬蓋世1+1助力中國土壤健康發展-山東篇
    1+1的西紅柿大棚表現。且聽小編細細道來,大家都知道衡量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首先要看土壤的團粒結構,無疑擁有更多的團粒結構,則是衡量土壤優劣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土壤的結構是具有層次感的,刨去土壤的表層土,縱切一刀,拋去對側的土壤,往下挖,直到土壤結構出現分層,量出團粒結構好的土壤深度數值,這個數值直接反映土壤的好壞。
  • 怎樣配製養花土壤;改變土壤酸鹼度;土壤與花卉生長的關係?
    怎樣配製培養養花土壤?怎樣改變土壤中的酸鹼度 土壤與花卉生長發育有什麼關係?除了近代新沒明的無土培植以外,家庭日常養花都離不開土壤。大多數花卉植物的根部都固定在土壤中,水分、養分、空氣、溫度,都是通過土壤來影響花卉生長的。因此可以說,土壤是花卉生長的基礎。
  • 南京土壤研究所張佳寶當選工程院院士:為13億畝中低產田消除土壤障礙
    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張佳寶。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國家戰略,針對我國耕地佔補平衡中「佔優補劣」問題,張佳寶領銜的團隊經過10多年攻關,研發了以有機天然材料為核心的優質耕作層工程化快速構建技術,形成了不同類型土地整治優質耕作層構建和土地利用模式。
  • 土壤肥料學家——程學達
    1950年1月調入浙江省實業廳農業技術改進所任技正兼土壤農化系主任。1956年調任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土壤肥料系主任。1960年,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升格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並與浙江農業大學合併,程學達任土壤農化系主任、土壤肥料所所長。1965年校院分建,他出任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直至1987年7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