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唯論文」?_中國婦女報<20201218期>第4版:視點

2020-12-20 中國婦女報

□ 新華社記者 孟含琪 金津秀 王瑩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包括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以及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

記者採訪發現,以論文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在科研活動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飽受詬病,導致科研學術界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等亂象。教育部出臺政策意見做出規範與引導,但「唯論文」如何「破而後立」,值得進一步思考。

「唯論文」難倒「英雄漢」

意見出臺後,獲得不少高校教師的肯定和點讚。論文,一直被業內稱為評價科研人員的「硬通貨」、科研活動的「指揮棒」,事關科研人員的前途和未來發展。記者採訪多地教師和科研人員發現,儘管他們年齡、工作單位和從事科研領域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唯論文」之難,導致一些科研學術怪現象。

——教師不會講課,醫生不會手術。吉林省一所高校科研處負責人說,將論文作為學術評價體系的主要標準,本意是要鞭策教師積極奮進多做科研,但隨著大學越來越機械地追求「科研GDP」,論文這個評價指標發生異化。

——課題未竟就匆匆結題。一位化學領域的教授說,一項基礎科學研究的周期在20到40年,但很多人在某階段有了研究進展後,明明可以再花些時間做得更完善,卻要「趕時間」結束課題,甚至拼命「灌水」多發文章,只為了多申請各項基金,或是趕著評職稱增加更多履歷。

——盲目追趕國際熱點,科研含金量待考驗。受訪人士提出,對於科研人員個人來說,為了提高論文影響因子,大家都瞄準熱門研究領域,而不是潛心去研究自己真正感興趣、對國家未來真正有貢獻的問題,做錦上添花的多,做原創的少。

破除「唯論文」仍面臨「冰山重重」

對於「唯論文」導致的異化現象,部分高校已經行動起來,在教師評價體系中開始強化教學指標、推動人才分類評價、重視實際貢獻以及完善同行評議制度等。

這些舉措讓過去被「唯論文」束縛的人才有了更大發展空間,有效激發教師及科研人員積極性。

學者和科研人員普遍認為,儘管從國家層面提出正確導向,部分高校也紛紛「出手」,但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破除「唯論文」仍面臨「冰山重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人事處處長張樹東說,對於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替代體系,很多基層教師和科研人員也都感覺困難較大,「就像很多高中生吐槽高考一樣,儘管對『唯論文』深惡痛絕,但如何建立更好的評價體系,眼下也沒有什麼主意。」

許多青年教師更是擔憂,硬性標準雖有缺陷,但好歹能打通人才上升的渠道。但改變學術評價體系後,比如「加重同行評議權重」,科研之外是不是還需要和領導、行業權威搞好關係,助長關係、圈子、權力對學術的滲透呢?

制定更全面、細化、精準的學術評價體系

採訪中,基層學者和科研人員認為,為了解決「破」後不敢「立」等難題,相關部門有必要深入調研,以此制定更全面、細化、精準的學術評價體系。

「有必要增加定量指標,讓學術評價體系更加全面。」長春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楊小兵說,設立人才評價指標,要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將學科領域活躍度和影響力、重要學術組織或期刊任職、研發成果原創性、成果轉化效益、科技服務滿意度等維度作為重要評價指標,論文可作為評價參考。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人力資源處處長初蓓表示,評價體系不僅要全面,更要細化,比如有的學術科研成果是原創,有的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拓展,有的解決關鍵「卡脖子」技術等,不能「一刀切」進行評價。

針對為了申請資金、評職稱而匆匆結題等現象,一些科研人員期盼建立長期穩定的基礎研究支持機制。目前,我國對科研事業的投入總量持續增長,但以具體項目為基礎的資助方式仍佔絕大多數,如果將更多份額用於支持人才,允許部分科學家有足夠的獨立探索空間,更有助於實現原創性、從無到有的成果,避免將熱門課題作為指揮棒,盲目陷入「跟著別人跑」的惡性循環。

相關焦點

  • 「立」起多元專業評價,才能真正破除「唯論文」
    【光明時評】    作者:儲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近來,在學術評價方面如何破除「唯論文」,再次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新話題或者說新信號,稍微年長些的教育工作者都經歷過「破」字當頭的年代。
  • 破除「唯論文」!高校相繼出臺重磅文件
    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將中國學術界已高喊了多年的「破五唯」真正推向了改革的拐點。這一年,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發文: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明確表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各高校、科研單位也紛紛開始探索出臺評價細則,破除「SCI至上」。猛藥去痾,高舉「破唯」大旗的中國學術界已來到關鍵時間節點,或迎來重要變革。
  • 教育部將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破除「五唯」頑疾
    教育部將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破除「五唯」頑疾高校學科建設 將迎全面「體檢」如何評價高校學科建設整體水平?破除「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在學科評估中如何體現?
  • 破除"唯論文"不代表論文不重要!專家建議:這些可替代論文
    「五唯」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在運行中表徵出來的突出問題,即「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一些洋排名與「五唯」中的「唯論文」相互建構,衝擊了國內大學的辦學道路。在洋排名、洋標準的導向下,部分國內大學跟在國外大學後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容易失去文化自信和自身特色。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坦言,世界大學排行榜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挑選學校,進行大學品牌運作,而不是用於指導大學辦學。
  • 「社論」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破除「唯論文」導向重在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全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項目評審、機構評估和人才評價中「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強調對科研成果實施分類評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此,雷朝滋在會上回應紅星新聞表示,要堅決破除高校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論的思想,並堅決要求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 「十不得」破除高校社科研究「唯論文」評價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國網北京12月15日訊(記者 劉佳)「唯論文」現象是近年教育部重拳治理的高校學術界痛點之一,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
  • 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科技部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 建立學術期刊「黑名單」
    原標題: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
  • 教育部發文破除社科領域「唯論文」不良導向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252篇文章   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重要通知,《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唯論文傾向開展治理。
  • 破除高校「唯論文」亂象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5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於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中新網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將管理和學術信譽差、商業利益至上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
  • _中國婦女報<20201209期>第4版:視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思維能力上的性別差異並不存在,我完全感覺不到,我覺得自己邏輯思維比形象思維更好,可能個體之間的差異要比性別之間的差異更大國家應出臺更多的政策,鼓勵、支持女性從事理工科領域的工作」□ 中國婦女報
  • 黑名單期刊發論文不得報銷,不唯論文數量,又一省發文破除「唯論文」!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210篇文章2020年09月11日,四川省科技廳官網發布公告,出臺 《四川省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具體措施(四川省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具體措施(試行)(徵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破除我省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改進科技評價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8〕37號)、《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來自小縣城的「大V」家教平臺_中國婦女報<20201214期>第4版:視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 記者 許真學 任然在一個縣級市,做一個面向市內2萬餘名小學生的網絡電臺,訂閱量能達到多少?5萬——這意味著,起初僅著眼紮根四川廣漢市,以「家教」為主要內容的網絡電臺,知曉度已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廣的網絡空間有了一批「鐵粉」。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破除「四唯」十條意見成全國先例 光明日報點讚山東省農科院
    近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提出的破除「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十條意見引起熱議。這十條意見被認為是全國科研單位中首個「破四唯」的實施細則。對此,8月26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第2版評論專版以《科研人才評價改革如何「立新」》進行點讚。以下為評論全文:
  •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
    問教丨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是破除「唯分數論」和「唯論文論」的具體探索 作者:熊丙奇 發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