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論文」!高校相繼出臺重磅文件

2021-02-19 青塔


























































































「破五唯」,是貫穿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關鍵詞。

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將中國學術界已高喊了多年的「破五唯」真正推向了改革的拐點

這一年,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發文:取消直接依據SCI論文相關指標對個人和院系的獎勵;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明確表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

各高校、科研單位也紛紛開始探索出臺評價細則,破除「SCI至上」。猛藥去痾,高舉「破唯」大旗的中國學術界已來到關鍵時間節點,或迎來重要變革。2020年,國家相關部委連續下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與《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兩個重量級文件。各大高校陸續跟進,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率先制定並發布了新的學術評價標準,改革舉動大刀闊斧,彰顯破除「唯論文」的改革決心。與此前的評價標準相比,此次兩所學校下發的新文件,改革之處主要體現在「突出師德考核」,「加大教學業績考量」和「改變科研評價方式」等三個方面,代表作評價、分類評價、同行評審等新鮮的概念也出現在了文件中。西北工業大學更是明確了具體做法:將引入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同行評審。與此同時,其他高校也紛紛釋放出了改革信號,許多高校校長及行政幹部在媒體上發表社論,各抒己見,從宏觀角度對政策的落地實施進行了補充。然而破五唯,破除SCI至上,應該立什麼?國家層面只說了要「做什麼」,卻沒有對「怎麼做」進行具體的指導。究竟應該怎樣評價一個大學教授的貢獻,怎樣界定一位學者研究的學術價值?更多的高校還處在改革的壓力與迷茫之中。不再唯SCI進行量化考評,我們怎樣評價一位學者所進行的研究的價值?有學者曾分享了他所在的研究組經歷的一次國際考評。從反饋回的評價結果來看,考評組主要圍繞著研究的重要性及影響,研究的創新點,5-10年間的研究潛力等等幾個方面進行學術評價,並十分注重研究的創新性和原創性,以及考評對象的研究工作與國際小同行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這是一項全世界都在共同探索的話題。英國新近修訂的「卓越科研評價框架」(REF)給出了一個答案。REF將學術工作分為四個大類學科,分類探討原創性的界定,並形成了一套可完整執行的科研成果原創性評價標準
然而,科研評價僅僅是一所高校進行人才評價的一部分,一所大學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科學的人才評價制度所要解決的問題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首先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學教授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一位大學教授?」
怎樣科學地評價一名大學教授,完整的經驗來自大洋彼岸。早在2014年,就有教授在個人博客中分享了美國某大學微生物系對於教師(Faculty)的分類評價標準。在美國,大學教師需要承擔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教學、研究和服務三個方面。而對於每一部分工作量的佔比,可以由教師自行協商制定個性化的方案,並可靈活調整,美國的大學不做強行要求。例如,教授A今年的工作量可能為教學25%,研究70%,服務5%,幾年後,這一方案可以調整為教學55%,研究40%,服務5%。根據自身情況不同,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年份的工作量佔比都可能會有所不同。每一年,學校都會將核定工作量為1-25%之間的記作A檔,26%-60%為B檔,60%以上為C檔。並根據各個部分不同的工作量,分別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以目前國內評價體系中較為忽略的教學為例,教學工作量認定為A檔的教師僅需滿足在「學生評估」和「教學手段」兩方面的評價就可獲評為優秀,而C檔的教師想要得到優秀的評價則需要滿足一些項目、會議、獲獎等方面的要求。從完整的評價標準來看,一名大學教師在各個方面的努力,上至發表論文,承擔項目、獲得科技獎勵,下至為學生尋求實習和聯合培養機會、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開發新的教學手段等等,都能記入考評,且每一項工作都能夠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
而論文發表、科研經費等等量化的數據指標,也是美國高校評價一名教師的維度之一,評價時也會作為參考。在科技發展的初期階段,效率為先,中國確實需要一種能在短期內讓具備一定科研生產效率的研究者脫穎而出,實現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數量的急劇增加的人才評價制度。如今國情發生變化,國家對於科技的需求發生變化。儘管改革之中阻力多多,但打破「五唯」這把「舊尺子」,已是勢在必行了。

相關焦點

  • 破除「唯論文」導向重在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全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項目評審、機構評估和人才評價中「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強調對科研成果實施分類評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 「社論」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這「五唯」問題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近些年引發了廣泛關注。今年2月,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指向的是科技研究中的「唯論文」問題。如今教育部的《意見》側重的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至此,破除「唯論文」在我國各領域的學術研究中都有了具體遵循。
  • 「十不得」破除高校社科研究「唯論文」評價
    教育部印發意見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中國網北京12月15日訊(記者 劉佳)「唯論文」現象是近年教育部重拳治理的高校學術界痛點之一,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
  • 縱橫談|破除「唯論文」 是一種及時的糾偏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重磅!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2月20日印發2月23日,科技部也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訂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
  • 如何破除高校論文「SCI至上」?7問答權威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人才評價制度不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嚴重」。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針對我國高校的科研成果,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在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近8千億元,而高校科研經費支撐起了我國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
  • 重磅!教育部發文破除社科領域「唯論文」不良導向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252篇文章   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重要通知,《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⑧不得將學歷、職稱等作為在教育系統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限制性條件。⑨不得多頭評價、重複評價,嚴格控制涉及論文的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⑩不得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各類機構發布的排行榜,不過度依賴以論文發表情況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排行性評價。同時,該《意見》要求,「正確理解破除「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正確看待SSCI、CSSCI等相關引文索引的作用與功能」。
  • 破除高校「唯論文」亂象
    ◎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5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於近日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破除論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 更不反對發表論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3日訊(記者 魏金金)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文件出臺背景、SCI論文及其相關指標作用、如何科學評價學術水平、具體保障措施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社科〔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 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2020-12-15 16 : 27 編輯:李佩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已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
    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社科〔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 教育部發文,破除高校哲學社科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正確理解破除「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正確看待SSCI、CSSCI等相關引文索引的作用與功能。,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已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不唯論文!指導學生獲獎、有創新性成果也能晉升教授?這些高校出招
    導讀 近年來,國家層面先後印發文件,治理當前教育評價中「唯論文」的現象,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很多文件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來源:科技日報、紅網、陝西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麥可思研究等。
  • 黑名單期刊發論文不得報銷,不唯論文數量,又一省發文破除「唯論文」!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210篇文章2020年09月11日,四川省科技廳官網發布公告,出臺 《四川省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具體措施(該文件主要目的在於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推動四川省的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該文件主要包括實施科技活動分類考核評價,強調不把論文(代表作)的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作為量化考核評價指標或主要的評價依據;實行代表作制度,數量不超過3篇,且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在論文發表方面,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
  • 破除學術論文「SCI迷信」 優化學術生態
    這顯然有利於引導高校教育和科研回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正軌上,更好地服務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SCI是美國創辦的科學引文索引,它只是一個分類資料庫,就如同圖書館內的圖書分類卡片,通過統計論文的研究領域、方向、被引用頻次,為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幫助。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如何破除「唯論文」?_中國婦女報<20201218期>第4版:視點
    □ 新華社記者 孟含琪 金津秀 王瑩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包括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以及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記者採訪發現,以論文作為學術評價指標在科研活動中盛行,一直在高校和科研界飽受詬病,導致科研學術界急功近利、學術不端等亂象。教育部出臺政策意見做出規範與引導,但「唯論文」如何「破而後立」,值得進一步思考。
  • 山東省農科院率先出臺意見破除「四唯」 沒有論文也可直升正高
    &nbsp&nbsp&nbsp&nbsp「單項成果轉化超過千萬元,沒有一篇論文也可直升正高!院屬單位年度考核,轉化績效突出、取得重大業績的實行『一票肯定』,不搞平均主義、求全責備!」日前,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向全體院屬單位和科研人員作出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