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學術論文「SCI迷信」 優化學術生態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破除學術論文「SCI迷信」

當美國人創辦SCI科學引文索引時,一定沒有想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學術界會對這個指標體系產生「迷信」般的高度崇拜。無論是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還是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中國學術界幾乎都要看SCI。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導致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的呼聲十分強烈。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文,提出今後將淡化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比如,在項目評審、人才評價中不再要求填報SCI論文相關指標,改為實行代表作評價;在職稱(職務)評聘中,不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判斷的直接依據等。這顯然有利於引導高校教育和科研回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正軌上,更好地服務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

SCI是美國創辦的科學引文索引,它只是一個分類資料庫,就如同圖書館內的圖書分類卡片,通過統計論文的研究領域、方向、被引用頻次,為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幫助。

SCI論文相關指標直接用於科研評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SCI的本質是文獻索引系統,並非評價系統,不能把SCI論文簡單等同於高水平論文。二是SCI論文引用次數反映的是論文受關注情況,不能對應創新水平和實質貢獻,「高被引」論文更多反映的是學術研究熱點,並不直接說明其創新貢獻。三是論文主要作為基礎研究成果的表達形式,SCI論文相關指標並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創新貢獻,不適用對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工作的評價。

破除唯SCI,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中辦、國辦先後出臺《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相關部門也對這一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開展了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

破除唯SCI,是建設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加快提升學術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為科研工作者營造潛心研究、水到渠成的創新氛圍,促進高校科技創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為追求,敢於啃硬骨頭,加強原始創新,加強長期積累和持續攻關,爭取實現重大突破。

需要提醒的是,破除唯SCI也需要實事求是,既不能只看論文,也不能不看論文。一方面,文件的出臺是為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破除的是論文「SCI至上」,並非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相反,我們鼓勵發表高水平、高質量,有創新價值,體現服務貢獻的學術論文,在國際學術界發出中國聲音。另一方面,科學評價學術水平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成果的產出形式是有區別的。針對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需要分別建立各有側重、更加科學的評價路徑。總之,評價科研成果,要看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不能只看SCI。

佘 穎

【編輯:王詩堯】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科技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高校學術生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斯文)2月23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要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淨化高校學術風氣。
  • 破除論文「SCI至上」,回歸學術的本質
    論文本身沒有罪,有罪的是利用和追求論文的人。人沒有底線,歸罪於客觀。論文,專著的問題多不多?教材的問題多不多?難道是為了社會公益,那麼多自費出版。論文是科研成果表達的重要方式,無論是基礎還是應用,那怕是實驗報告、結題報告、專利文件總需要寫,否則你如何表達,只是嘴巴說說,關係拉拉,專家?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此,雷朝滋在會上回應紅星新聞表示,要堅決破除高校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論的思想,並堅決要求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 破除「SCI迷思」,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相關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破除論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 更不反對發表論文
    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出臺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開展了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此次意見出臺,意在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小切口、大轉向,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實招硬招,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
  • sci發表論文能申請獎學金嗎-英輯學術
    sci論文的發表對作者個人的益處是非常大的,對於大學生來說,可以幫助大家順利畢業、評優,有同學問到sci發表論文能申請獎學金嗎?當然是可以的,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拿獎學金的必要條件就是發表學術論文,沒有論文獎學金就遙遙無期了,對於研究生博士生來說,發表學術論文不僅僅可以拿到獎學金,對自身學術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能夠在SCI上發表論文,作者本人的學術研究能力以及其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下面具體說說sci論文的發表技巧,想要以此申請獎學金的同學可以參考下。
  • 兩部委發文破除論文「SCI至上」 專家:需警惕關係、人情影響學術評價
    ▲教育部網站截圖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光明時評:破除SCI崇拜 回歸學術初心
    作者:王曼倩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強調,要逐步規範學術論文指標,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等僅作為評價參考,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
  • Sci-Hub:免費下載科研學術論文
    簡介Sci-Hub(http://sci-hub.tw)是目前已知的第一個提供大量付費學術論文免費下載功能的網站。使用者不需要註冊、訂閱或付款,就能夠免費使用原本存放在付費資料庫的論文文章,並提供搜尋原先出版社網站內的文件檔案服務。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教育部: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
  • 生活經濟學專欄:破除SCI期刊的迷信,何時建立我們自己的標準?
    進一步說明,此次國家相關部門聯合破除SCI 的迷信是非常正確的,真的是懸崖勒馬啊!我們陳述一下此次出臺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此意見指出: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 郭東明:讓SCI論文回歸學術初心,構建中國特色的論文評價體系
    為了扭轉這種勢頭,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其目的就是破除「SCI至上」,使學術評價回歸正確的發展方向。眾所周知,科學活動的本質和目標是發現未知世界的規律,並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知識體系,其評價標準是真理性。
  • 破除論文「SCI至上」!教育部、科技部發文提明確要求
    教育部科技部印發意見要求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 科技部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 建立學術期刊「黑名單」
    原標題: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
  • 關於破除論文「SCI至上」,南大校長怎麼看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在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方面,提出了十條具體意見。  如何探索更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一起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的解讀文章《探索更加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 如何破除高校論文「SCI至上」?7問答權威解讀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小切口、大轉向,拿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實招硬招,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其次,是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的呼聲十分強烈。再次,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
  • 常規學術搜尋引擎介紹和SCI論文資源獲取方法
    前面投必得學術分享過sci-hub、GeenMedical、文獻小鎮、Scholarscope插件、Sci-Hunter軟體等很多文獻檢索方法。這一期,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些常規的學術搜尋引擎和SCI論文資源獲取方法,旨在幫助大家,尤其是剛入學的研究生找到免費獲取SCI論文的方法,也是對上述已分享內容的補充。
  • SCI論文與sci會議論文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來說說會議論文,會議論文是在學術會議上宣讀的文章,與期刊論文最大的不同就是發表載體的不同,近些年,國內有不少作者選擇發表會議論文,會議論文比期刊論文發表相對容易一些,但爭議一直存在
  • 論文「SCI至上」是個笑話!破除論文「SCI至上」隱含大智慧!
    這也是一個檢索工具,便於科研人員查閱相關論文和進行分析研究,可是卻被一些人當成了評價工具,一度被國內的學術圈架上了神壇。近年來,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關指標,已經成為學術評價、學科評估、高校排名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核心指標。
  • 破除「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論文
    目前,科研領域某些人員過度追求SCI相關指標,導致 「SCI至上」或 「唯SCI」 的扭曲現象並不能說明SCI這個中性科研工具的原罪,而是因為沒有與時俱進地優化和合理限制SCI這個客觀量化工具在高校科研評價體系中的定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