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出生缺陷的建議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
出生缺陷是指嬰兒出生時就存在各種身體結構、智力或代謝方面的異常。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00萬出生缺陷嬰兒誕生,85%是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是出生缺陷高發國家之一。出生缺陷監測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約有20萬-30萬肉眼可見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後數月和數年才顯現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120萬,約佔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
在我國,隨著衛生狀況和生育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嬰兒死亡率呈下降趨勢,而出生缺陷所造成的胎兒和嬰兒死亡比重在逐漸增加,出生缺陷已成為我國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出生缺陷兒都會留有殘疾,嚴重地影響著將來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國每年因神經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先天愚型的治療費超過20億元,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費高達120億元。
我國甲狀腺功能低下發病率約為1/3000,苯丙酮尿症發病率約為1/11000,先天性聾兒發病率為1—3‰,僅以上3類疾病每年出生的缺陷兒童約為3萬多人。而這些患兒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可以極大改善其生活質量,減少智力或聽力殘疾,減輕社會經濟負擔,尤其是對貧困家庭和農村地區患兒的治療救助無疑是雪中送炭。
總之,我國出生缺陷的現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突出社會問題。出生缺陷嚴重影響我國出生人口素質,關係到民族興衰與國家未來。造成出生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營養不良、職業危害因素造成對女工身體的損害、近親婚育等。因此,出生缺陷預防是一項多領域、跨部門的社會工程。我國2002年頒布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該行動計劃推動了我國控制出生缺陷工作,取得了成效。但我們在調研中也了解到,由於該行動計劃是由衛生部和中國殘聯聯合頒發,對發動其他各相關部門參與、支持此項工作的力度明顯不夠。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完善工作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控制出生缺陷工作的領導,將預防出生缺陷和殘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衛生、殘聯、計生、民政、財政、宣傳等部門的職責,建立起一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長效運作機制。
二、採取有效措施,實施三級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出生缺陷
採取有效措施,建立三級預防,是減少傳染病母嬰垂直傳播,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有效途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手推動工作:一是免費實行孕前專項檢查,減少傳染病的母嬰垂直傳播。一級預防為孕前。孕前免費為男女雙方做B肝和梅毒檢測。通過對目標人群B肝和梅毒的檢測,發現陽性人群,及時阻斷夫妻、母嬰間的傳播。二是免費實施產前「唐氏綜合症、神經管畸形」兩病篩查,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二級預防為產前。在孕婦懷孕中期免費篩查「神經管畸形」、「先天愚型」及其他「染色體異常」的高危人群,及時發現胎兒畸形,並採取終止妊娠措施,控制缺陷兒出生。三是建立缺陷兒童救助機制,提高兒童生命質量。三級預防為產後。通過對新生兒的篩查,檢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並有效幹預,以減少智力、聽力等損害,提高兒童生活質量。實行部分經費資助,以支持其積極治療,改變其生命狀態,爭取良好轉歸。
三、加強婦幼保健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婦幼保健體系
婦幼保健工作作為公共衛生的一部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加強婦幼保健工作體系建設,確保各級婦幼保健機構、人員、經費、職責的全面落實,發揮婦幼保健的群體網絡優勢,規範開展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以控制特殊人群的傳染病危害和出生人口缺陷。
四、加強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動員目標人群的廣泛參與
採取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婚前、孕前、產前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妊娠傳染病和出生缺陷的危害,知曉其簡便、有效的幹預方法,最廣泛地發動目標人群積極主動參與。通過廣泛的宣傳,使社會各界關注、參與、支持這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性事業,有效減少傳染病的母嬰危害,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