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
李素潔,長沙市長郡中學校長。正高級教師。湖南省第11次黨代會代表、長沙市第14屆、第15屆人大代表及教科文衛委員。榮獲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全國科教先進校長。長沙市首批名校長工作室首席名校長和長沙市農村工作站首席專家。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FFB108107) 「基於現代學校制度下的中小學校管理創新研究與實踐」近十項國家級或省級課題。
文/ 李素潔(長沙市長郡中學)
長沙市長郡中學創建於1904年,是當時湖南長沙第一所府屬公立學校。1912年長郡公學首任校長彭國鈞,制定「樸實沉毅」校訓。1928年,著名教育家王季範任長郡校長,提出「成材必先成人」的育人主張,教導學生「明大義而有專長」。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學校積極推行「只只螞蟻爬上樹」的全員育人理念,「五個輪子一起轉」即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藝術體育、勞動技術和心理素質五種素質並舉的全面育人理念。
近年來,學校頒布了新的《長郡中學章程》,提出了「尊重個性,喚醒自我,激發潛能」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愛生活,善求知,憂天下,有作為」的育人目標,通過整合與優化學校的三大課程體系,培育學生21世紀核心素養,全面推進和落實立
文化知識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學校通過構建基礎型課程,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最基本的要求,讓學生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在夯實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強化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使學生發展成為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完整之人。
基礎型課程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基礎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課程。學校的基礎型課程分為國家必修課程(綜合實踐課程除外)與校本必修課程兩大塊。一是開齊開足國家必修課程,全面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特別是堅持開齊開足音樂、體育、勞動技術等課程,為培養完整的人提供課程基礎。二是注重國家課程的校本二次開發,如在體育模塊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大課間,開發了中華傳統武術的校本必修課程,該課程在全國中學生武術進校園活動中得到國家體育總局領導的高度評價;音樂開發了合唱校本必修課程;學校還自主開發了《成長導航》《湖湘文化》《長郡講壇》等校本基礎型必修課程,《成長導航》以心理健康知識和人生規劃為主要內容,《湖湘文化》以湖南鄉土文化為主要內容,《長郡講壇》以理想前途教育為主要內容,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和特色化的過程中,既夯實了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又給學生打上了長郡的精神烙印。
學校通過全面夯實學生的文化知識,為立德樹人提供了原生態的文化土壤。隨著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立德與增智共生,教書與育人互動,知識與素養諧行」的育人環境。
榮格說,一切文化最終都會沉澱為人格,學生經過三年的打磨,「基礎知識紮實,積極進取穩實,自律自主務實,互幫互助踏實」逐漸成為長郡中學學生的集體人格特徵,老百姓說「長郡的學生一眼就能看出」是對長郡學子已由知性之人升華為德性之人的最樸素評價。近年來,在長沙市教學質量綠色評價中,學校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負擔不重,各項指標均有幸獲得優秀等級。
學生自主發展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學校在「尊重個性,喚醒自我,激發潛能」的辦學理念指導下,通過構建拓展型課程,為學生搭建自主發展的平臺,踐行生本理念,實現個性發展。
拓展型課程主要指以基礎型課程為依託,向興趣和潛能領域發展的,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其主要任務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學校的拓展型課程,分為課程選學生類和學生選課程類兩大板塊。
課程選學生類,主要是指教師選擇各學科的優秀學生,以開設拓展課程為平臺,積極培養創新拔尖人才,這類課程包括科學類的數、理、化、生、信息等學科奧賽與科技創新培訓;人文類的語、英、政、歷、地等學科的各類競賽培訓;藝術類的美術、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團等培訓;體育類的田徑、桌球、籃球、羽毛球、武術、健美操等培訓。學校通過制訂《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機制和制度》,為拓展型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學生選課程類,主要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愛好自由選擇由學校組織教師自主開發的152門選修課,這些課程組成了長郡中學的「選修課超市」。該類課程主要服務於學生的興趣培養與自我發展需求。
豐富的拓展型課程為學生的自我建構和自主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從拔尖型人材的培育到全體學生的興趣特長的培養,每一位長郡學子,都可以發現自己新的生長點與興奮點,潛能得到充分激活,成長內驅力更為強大。
自主發展的理念與實踐,促進了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深化。在學科奧賽、人文競賽、藝術、體育等領域,學生脫穎而出。2018年,楊懋龍和陳江倫雙雙榮獲第30屆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付兆瑢榮獲第19屆亞洲物理奧賽金牌。在湖南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學校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隊均有幸獲得湖南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交響樂團、合唱團分別以小組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全國展演活動資格。2015屆校友顧藝璇就是一名在學校的藝術節中被發現和培育出來的藝術特長生,她以一首《笑之歌》徵服了評委,成為當年北大在全國招收的3個聲樂類特長生中的一個並獲得北大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冠軍。2018屆校友張藝璇,在央視大型科普益智節目《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中,以腦洞大開構想的未來建築——樹屋,獲得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等評委老師們的點讚,闖入全國四強,被北大自主招生錄取。
社會實踐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學校通過構建活動型課程,全面激活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引導學生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錘鍊綜合素養,內化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使學生發展成為具有理想信念和敢於責任擔當的人,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
長郡中學踐行「一切活動皆課程」的活動理念,堅持「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對象和定評價」的五定原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出發,建構了系統的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常態化推進活動課程的實施。
學校將活動型課程分為校本必修類和校本選修類,校本必修類有:「三走進」即「走進軍營、走進農村、走進職場」和「四大節」即「體育節、藝術節(音樂+美術)、科技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勞技科技)、人文節(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心理)。校本選修類有:「五大研學行」活動課程,即探究自然奧秘的綠色研學行(生物組)、感悟中華文明的人文研學行(語文組)、拓展國際視野的異域研學行(英語組)、參觀革命老區的紅色研學行(校團委)、體驗湖湘文化的春秋研學行(年級組);「六大學生社團」活動課程,即社區義工社,澄池文學社、覺園記者站、校紅十字會、模擬聯合國、HUNK樂隊等社團,各社團均配有兼職指導教師。學校將這些校本活動實踐型課程與國家必修課程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知行合一,錘鍊綜合素養,內化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學校用鮮明的價值引領,形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大德育主題序列。堅持了12年的「走進新農村」,每年暑假,全體高一學生分赴十幾個實踐基地校,深入到當地參加農業勞動,體驗農村生活,針對精準扶貧、環境保護、文物建築、非物質文化等多項課題展開深入調查與研究。2009年,原教育部陳希副部長在觀看了長郡中學的社會實踐匯報後,評價為「了不起的學校,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堅持了25年的「綠色之旅」生物夏令營,不僅培育了一大批生物學愛好者和生物奧賽獲獎選手,還為學校製作和積累了千餘件標本,「長郡中學生態標本館」現已成為生物科普、活動育人的成果展示基地。2018年,學校《重引領、固平臺、強自主》入選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
在國際形勢日益複雜多變的今天,如何培育好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決定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長郡中學將不斷深化課程建設,以三大課程為經、以各個學科為緯、以培育核心素養為本,與各兄弟學校一道,為教育強省和全力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而不懈努力。
長沙市長郡中學系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1904年由長沙知府顏鍾驥創建,始稱「長沙府中學堂」。
學校堅持「尊重個性,喚醒自我,激發潛能」的辦學理念,確立「愛生活,善求知,憂天下,有作為」的育人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各項評價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
學校先後獲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全國群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等數十項光榮稱號。
長郡中學積極助推新時代教育均衡發展,彰顯名校責任擔當,現已發展成為擁有三十多所加盟校的基礎教育集團,通過高中、初中、小學課程發展中心,實行集團內學校教學資料、教學計劃、教學檢測、教學評估、師資調配五統一。長郡的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壯大,長郡品牌內涵更加豐富,長郡教育的影響更加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