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學生們的寫作進度,犯了哪些語法錯誤,老師通過系統可以輕鬆查閱到。 長沙晚報記者 舒文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舒文 )長郡中學高二10班的周舵同學前日在學校上了一堂新潮的英語寫作課:老師布置作文後,「嗒嗒嗒……」他和同學們快速敲打著筆記本電腦鍵盤,不一會,誰最先提交作文,犯了哪些語法或者拼寫錯誤,誰的作文寫得最好,得分多少等統計分析信息,立馬呈現在教室的大屏幕上。英語老師只要在網上輕點滑鼠,就可以精準得知學生掌握情況的大數據,再根據結果調整教學。 這是記者近日在長郡中學與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長沙市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優秀課例展示研討活動看到的一幕。
課堂好幫手提供精準大數據
這種快捷準確的教學得益於長郡中學去年引進的信息化技術——批改網。作為該項技術的引進人,長郡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陳春華向記者介紹,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然而對於傳統的英語教學來說,批改學生作文是一件比較耗時的工作。如何快速且高質量地批改英語作文,一直困擾著老師們。
「仔細批改好一篇作文平均要花費5分鐘,那麼全班50多名學生的作文批改下來通常要四五個小時,為了及時講評作文,我不得不快速評閱,然後以插標的方式收集學生的錯誤。」陳春華說,如此一來,質量得不到保證不說,還難免誤判。自這項新技術引入到了傳統教學中後,陳春華如同多了一個智能好幫手:學生一邊在線寫作文,這個好幫手一邊幫她統計分析學生犯了哪些錯誤,哪類錯誤最多,還實時打了分,全班同學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能馬上分析出來,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對於機器改好的作業,老師只需進行二次批改,檢查語句銜接等主觀性的內容。
對於這種智慧課堂,學生們也樂於接受。「我們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批改評分,激發了我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周舵同學說。
智能批改會否取代教師?
引進信息化技術進校園輔助教學,這只是長郡中學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校園的一個縮影,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接受長沙晚報記者採訪表示:「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大趨勢,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改良學習和教學方式,這在未來會有一個爆發期,甚至會打破學校常規共性的教學,變為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
在李素潔看來,智能批改技術只是輔助傳統課堂的手段,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數據準確,便於老師改良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劣勢是不具備老師整合、歸納、提煉的能力,這是智能技術很難做到的。「如果將一堂課全部交給計算機肯定會產生很多麻煩。因此也不可能取代傳統課堂,也不可能取代老師。」
對此,陳春華也表示贊同,她說,人的思維是360°,再智能的批改技術也會有局限性,比如,在批改系統裡,當作文達到一定分數後,無論學生怎麼改,都無法讓分數變高了,這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瓶頸。
批改網湖南省運營中心主任徐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批改網相當於教學CT,會延伸教師的視力和大腦,輔助老師將課堂變得更高效,就如同醫學CT不會取代醫生,在線教育也只是輔助教學,而不是取代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