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徐傑
有山有水有梅花的十梅庵公園,如今正在悄悄地換顏升級中。28日,記者探訪發現,海綿措施建設等基礎施工正如火如荼進行,作為島城目前規模最大的山體公園海綿化改造項目,十梅庵公園將充分利用梅花、水系、山脈地勢等元素,打造圍湖臨水棧道、親水平臺,增設8處賞梅點等,打造山水相依的梅花主題景區。據介紹,該項目預計2019年4月份完成海綿化改造,2019年底竣工開園。
十梅庵公園海綿化改造升級
十梅庵公園位於文昌路以東,老虎山北麓山坡,佔地面積80.9公頃,處在李滄區的交通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總佔地面積110公頃,最高海拔208.3米,最低處39.8米。由於公園原有的景點園區內道路年久老化、兩處大型水庫防洪設施不足,沒有配套公廁和停車場,功能性嚴重不足,周邊居民對公園改造的需求日益強烈。今年6月份,李滄區以海綿城市改造為契機,及時啟動了十梅庵公園海綿改造工程。
28日,記者來到十梅庵公園海綿化改造的施工現場時,工人們正冒著嚴寒進行基礎施工。李滄區建管局園林科負責人袁剛玉介紹,該工程目前正在進行地形整理、擋牆砌築、海綿措施建設等基礎施工,預計2019年4月份完成海綿化改造,2019年底工程整體竣工開園。他告訴記者,十梅庵公園海綿化改造的內容包括:結合原有地形地貌增設雨水花園、植草溝、生態旱溪、臺地花田等海綿措施,同時修建登山園路、新增健身休閒廣場和兒童活動區、配備健身活動器械、設置景觀小品、完善照明、綠化補植、景觀亮化及完善附屬設施配套等。
打造山水相依的梅花主題景區
「這也是青島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山體公園海綿化改造項目,總面積約有3個象耳山山體公園的大小。」袁剛玉介紹,除了規模較大以外,十梅庵公園的海綿化改造還有一些獨到的特點。首先就是梅花這一元素,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梅花園林,十梅庵每年梅花開放時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海綿化改造中,梅花元素將被充分發揮,在現有的梅園區域之外,引進多種花期交錯的梅花品種,配置8個賞梅點,讓梅花的花期能接連起來,方便市民遊覽。並結合公園內禽鳴苑、書畫院、碑林等人文景觀,建設有「十梅枝頭禽鳴啼,朵朵梅開淡墨痕」意境的梅花主題景區。
與大多數山體公園不同的是,十梅庵公園還有豐富的水元素,山頭周邊分布著四清水庫、羊欄頂水庫等4座較大規模的水庫。在海綿化改造工程中,這些水元素也將被充分利用起來,打造既有青山、又有綠水的「山水園圈」工程。項目施工方負責人馬喜龍帶著記者來到正在施工的四清水庫岸邊,幾臺大型機械和多名施工人員正在水庫岸上忙碌,圍繞水庫四周已經建好了兩排整齊的立柱。「這些立柱是用來鋪設臨水木棧道的底座,圍繞水庫一圈下來,木棧道的長度約有900米。另外,我們還將建設一些親水觀景平臺。」馬喜龍說,他們還將根據水系湖泊、山脈地勢,藉助海綿生態景觀,把以往雨季中沿著山體地勢流走的水,「改道」引入水庫中,循環利用起來。
「山水園圈」工程讓環境更富品質
記者了解到,為打破北方山體原生植被顏色單調、林木季相單一、缺乏景觀色彩效果的等局限性,在十梅庵公園海綿化改造中,還將增植超過萬株色相鮮明的樹木,形成色塊相接的視覺美感。「這些改造項目都是按照『自然保護、生態修復、低影響開發』的設計原則和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對山體公園進行生態修復和全面整治。」袁剛玉說,他們希望通過這些整治項目,打造出一個集登山健身、休閒旅遊、自然生態、人文、科教功能的十梅庵風景區。
近年來,李滄區以改造建設促城市更新,以美麗行動提升城區面貌,對轄區多處公園綠地實施了各具風格的改造方案。圍繞「治山、治水、治園、治路」實施「山水園圈」工程,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先後啟動了象耳山公園、樓山公園、老虎山公園、十梅庵公園、牛毛山公園、坊子街山公園、煙墩山公園7座山體公園改造工程。街角巷尾和居民樓周邊增加了眾多獨具特色的「口袋公園」,為居民休憩、娛樂提供了活動場所,也讓城區的環境更富有品質和魅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