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紅利消失了?國家統計局:2018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數量多於...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1月21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全年中國人口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數雖然繼續維持在1500萬人以上的水平,但已比2017年1723萬的出生人口有較明顯的下降。與此同時,2018年人口出生數也創下了1961年之後的最低水平。

2018年新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了200萬,不少人產生了這樣的印象:2016年推動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新生人口增加紅利,是否在現階段已經完全釋放?

對此,1月23日,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在統計局官網撰文表示,2018年,我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數和比重明顯高於一孩。

圖片來源:新華社

育齡婦女出現明顯減少

就各界普遍關心的「出生人口下降200萬是否意味二孩紅利已消退」的問題,李希如表示,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首要原因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

李希如介紹,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當前我國育齡婦女減少,歸根結底是晚婚晚育趨勢所造成的。由於產婦年齡越大,成功生產的機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會下降。因此初婚初育年齡的上升,會導致育齡婦女人數出現收縮。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高等教育普及和城市化程度提升,中國居民初婚年齡在近40年來持續提升。如1980年通過的婚姻法將法定結婚年齡由此前的「男20歲、女18歲」調高至「男22歲、女20歲」。而到2016年,時任原國家衛計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向媒體披露,目前我國初婚年齡已上升至25歲。

而在一些發達地區,初婚年齡甚至已上升到了30歲以上。例如,據江蘇省民政廳2018年1月發布的數據,2017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江蘇13個市的平均初婚年齡都達到30歲以上。

李希如表示,由於「全面兩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效應有所弱化,二孩生育趨於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於上年。

不過,雖然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從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看,仍高於「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水平。

國務院參事、人口問題專家馬力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之前,我國積累了一批有生育二孩需求但還未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這一部分需求大約會通過約5年的時間釋放完成。

為生育提供保障的系列政策漸次落實

在討論二孩效應是否已經完全釋放的同時,各界都沒有否認的是,2018年出生人數的確比上一年出現了明顯下降,而人口老齡化趨勢也對整體的人口結構健康發展造成了挑戰。

李希如指出,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預計今後幾年還將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為了「對衝」老齡化衝擊,最佳的方案依然是保障整體生育水平的平穩健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一系列為生育提供保障的政策漸次落實。

例如,自今年1月1日起落地的個稅改革政策明確,子女從滿3周歲至教育結束,不論處在什麼教育階段,不論是在中國境內還是境外接受教育,均可按照每個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的標準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此外,《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也自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其中明確,中央制定計劃生育扶助保障補助國家基礎標準,獨生子女補助標準提高,這也意味著此前實施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將統一於國家基本標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斷增高,補貼形式由中央安排。

而針對「幼教貴、幼教難」問題,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對沒有規劃小區配套幼兒園或規劃不足,或者有規劃但建設不到位的,要求各地嚴格依標配建幼兒園,通過補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換、購置等方式予以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衛健委:2018年出生人口二孩佔50%左右,性別比繼續穩步下降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已滿三年,國家衛健委透露,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其中二孩佔比保持在50%左右。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簡稱《公報》)日前正式發布。
  • 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達1786萬 二孩及以上佔比超45%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昨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外表示,去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此外,二孩及以上佔出生人口比重超45%。  此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而2015年的人口出生率則為12.07‰。  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佔比大幅提升。2016年的出生人口達到了1786萬,是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最高的年份。
  • 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中二孩超800萬
    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昨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對外表示,去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此外,二孩及以上佔出生人口比重超45%。  此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而2015年的人口出生率則為12.07‰。  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在育齡婦女總量下降500萬左右的情況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出生佔比大幅提升。
  • 【關注】我國二孩出生數超過一孩,為何年輕人連一孩都不想生了?
    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司司長李希如介紹,2017年全年,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這是自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二孩出生數超過一孩出生數的情況。
  • 2017年二孩出生數量繼續增加 佔出生人口比重超過一半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較大規模。其中,二孩出生數量繼續增加,佔出生人口比重超過一半。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孩出生的人數和比重不斷上升,說明全面兩孩政策穩步實施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
  • 2017年二孩數量比2016年增加162萬 佔出生人口比重過半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劉會民)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小幅減少,但依然是2000年以來歷史第二高值。其中,在一孩出生數量下降較多的情況下,二孩出生數量繼續增加,佔比超過一半。
  • 中國人口紅利減弱:2018年出生率創歷史最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增人口數量較上年減少,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出生率創歷史最低,60周歲及以上人口佔比創新高,勞動人口數量也出現首次下降。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比2017年新增人口737萬減少200多萬。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2017年出生人口約為1723萬,2016年約為1786萬,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
  • 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1758萬人 二孩佔比過半
    對此數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解讀稱,全面二孩政策效應逐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保持平穩。但記者對比發現,與2016年相比,2017年我國新生嬰兒數減少了88萬。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2016年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1846萬,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二孩及以上佔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過45%。
  • 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 二孩佔比在50%左右
    摘要 【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 二孩佔比在50%左右】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二孩佔比保持在50%左右。
  • 統計局: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減少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2018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比2017年微增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13‰,略升0.0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下降1.51個千分點。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表示,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
  • 「全面二孩」效應消失 十大「生不動」原因戳中你了嗎?
    報告指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浙江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大幅提高,但生育高峰期很快於2017年到來,早於政策出臺時的預期。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達67萬人,粗出生率為11.92‰,2018年開始常住出生人口明顯回落。同時,自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浙江的二孩出生比例在明顯提升後趨向穩中有降。
  • 中國人口報告上遞決策層 建議立即放開全面二孩
    人口政策的重大轉折必然要發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認為中央已經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和嚴峻性。」上述知情人士說。  中國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底,才實現了從雙獨二孩到單獨二孩的轉變。根據國家統計局歷年的人口抽樣調查,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就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4左右,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生育水平,一個婦女一生只生1.4個孩子。
  • 2016年新生兒中二孩及以上佔45%
    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多增191萬人。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兩孩」政策落地一年來進展情況。根據衛生計生系統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我國新生兒分娩數為1846萬人,是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最高的年份,其中二孩及以上佔比超過45%,與2015年持平。以北京為例,去年全市28萬名新生兒中,三成是「二孩」。
  • 全面二孩政策將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說,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年輕勞動力出現急劇萎縮,同時養老負擔加大。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有所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1687萬人,比2013年增加47萬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個千分點。
  • 國家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減幅在下降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7日電 國新辦17日就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會上表示,儘管出生人口是在減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是很大的。有媒體問: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0.48‰,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的數值,請問這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這和2016年放開全面二孩之後,人口出生率依然有下降趨勢,請問中國政府應對這樣的情況將採取什麼措施?
  • 不管一孩二孩 產假增至158天
    1月20日上午閉幕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這標誌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配套規定在我省正式實施。修訂的條例有哪些亮點?全國二孩政策實施後,對我省醫療、教育資源有哪些影響?針對全面二孩,我省制定了哪些配套政策?
  •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經濟學思考
    【關鍵詞】「二孩」政策 經濟學 人口紅利 劉易斯拐點【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從1979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實行了37年。與當時擔憂「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國的人口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紅利消失、性別比失調等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依照慣性,國家統計局應該會公布2014年出生1640萬左右,死亡980萬左右,增加660萬左右人口,人口總量約為136700萬;但是其中出生將有20%左右水分,死亡卻漏報幾十萬。因此,本報告近期的人口總數將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要少,死亡人數比統計局公布的要多。
  • 國家統計局: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8日舉行的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此前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1786萬人。2017年出生人口數量比2016年有所下降。
  • 「全面二孩」效應消失,這十大原因導致「生不動」
    報告指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浙江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大幅提高,但生育高峰期很快於2017年到來,早於政策出臺時的預期。2017年常住出生人口達67萬人,粗出生率為11.92‰,2018年開始常住出生人口明顯回落。同時,自2014年「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浙江的二孩出生比例在明顯提升後趨向穩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