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交通也發達,不少遊子趁著中秋節放假三天,從天南地北趕回了老家。
和家人賞月,共度團圓之餘,也有不少人抽時間和多年不見的髮小、同學小聚了一下,把酒言歡,共憶往昔。
不過,大家進入到社會之後,發生的變化是巨大的。聚會的時候,在發小、同學面前過分擺譜兒,教訓慘痛。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中有個鹹陽人公孫述,自封為輔漢將軍兼領益州牧,後與劉秀同時稱帝。
公孫述有個發小,叫隗囂,當時跟著隗囂在甘肅一帶進行武裝割據。隗囂就派馬援前往成都窺探公孫述虛實。
馬援與公孫述倆人小時候住在一個胡同裡,關係非常好。聽說讓自己去發小那裡出差,馬援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馬援的算盤可能是這樣的,先和公孫述敘敘舊,然後給發小出出主意,順便透露透露隗囂這邊的情況。
沒想到的是,自己剃頭挑子一頭熱了。馬援本以為公孫述一見到自己就會抓住自己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結果呢,人家公孫述擺出了「成家」皇帝派頭。甬道旁衛士如林,大殿下刀光劍影,一切都是公事公辦。
不過,也不能說公孫述不念舊情,他專門命人替馬援趕製新衣服、新帽子,然後大擺筵宴,準備招待馬援。
為了招待老友,還特意搞了個隆重的宗廟祭祀儀式,並在儀式上為馬援設置了舊交老友的座席,以示恩寵。
儀式後,公孫述表示,準備封馬援為候,任命他為大將軍。馬援的親信們都認為馬援應該留下來替公孫述做事。
馬援卻不這樣想,他開導他們說,現在天下大勢難料,公孫述卻不像周公那樣「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反而喜歡裝腔作勢,他的那副形象和做派就像戲臺上的木偶、廟裡的土偶。這樣的人如何留得住有識之士!
於是,馬援辭別公孫述返回天水,對隗囂說,公孫述不過是一個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而已,我們還是投奔劉秀吧!
於是,隗囂又派馬援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洛陽覲見劉秀。結果呢,馬援遞上介紹信很久之後,才見到劉秀。
不過,劉秀沒搞公孫述那一套,既沒有大擺筵宴,也沒有刀槍劍戟,反而穿得很樸素,頭上就裹了塊頭巾。
劉秀一看見馬援進來就笑著迎上去,說:「先生遊走在兩個皇帝之間,忙得不亦樂乎!直到現在我才有幸見到先生,慚愧慚愧。」
馬援也不敢擺譜了,連忙跪下磕頭,說:「當今之世,不僅君主要挑選臣下,而且臣下也要選擇君主。
我與公孫述是同鄉兼發小,前些時候我到成都,公孫述擺好了皇上的架勢才召見我,那譜兒擺得大的不行。
今天,我前來覲見,陛下一不召集大臣,二不衛士如林,您怎麼知道我不是刺客呢?敢如此隨意的接見我?」
劉秀聽完,哈哈大笑,說:「先生不是刺客,說客而已。」劉秀一番話,霸氣側漏,當即折服了馬援。
馬援說:「當今天下稱王稱帝者數不勝數。但我一見到陛下才知道,皇上就是皇上,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
從此以後,馬援心甘情願的為劉秀驅使,西破隴羌,南徵交趾,北擊烏桓,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那個公孫述呢?後來被劉秀手下大將吳漢滅了滿門。由此看來,怎麼對待發小同學,還真是門學問啊!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