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上著名的「ABC猜想」

2020-12-13 天極網資訊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著名的「ABC猜想」究竟是什麼鬼?

 

    提到「ABC」,你會想到什麼?沒錯,它們是國人學習英語的入門級字母;現在,大家也會用它來戲稱出生在美國的中國人(American Born Chinese);但是,如果你立即想到的是中國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簡稱ABC),我只能問候您:農行的員工,您吃了沒?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數學上著名的「ABC猜想」,保證你看了不是似曾相識的輕鬆,而是不知所云的頭疼。那麼,什麼是「ABC猜想」呢?

    簡言之,這是一個有關素數間關係的問題。

    素數,大家都很熟悉,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沒有別的因數。我們知道,很多正整數可以分解為其他數的乘積,比如9=3×3,6=2×3等等,這些是合數。但是像11、13、17、19等這些數就做不到上述分解,它們就是素數。若是說兩個數互素,指的就是兩個整數在素數分解中沒有公共的素數因子,比如6=2×3和55=5×11,則稱6和55互素。

    對於數論來說,素數是核心概念,「梅森素數」、「孿生素數」等都有著各自的性質和應用,當然這是後話,繼續回到「ABC猜想」上來。定義了合數、素數,相信大家對「數學中所有大於1的正整數都可以分解為素數的乘積」這一說法,應該沒有異議:合數自然能分解,素數可以看作自己的分解(1乘以它本身)。

    這裡還需要弄明白一個概念——無平方因子數,這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所謂的無平方因子數,就是一個不能被任何整數的平方(除了1以外)整除的數。舉個例子,15和19就是無平方因子數,而16和45卻不是,它們分別能被16(即42)和9(即32)整除。

    當一個數n不是無平方因子時,我們作如下處理,提取其「無平方因子」——rad(n),即用n的素數因子相乘得到最大無平方因子數,比如rad(45)=3×5=15。

    

    至此,準備工作結束,接下來進入正題:

    既然名曰「ABC猜想」,那麼肯定有3個整數A、B、C,先考慮它們三者的乘積,記作ABC,再提取個乘積的無平方因子部分rad(ABC),此時我們選取A、B、C中較大的一個數值和rad(ABC)比較大小。舉個例子,假如A=16,B=17,因此C=33,rad(ABC)=2244,2244遠遠大於33,再找一些其他的數字來,你會發現出現了相同的結果,這是規律嗎?或者就是定理,這麼想你可就錯了,反例不僅存在而且有無窮多個,比如令A=3,B=125,C=128,rad(ABC)=30<125<128,這時的結果和前例恰恰相反。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不知所云?研究這樣一個正反都成立的式子,數學家這是想做什麼?不要著急,「ABC猜想」現身:數學家們猜測,如果把rad(ABC)放大一下,用它的一個大於1的r次冪來替換(r只需要大於1,哪怕只大一點點,1.00000...0001都行),這時,會不會發生點兒什麼變化呢?即使不一定會大於A、B、C三個數字裡面最大的那個,但是會把反例的數目控制為有限多個。

    「ABC」猜想對於數論研究者來說意義重大,但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點難以理解,就像跟一個17世紀的普通人講解牛頓慣性定律一樣。這一猜想是由大衛·麥瑟爾和約瑟夫·厄斯特勒在1985年分別獨立提出的。儘管沒有費馬大定理知名度高,但它有自己的獨特作用,如果「ABC猜想「得到證實,將一舉解決眾多著名的丟番圖問題,這其中就包括「費馬大定理」哦。

    作者:張連敏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趣味數學 | 什麼是abc猜想?
    abc 猜想在數學界有著重要意義,很多著名猜想/理論都是它的推論,如費馬大定理、比爾猜想、Mordell 猜想以及孿生素數猜想等。這個猜想在數論中的地位很高,幾乎與黎曼猜想齊名。那麼,究竟什麼是ABC猜想,小編找到了來自「遇見數學翻譯小組」 的視頻—《abc Conjecture》,各位可以先看看:再來解釋下。首先,abc是三個互質的正整數,且c=a+b,所謂互質,是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在這我給各位舉幾個例子5+16=21,3+5=8。
  • 數學難題「abc猜想」封印終被開啟
    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表述就是: 在人類短期內沒法證明的abc猜想的情況下,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計算機暴力解決,從小到大依次尋找符合abc猜想第二種情形的組合。 由此衍生出了一個分布式計算項目ABC@Home,就是通過全球各地的電腦窮舉計算符合abc猜想條件的三元數組。到2014年5月,人們已經驗證了2380萬個組合。
  • abc猜想被證明?600頁的數學論文,世界上只有幾個人看得懂
    消息:2020年4月3日,京都大學宣布望月新一解決了abc猜想。並且,望月新一的論文通過了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編輯的國際專業期刊《prims》的審查。期刊上發表瞭望月新一撰寫的關於「宇宙際Teichmuller」的論文,長度達到了驚人的600頁
  • 數學難題「abc猜想」封印終被開啟|望月新一|京都大學|陶哲軒|abc...
    問道數學|美麗思考4 月 3 日,日媒京都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數理分析研究所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對於數論難題「abc 猜想」的證明近日將正式發表。包括Nature等在內的權威科學傳媒組織,也這一重要進展進行了報導。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
  • 文化節|abc猜想介紹
    研究進展  許多數學家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試圖證明這一猜想。在2007年,在法國數學家呂西安·施皮羅(Lucien Szpiro)在1978年的研究工作的基礎之上,首次宣布對abc猜想的證明,但很快就發現證明中存在著缺陷。
  • abc猜想已證明?
    abc猜想是由大衛·麥瑟爾(David Masser)和約瑟夫·厄斯特勒(Joseph Oesterle)在1985年分別獨立提出的。abc猜想或許並不被人們所熟知,沒有費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知名度高,但是在某些方面它卻更為重要。
  • 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讀懂
    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表述就是:對於任何ε>0,只存在有限個互質正整數的三元組(a, b, c),c = a + b,使得:c > rad(abc)1+ε費馬大定理迎刃而解在人類短期內沒法證明的abc猜想的情況下,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計算機暴力解決,從小到大依次尋找符合abc猜想第二種情形的組合。
  • 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能懂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
  • 什麼是abc猜想,abc猜想真的被證明了嗎?
    關於abc猜想的普及介紹,可以點擊下面視頻:這兩天,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和他關於abc猜想的證明又成了熱點新聞,我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了,從2012年他發布關於abc猜想證明的論文開始到現在八年時間了。每隔一年半載這件事都會被人提出來作為熱點新聞。
  • 評審8年終發表,數學天才證abc猜想,就十幾人讀懂但爭議未消
    來源丨量子位(ID:QbitAI)作者丨曉查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
  • 《自然》雜誌: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
    《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專題文章,評論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的曲折過程。abc猜想(英語:abc conjecture)是一個未解決的數學猜想,最先由約瑟夫·奧斯特萊及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abc猜想以三個互質正整數a, b, c描述,c是a及b的和,猜想因此得名。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只有十幾人能懂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什麼是abc猜想?abc猜想,最初由法國數學家約瑟夫·奧斯特萊和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並且一經提出,abc猜想就成為數論領域的重要猜想之一。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
  • 數學猜想:數學獨特魅力的一種體現
    文/唐國強據最近的英國《自然》雜誌報導,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將發布重要數學猜想——abc猜想的證明過程,定稿長達600多頁。8年前,他曾用長達500多頁的4篇論文,聲稱自己證明了abc猜想,引發學術界大討論,然而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的這項工作。abc猜想是數學中最大的開放性問題之一,它表現出了整數加法和乘法間深刻的聯繫;很多著名的數學猜想和定理都基於它問世,這使得該猜想備受青睞。這回望月新一的證明過程即將出版,再度引起了人們對數學猜想的關注和重視。
  • 日本科學家abc猜想證明將發表—新聞—科學網
    8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當時用共長達500多頁的四篇論文
  • 京都大學天才數學家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讀懂
    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作者是日本的天才數學家望月新一,他33歲起就在京都大學擔任數學教授。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表述就是:對於任何ε>0,只存在有限個互質正整數的三元組(a, b, c),c = a + b,使得:c > rad(abc)1+ε費馬大定理迎刃而解在人類短期內沒法證明的abc猜想的情況下,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用計算機暴力解決,從小到大依次尋找符合abc猜想第二種情形的組合。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數學家讀懂但爭議未消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bc猜想,數學界懸而未決的重要猜想,它的證明過程經過8年的同行評審,終於要在期刊上發表了
  • 反直覺的ABC 猜想原來是可直覺理解的
    數學界評論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本文作者在推出用鄰函數證明abc猜想前,先介紹下望月證明abc猜想的成果。2012年8月,日本的京都大學數學家望月新一宣稱證明了此猜想,但因其研究工具與論文無人能看懂,故無法驗證是否正確,此猜想至今算仍未解決,看來如何讓世界數學共同體理解也同樣是一道難題。數學家不僅要有破解難題的責任,還要有科普難題的責任。
  • 望月新一的abc猜想證明可能即將發表
    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數學成果可能馬上就要發表了——唯一的問題是,大部分數學家還是看不懂它。5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他對abc猜想的證明貼在了他所在的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RIMS)主頁上。5年過去了,數學界面對這個由四篇論文組成、長達512頁的證明基本上依然是一臉懵逼。
  • abc 猜想證明是否有效?三位數學界大牛激辯
    牛津大學的 Minhyong Kim 表示,abc 猜想是關於乘法和加法的基本猜想,該猜想有望揭露數字系統的一些基本的,前所未見的特徵。由於 a + b = c 這個等式非常簡單,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問題都屬於 abc 猜想。例如,費馬大定理可以表示為 xn + yn = 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