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為何北美遇冷? 我們熱愛的李安這次沒能俘獲北美...

2020-12-22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今天是李安新片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內地上映的第12天,目前累計票房約1.4億,已經超越

《色·戒》

(1.38億),成為

李安

在內地第二賣座的電影(第一名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5.73億)。從觀影人次來看,《比利·林恩》目前不到300萬的觀影人次,距離"少年派"的1446萬很遠,甚至沒達到9年前《色戒》450萬人次的水平,可以說,國內票房成績也不如預期。


      作為一部好萊塢主投、講述美國故事、由英美演員主演的英語片,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在北美的票房只能用「十分慘澹」來形容。上周末,該片以1176家的影院數量在北美正式大規模上映,周末票房卻僅有區區91萬美元(約627萬人民幣)。《比利林恩》在中國首周末僅在博納悠唐和上海影城兩個影廳就拿到80萬美元票房,美國的洛杉磯和紐約也有兩家可放映頂配版本的影院,但加上其他1174家普通影院,首周末票房也就勉強贏過中國兩家影院的成績。


      如按平均票價10美元計算,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上周末平均每家影院只迎來了26個顧客。無論是對於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還是對於曾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這樣的票房成績是令人相當失望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定11月11日中美同步上映,而該片的美國發行方索尼在臨上映前決定11月11日先在紐約、洛杉磯的兩家影院小規模上映,在11月18日北美大規模上映。關鍵問題在於,影片主打120幀/4K/3D,但索尼卻放棄在北美發行3D版本(難道是影院不買帳?)結果是,小規模上映時票房成績尚可,大規模2D版本上映後票房成績很不理想。


李安導演作品北美票房

      縱向對比李安所有導演作品在北美的票房成績,《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算的上一位「差生」。由於李安的作品是獨立片,只在北美小規模上映,《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總票房可能不是最低的(《與魔鬼共騎》北美總票房僅63萬美元),但若計算影片在每家影院的平均票房,《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很可能墊底。


      除《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外,李安作品中只有2009年的

《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

平均單館票房未達五位數——該片在北美1395家影院上映,總票房約746萬美元,平均單館票房5348美元。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若想追平《製造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平均單館票房,總票房需達到629萬美元。截至11月20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票房約109萬美元,629萬美元的總成績並非易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大規模上映前,美國媒體預估該片的周末票房應該在300萬美元到400萬美元之間,雖然預期也不高,但91萬的成績仍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事實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目前在北美影市遭遇的「滑鐵盧」早就有跡可循。


NO.1 公映前媒體大面積差評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遭遇差評


      首先是紐約電影節首映時,美國媒體幾乎一邊倒地給出差評。作為兩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目前爛番茄新鮮度僅為43%。在李安所有導演作品中墊底,比《製造伍德斯託克》的47%還低,之前讓很多漫畫粉絲失望的

《綠巨人》

都有61%。


     普通觀眾評價方面,爛番茄觀眾喜愛率為60%,平均分3.5分(滿分5分);IMDb一共2276位用戶,打出7.2的平均分,對比之下《少年派》8.0分、《斷背山》7.7分、《臥虎藏龍》7.9分。


      在如此不盡如人意的口碑面前,美國媒體早就預言了該片在北美的票房不會很好。


NO.2 片方對觀眾可能的反應沒信心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講述的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大兵的故事,這樣一部背景十分美國化的電影,在中國口碑不錯,在北美卻少有好評。美國影評人、觀眾除了對這個太多內心戲的故事不太感冒外,也可能對影片的價值觀不太認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講得是軍人的故事,但既不主旋律,也不反戰,而是把各種「崇高」消解於無形。有坊間評論認為:政治偏左的美國媒體和觀眾很可能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感到被冒犯,當然這只能是猜測,無法找到太多證據。


      不過索尼把影片的大規模公映時間推遲一周很說明問題。原定的正式公映時間11月11日在美國是個很特殊的日子——「老兵節」,即退伍軍人節。在這一天,全美會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退伍軍人和陣亡將士。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按常理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應該抓住這一「切題」的檔期才對,影片原定這一天正式上映說明片方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思索再三,索尼最終還是決定讓該片到11月18日才大規模上映,寧願對撞

《神奇動物在哪裡》

,也要避開「老兵節」,可見對觀眾的反應不太有信心。


      NO.3 北美院線不認可新技術


       另一方面,作為一部嚴肅題材劇情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大的賣點其實來自技術上的創新,而早已進入成熟期的北美影市恰恰對新技術沒那麼感冒。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最高規格3D/4K/120幀版本全球只有五家影院能夠放映,除北京、上海、臺北外,紐約和洛杉磯也各有一家。這兩家影院也就是11月11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小規模上映的兩家影院。這兩家高規格影院的票房成績其實還是不錯的,首周末平均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貢獻了5萬多美元的票房。然而,那些不能達到最高放映規格的北美影院對新技術似乎就沒那麼熱衷了。


      事實上,多年前

彼得·傑克遜

曾在

《霍比特人》

系列中嘗試過48幀的高幀率,當時也只是在部分影院放映,評價很一般,不僅沒有引發廣泛討論,影院也未出現大面積更換設備。和

《阿凡達》

引發的3D和IMAX3D潮流不可同日而語,值得一提的是,

詹姆斯·卡梅隆

曾宣布要在

《阿凡達2》

嘗試60幀技術,看到李安這次的挫敗,不知「卡神」會做何感想。


      在中國內地,雖然能放映3D/4K/120幀版本《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只有兩家,但是很多影院會把能放映3D/2K/120幀或60幀作為宣傳重點。各項數據組合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中國的影院裡能出現十多個版本。


      在北美,別說幀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3D放映都不能保證。3D拍攝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終在北美以2D形式大規模上映。


      事實上,近年來亞太地區觀眾對新技術的熱情已遠遠超過北美觀眾。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北美仍是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地區,在全球銀幕佔比能達到30%。但3D銀幕在北美銀幕中的佔比僅為3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太地區3D銀幕佔比高達74%。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上的失利讓很多人聯想到了去年同樣採用3D拍攝,以視覺衝擊為主要賣點的

《雲中行走》

。兩部影片片名中都有個「walk」(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The Walk),命運也很相似。

《雲中行走》

大規模上映(2509家影院)的首周末票房僅為372萬美元。


NO.4 發行方最後關頭放棄營銷努力?


      更有趣的一點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雲中行走》都是現索尼影業主席Tom Rothman在三星影業任職期間運作的項目。有外媒報導稱,有了《雲中行走》的前車之鑑,以及較差的前期口碑,索尼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北美發行已基本上持「放任自流」的態度(放棄3D發行也側面證明了這一點)。反過來,不夠給力的宣傳也讓這部影片的票房成績雪上加霜。


      相較於中國內地影市,北美影市的票房競爭可能更加殘酷和慘烈。「小雀斑」主演的

《丹麥女孩》

今年年初北美794家影院上映,首周末票房僅576萬美元,總票房也就1100萬美元。艾麗·范寧主演的

《霓虹惡魔》

今年6月北美783家影院上映,首周末票房589萬美元,總票房1300萬美元。「抖森」主演的音樂傳記片

《我看見了光》

年初北美741家影院上映,首周末票房684萬美元,總票房1650萬美元。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

《拿起槍的簡》

年初北美1210家影院上映,首周末票房835萬美元,總票房1500萬美元……


      從這些也是大規模開畫卻表現一般的影片可以看出,即便是明星名導,在北美市場也要如履薄冰。北美觀眾只要電影不喜歡,誰的面子也不會給。

相關焦點

  • 《少年派》內地票房超北美 李安:歡迎解讀
    身處英倫的李安帶我們重溫《少年派》      時光網訊 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激起了內地觀眾又一波觀影熱潮,從11月22日內地上映以來,《少年派》票房持續走高,截止12月6日累計已達3.4億元,一舉超過了該片在北美的票房(5200萬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21日上映)。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每次拍電影都像第一次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每次拍電影都像第一次 原標題:   10月1日,李安導演與臺灣著名科技公司掌門人、電影人童子賢展開巔峰對話。論壇現場,李安傾情講述了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拍攝故事,同時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電影導演從業二十餘年的思考與體悟。
  • 《比利·林恩》北京首映 看李安新作仿佛近視戴上眼鏡
    原標題:看李安120幀新作,仿佛近視戴上眼鏡   昨天,一直處於「傳說」中的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北京舉辦了首場120幀3D、4K電影看片會,李安本人也帶著男主角喬·阿爾文、李淳造勢,並在首映發布會上跟大家交流了一小時。
  • 120幀的《比利·林恩》,難道不是李安對VR電影的一次嘗試?
    只不過,當媒體以4K、120幀來大書特書《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筆者有些稍微的不適應。與現有電影放映標準24幀/秒相比,《比利·林恩》提升了五倍。(具體可參見《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從24fps到120fps到底有多牛?》一文)。至於4K指的電影畫面的解析度,具體為4096×2160,是普通 2K電影(2048×1080)的四倍。所以,再加上3D,從技術上來說,整部電影就是要給我們清晰、真實的感覺。
  • 李安新片好不好看 我們找導演製片記者聊了聊
    而《好萊塢報導者》的影評更表示,電影最後呈現的觀感並沒能重新定義「此前一直誇耀的技術進步」,並提到,新技術使得觀眾們常常出戲。而娛樂網站The Wrap也批評電影有些人物清晰的像是從雜誌上剪下來的貼畫,而新技術讓李安的電影看起來就像是1980年代的錄像質感。
  • 2016年電影市場大數據報告 從美人魚到比利·林恩
    年初《美人魚》的一路高歌猛進讓人錯覺這又是票房爆炸式增長的一年,但市場很快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各個檔期一個接一個地遇冷,年初600億票房的「小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但就像《比利·林恩》帶來的技術革命讓人重新認識到電影的另一種可能性,內地電影人或許也需要一個時機重新審視創作,冷靜思考內地電影市場哪裡出了問題。
  • 北美96%好評的新國貨,這次我們也能看
    動畫題材,沒巨星,沒大導,沒IP……排片率不足零頭。Sir為什麼看好它?它用一個極小的支點,翹起兩個極為宏大的命題:合家歡、主旋律。合家歡動畫,在北美早就不新鮮,它卻最先在北美爆了。9月27日北美上映,當即拿下當周北美票房冠軍。首周周末票房超2000萬美元,成為今年北美原創動畫電影首周末最高票房。這一局對手不行?亞軍,可是經典劇集IP傍身的電影版《唐頓莊園》。
  • 喜歡的讚不絕口,討厭的索然無味,看完李安新片觀眾吵起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0月18日,李安得新片《雙子殺手》如約上映,這部給電影拍攝和放映技術帶來革新的電影不出意外地又引起觀眾的爭論,這是李安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拍攝的第二部120幀+4k+3D電影,他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挑戰高幀率電影的導演
  • 李安這次失手了嗎?「120幀」下的迷幻與真實
    18日,《雙子殺手》在國內上映了,這是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李安第二部採用120幀、4K、3D頂級技術配置的電影。作為一位擔得起「華人之光」美譽的導演,中國觀眾在李安的身上賦予了太多標籤。炫目的「120幀」從最近幾部作品來看,李安有意在電影技術方面進行革新與探索。從《比利·林恩》開始,李安便開始嘗試採用120幀的新技術,而且這次的《雙子殺手》依然以此為不小的賣點。那麼到底什麼是「120幀」呢?電影的幀數,就是畫面數。
  • 李安馮小剛共話 李安:除了電影,還有燒菜和太太(3/10)
    11月7日晚,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映第二場活動——「我們的第一次」李安馮小剛對談,賈樟柯導演特別擔任本次活動的嘉賓主持。
  • 《哪吒》北美上映遇冷,票房僅有300萬,國漫崛起之路還很長
    原本大家都抱著很高的期望,認為這一次國漫能夠成功崛起,並且得到外國人的認同,但是《哪吒》在北美上映後遇冷了。截至目前為止,《哪吒》在北美的票房,僅僅只有300萬,國內外的票房差距如此之大,到底是因為什麼?北美的票房慘澹,是否意味著國漫的崛起之路,還要走很久呢?《哪吒》在北美的票房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 李安獨家解密新片技術探索 卡梅隆贊其無懈可擊 稱之"新白金標準...
    4月16日,李安在拉斯維加斯舉辦了《比利·林恩》原生格式的第一次公開放映,約11分鐘的電影片段展示給「電影未來研討會」(全美廣播事業者聯盟貿易展的一部分)的與會者們。  這個由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舉辦的會議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娛樂產業的技術人員們的目光。即便在這樣一群人中,也幾乎沒人見過《比利·林恩》的技術。
  •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全球首映,CINITY精準詮釋新白金標準高格式電影
    (10月9日,北京)由著名導演李安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於洛杉磯時間2019年10月6日在北美舉行全球首映,首映式位於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電影宮殿——中國劇院,採用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電影」)推出的高格式電影放映系統——CINITY影院系統放映,引爆沉浸式觀影體驗熱潮。
  • 票房狂轟4.4億,李連杰徵服了北美觀眾,從此票房號召力不遜成龍
    眾所周知,內地的票房紀錄是屬於吳京的《戰狼2》,高達五十億,然而《戰狼2》的票房在海外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其實不僅《戰狼2》,一些在國內高票房的電影在國外不一定也是高票房,一方面是因為中西方審美的差異,另外一方面就是演員的號召力了,華語影星能在世界有影響力的本沒有多少人,能夠在是北美市場票房突破千萬美元的更是鳳毛麟角
  • 首周末衝勁不足 李安新作票房表現不及《奇異博士》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未上映,就已經靠120幀/4K/3D的全新技術挑起了影迷的好奇心。  靠著李安一貫的品牌效應和首映媒體的一致好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周五一上映就以近30%的排片獲得了影院的大力支持,但最終首日2625萬的成績並不算亮眼,反而被排片第二的《奇異博士》反超,上座率甚至不及日本動畫《航海王之黃金城》和國產片《外公芳齡38》。
  • 北美十三洲為何要脫離英國獨立?
    美國的前身北美十三洲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1776年獨立後的美國最終成為取代大英帝國的國家。北美十三州是指英國於1607年(維吉尼亞)至1733年(喬治亞)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最終成為了美利堅合眾國獨立時的組成部分。
  • 11月影市火熱:《奇異博士》率先引爆 李安新作效果成疑
    原標題:《奇異博士》率先引爆李安新作效果成疑 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44部影片將在本月上映,其中不僅有李安、馮小剛等知名導演的新作、多部重磅級進口大片,還有主打情懷的動畫片,以及相對小成本的良心製作。羊城晚報記者特意為你盤點本月影市亮點,為大家的觀影選擇提供一點參考。
  • 和李安導演吃了頓飯,我看見他的不安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開拍前李安對團隊說:「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不拍60幀了,壞消息是我們直接拍120幀。」比傳統電影清晰5倍的《比利·林恩》必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但世界似乎並沒有擁抱它。延續120幀制式的《雙子殺手》顯然是又一次的吃力不討好。
  • 國內49億影史第2,北美票房不到300萬美元?老美為何「不買單」
    然而,這一部讓國人驕傲的作品,在北美上映兩周多,雖然在北美權威網站IMDb取得了7.8分的高成績和正面評價,在北美票房不到300萬美元,和中國本土票房成績大相逕庭。觀眾們要奇怪了,在國內屢破紀錄的國產動畫,為何到了美國就「飛」不動了?《哪吒》這個具有本土民族化的標籤,對北美包括海外的輸出能力幾乎是微乎其微的,為什麼日本的「龍珠」系列在北美的吸金能力那麼強呢?
  • 10月北美院線全面前瞻:DC《小丑》重磅領銜!
    這次新版卡司陣容強大,奧斯卡·伊薩克配音男主人戈麥斯,查理茲·塞隆配音女主人莫蒂絲,科洛·莫瑞茲配音星期三,《怪奇物語》菲恩·伍法德配音普斯利,尼克·克羅爾配音肥斯特叔叔,貝特·邁德爾配音祖母,愛莉森·珍妮配音亞當斯一家死敵瑪格尼德樂。 電影將於10月11日北美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