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市民劉先生發來圖片曝料:自己家住二中校園內的一棟老式宿舍二樓.今天早上起床之後在水盆內發現一條體型超長的大蜈蚣。這條蜈蚣目測體長約20公分左右,全身紅得發紫,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跑進了水盆裡,浮在水面上掙扎,已經奄奄一息。
嚇得小編立馬查閱資料分享給大家,怎麼預防被蜈蚣咬呢?咬傷後又該如何急救處理?蜈蚣身體是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有一對足,所以稱「百腳蟲」或「百足蟲」、「千足蟲」等。是蠕蟲形的陸生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蜈蚣白天隱藏在暗處,晚上出來活動,以蚯蚓、昆蟲等動物為食。蜈蚣的第一對足呈鉤狀,內有毒腺,能分泌酸性毒液、含有溶血蛋白質和組胺樣物質,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並位居五毒首位。
蜈蚣越大其毒性越大,當被咬傷時毒液是通過爪尖注入人體而中毒。被小蜈蚣咬傷僅會出現局部紅腫和疼痛症狀,若被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則可引起局部壞死、淋巴管炎、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發熱、昏迷等症狀。
被蜈蚣咬傷後的痕跡是一對小孔,立即將患部用手指抓緊,用力把傷口擠出血來,並儘可能用繃帶或布條把患處紮緊,使毒液不至於迅速隨血液侵入體內。
蜈蚣的毒液呈酸性,被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5%-10%碳酸氨鈉等鹼性溶液衝洗傷口,可以中和酸性毒素。
將南通蛇藥片碾碎調成糊狀塗擦在傷口周圍。切忌用碘酒或酸性藥物塗抹傷口。
在家裡尤其是平房的住戶,應在潮溼的地方如廚房、廁所、牆角、床下撒些生石灰,可以阻止蜈蚣爬行。
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工作要加強個人防護,儘量穿上長袖衫,戴上手套、帽子、披上披肩,褲腿也要紮緊。
如果參加戶外運動到野外徒步或露營時,尤其是在潮溼的地方,儘量帶好手套、腳套,避免遭蜈蚣侵襲。紮營搭建帳篷時,要仔細查看是否有蜈蚣鑽進帳篷,有條件的話在帳篷四周撒一些生石灰,可以避免蜈蚣在帳篷四周爬行活動。
彭澤的小夥伴們
看到後記得轉發提醒身邊的朋友哦!
來源:彭澤熱線網綜合鎖長
求助爆料認識更多新朋友,快加小編
微信:wpengze88
彭澤便民信息 【一鍵發布 百萬瀏覽】
招聘求職 | 房屋租售 | 轉讓二手 | 順風車 | 本地服務
快快點擊「閱讀原文」自助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