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上海,對你來說是人生大事,對公司來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020-12-12 身份規劃局

申請上海落戶,按最低基數交社保、個稅避稅這些都是公司的行為,為什麼最後會影響個人落戶?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申請引進類落戶,包括應屆高校畢業生打分落戶、人才引進落戶、留學生落戶、居轉戶落戶等,都是公對公的行為,是由公司向人社局提出申請,並非個人自己可以申請。

提出申請的是公司,被拒絕的也是公司,如果最後審核通過,落戶的批覆也是答覆給公司。總之引進類的落戶申請並非面向個人,公司有問題當然不可能通過。

其次,少交社保少交個稅的行為,雖然很多情況下都是公司安排和操作的,但是個人自己也是最終的受益人。少交的社保和個稅,其中的一部分進入的是個人自己的口袋。

最後,從人社局的角度來看,公司和個人是一體的。無論是公司的問題還是個人的問題都一樣,只要有問題不符合申請條件,就不會通過。糾結是公司有問題還是個人有問題,並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哪個工作單位會在意你能不能落戶,落戶對你來說是人生大事,對公司來說,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為員工申請落戶,並不是公司的義務,而是公司給員工的一種福利。申請落戶不僅要耗費公司的人力物力,還需要以公司的信用為員工擔保背書,一個不小心還會被人社局查出來公司不按規定交社保、偷稅漏稅等等各類問題。

所以,局長給大家的建議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多上心。

找工作的時候擦亮雙眼,交稅交社保不規範的公司不要去。入職後自己密切關注公司給你交的社保和個稅對不對,如果發現公司有問題,早點撤。

如果連自己都不關心這些,事到臨頭,還有誰能來幫你?

本文由身份規劃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趨利避害」的表現!
    01有句俗語,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心理學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則屬於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是由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的威廉提出,核心意思就是:如果沒有必要,就不需要做什麼。
  • 領導的這3件事,知道了也裝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句話適用於絕大多數的工作場合。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會給你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省掉很多麻煩。尤其是,當你面對的人是你的領導的時候,有些事情最好不要知道,不要好奇去打聽。尤其是這3件事情,如果你無意間知道了,要想工作以後安穩一點,最好也裝作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兒女自以為是的方便,是諸多老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點擊關注,我用一支筆書寫人間事。我正坐在家裡的電腦面前打字,我聽見有人喊我。於是,我放下手中的電腦。走出門去,作為村子裡經常被「麻煩」的人,我已經習以為常。我是這個村子裡唯一常年在家的年輕人,其餘的最低是五十歲的阿姨,最高是80多歲的奶奶爺爺們。
  • 一念永恆:白小純告訴你,原來修仙如此簡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既然說出真相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那麼還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白小純選擇了說謊,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不管馮炎曾經對自己做過多少壞事,現在人已經不在了,也就沒必要再計較曾經的恩怨,所以白小純最後讓馮炎有了一個好的名聲,為了救自己的同門師弟而犧牲,這麼偉大的品格定然會被永遠銘記。
  • 被害人丈夫沒報警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其丈夫沒有報警,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造成徐麗之後又遭侵犯。 60歲的男子張某家住遼寧遼陽燈塔市,初中文化,農民。 張某和女子徐某是鄰居關係,他知道徐某的妹妹徐麗精神狀態不正常。一天上午,張某路上遇到徐麗,便跟隨至徐麗位於燈塔市的家中,趁徐麗丈夫不在家強行與徐麗發生性關係。
  • 男子屢次性侵犯女鄰居,被害人老公回應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讓人沒想到的那就是在這起事件中,徐麗的老公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了,但徐麗老公依然沒有報警,他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徐麗老公稱,2007年的時候妻子就已經被鑑定患有精神分裂症,發現妻子被侵犯後,當時想報案只不過是沒有報而已,感覺報案以後會影響兩家的和睦關係。
  • 結婚是人生大事,伴侶應該找戀愛經驗多的還是少的?
    就我個人而言,結婚的確是人生大事,也是件幸福的事,那麼伴侶是找戀愛經驗多的還是少的呢?我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為什麼呢?有幾點可以說一說。第一點,先說戀愛經驗多的,戀愛經驗多的人是對感情是非常有經驗的,些許在結婚前談了很多段戀情,談很多的人分兩種,一種是花心類型,一種是專情類型,花心的人會經常甩對方,找對象頻率非常高,專情的人是被甩的對象,甩的多談的也多,但這兩種人都是非常有經驗的,有經驗的人會更加一旦不如到婚姻殿堂,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投入的,要麼是玩夠了,要麼是專心想找個人結婚了,找這類人的伴侶步入婚姻殿堂
  • 「玩」這件事看起來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是大事,家長不要錯過
    家長不妨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教孩子一些能夠和朋友一起玩耍的遊戲,比如適合小孩子的捉迷藏、丟手絹、丟沙包等,這樣,相當於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接觸他人、與人交友的機會,在和朋友的玩耍中,孩子的情商也會進一步提高,從而讓遊戲變得更有意義。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飯局中,不是你請客,永遠別管這五件閒事
    很多人因為在飯局中能夠遊刃有餘,於是便能夠在生活中得到莫大的幫助,而有的人看起來精靈剔透,可是卻往往在飯局中頻頻失策,以至於錯過一些人生的良機。因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飯局上的規矩,了解一下如果不是你請客的話,在飯局中永遠不能管的五種閒事。
  • 對高中生來說最影響學習的事有哪些?
    但是不是說只要你努力學習就可以考上大學了。在高中階段,有些事情我們還是少碰為妙,不然很難考得上大學的。1、沉迷各種遊戲每年有數不清的學生因為沉迷網路遊戲,最後導致學業荒廢的,而高中生就是人數最多的。很多初中生原本學習成績很好,結果一到高中學習成績就下降得很厲害,原因就是沉迷網路遊戲,網路遊戲也是高中生學習成績的「頭號殺手」。
  • 對銷售來說那些「正確」的事一定要遵守嗎?
    銷售隸屬於企業,因此對企業文化來說,一定有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政治正確的事情,這些事情在法律中、公司章程中沒有要求。但有在組織內部,尤其是銷售部門,不遵守即政治不正確,即會受到質疑甚至責備,那麼我們看下在公司中,都要做哪些政治正確的事情。
  • 人生是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如何看待延長產假一事,對職場女性來說是好消息嗎
    ·作者:壹點壹社會眼·聲明:原創文章,抄襲,洗稿必究如何看待延長產假一事,對職場女性來說是好消息嗎?如果產假都休完,那相當於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時間不在職場上,不在崗位裡,那麼你的工作需要同事分擔,有可能你做的很多努力就都是送給別人了。另一方面,產假中的生育補貼有時候還要公司補貼,但是收入不一定能有正常工作時候一樣多,現在都是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只給你基本工資,因為沒有績效了。生必定是女性才能生了,這個數字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育,也默認是女性的責任所在。
  • 對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所有的事都是好事
    運營自己的飲食帳號已經有幾天了,說實話,最大的感受是對運營這事情的前景認知始終還不夠,對於運營來說,自己覺得在框架步驟上是基本了解的,但對細節的把握是不清晰的,對整個運營的過程也從來沒有走完過,甚至都沒有嘗試過,雖然自己能說個大概,也觀察了很多相關案例,但自己親自去運營一個帳號還是第一次。
  • 這3種公司,錢多事少離家近你也不要去,看完你就明白了
    這3種公司,錢多事少離家近你也不要去,看完你就明白了在職場,我們都會想要選擇好的工作單位。於是大家都有一個口頭禪,那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我們都想要得到一個工資高,事情還清閒,最好是離家還近的工作。因為這樣的公司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但是有些公司,即使這三個條件滿足了,有這樣的一些事情發生的話,那我們還是不要去比較好。一、喜歡臨時反悔的公司第一個就是喜歡臨時反悔的公司,這一類公司就是在告訴你:「面試通過了,你看你哪天方便入職?」
  • 上海戶口值不值100萬?用100萬怎樣快速落戶上海?
    上海戶口值不值100萬,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主要看個人的需求和可以承受的代價。不如我們換一個說法,用100萬怎麼快速落戶上海?不過對於沒有學歷、沒有職稱但是不差錢的人來說,想走正規渠道快速落戶上海,100萬顯然是不夠的。局長之前也講解過一個專門給大老闆們準備的上海落戶政策:三年交滿100萬個稅。
  •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1、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2、事莫虛應,應則必辦,不辦便結怨;願莫輕許,許願必還,    不還便成債。3、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5、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 對年輕人來說,「對味」這事究竟有多重要?
    事實上,生活中令人快樂加倍的事,大都是因為發生的事情與你的期待重合,感覺這事「一口對味」。那什麼是「一口對味」? 簡單來說,就是一件能滿足你隱約期待的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剛好命中你的口味,你的預想。
  •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些我們喜歡做的事
    摩西奶奶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本書中說過: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歡去做的事情,堅持下去。讓這一點點的堅持,帶給我們微妙的喜悅。如果你能夠把生命中的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度過,那麼你將會發現自己的生命會比你想像中的精彩百倍。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在疫情期間,認真地列下了自己的人生願望清單,並且把願望清單做到具體簡化到最簡化。也許每一個人都有制定自己的人生目,因為這是我們生命中某一時刻的烙印,看著這些曾經自己制定的目標,可以回憶起在那段時間,自己經歷了什麼事情。
  • 樊蒙:推母親上路 對我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去年他們母子二人三千多公裡的徒步旅行,在微博上得到無數網友的關注,網友們都被孝順的樊蒙感動了,有不少網友跟著樊蒙微博直播的蹤跡專門找到他們,或是送兩瓶水,或是幫忙推一段兒輪椅,或是請吃一頓便飯……還有不少途中偶遇的阿姨,會指著樊蒙,恨鐵不成鋼地嗔怪自己的兒子:「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更是有媒體把樊蒙的旅途稱作「孝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