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凜凜的老虎、可愛軟萌的貓咪、大眼神氣的螃蟹……這個暑假前,深圳市龍華區高峰學校(以下簡稱「高峰學校」)的低年級孩子們帶領著他們的「動物夥伴」在班級中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地「假前大Party」,這場快樂的「動物遊戲」中,每個孩子頭戴的動物卡牌都由學生親手製作,通過完成一個個不同的動物情景劇,學生們將美術與勞技的融合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僅是這所學校發展校園藝術文化的一個小小縮影。
走進高峰學校,你會發現這裡的多元課程、德育活動、家校共育等與藝術教育完美融合,每一個生命都在藝術的浸潤中迸發著蓬勃的力量。
開闢素質教育新藍海
扁平化項目管理賦能師生
地處深圳市龍華區中心區的高峰學校,發源於1923年黃德庭先生在下早禾坑村黃氏宗祠開辦的私塾,如今已是一所辦學規模3000餘人的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秉承「相信每位師生存在的價值,幫助每位師生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堅守「培養平凡的幸福人」的育人方向,創建了積極健康的育人文化和課程文化。
這裡,通過扁平化的項目管理賦能師生,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逐步構建和完善了人文藝術課程(閱讀、邏輯哲學、國際理解、藝術特色、研學);STEAM課程(航天課程、AI編程、設計思維);SEL課程(PATHS、勞動教育、領導力、家長學校);中華傳統文化與非遺文化課程「四大課程群」。其中,藝術特色課程,不僅繼承了百年老校的優良傳統,還不斷追求革新,在拓展藝術課程內涵、發展學科融合、聯合社區拓展活動中,大大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
作為「廣東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近年來,高峰學校藝術教育成績單亮眼,在各級藝術展演、管樂節、合唱節等權威賽事中,喜報頻傳,獲獎人次多達5000餘人。其中,學校學生書法作品獲得全國藝術展演國家級一等獎;管樂團獲得新加坡第四屆國際管樂節小學組金獎、深圳市第21屆校際管樂節小學組「示範樂團」(金獎)稱號;舞蹈《海上歌謠》被邀請參加中國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班級合唱展示開幕式展演等。
實現課程體系全引領
校園藝術在改革中迸發活力
「學校藝術特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篤學善思』的能力,為了讓能夠領悟、傳承民族文化,獨立思考;意圖培養學生『志趣高雅』的情操,使他們敏於感受藝術世界,樂於參加藝術創造。」高峰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更著意於培養學生「學識廣博」的眼界和胸懷,期待這裡走出的學生富有國際視野和包容世界公民的胸懷。為此,學校傾力打造了包括藝術基礎類課程、藝術拓展類課程、藝術實踐類課程在內的藝術特色三大類課程。
眾所周知,國家課程是學生的必修,不過課程如何升華則成為學校的「必修課」。在高峰學校,學校在國家課程基礎上,於一至八年級開設了綜合性較強的藝術素養課程和名曲賞析課程。舞韻翩躚(舞蹈)、天籟和鳴(合唱)、水墨丹青(國畫)、表演藝術(朗誦、戲劇)、管樂團、麒麟之舞(麒麟舞)、陶藝傳韻(陶藝)、翰墨書法(書法)形成了校園獨特的藝術素養課程八大特色。
在藝術基礎類課程中,學校還通過鼓勵學生了解和認識嶺南民俗、客家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體驗和實踐相關藝術形式;從而培養學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提高其藝術審美力,綜合和遷移知識和技能。這些課程既增強了學生的藝術思辨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他們的藝術創造能力。
而學校的藝術拓展類課程(選修)則包含「藝術+」課程和藝術特色社團兩類選修課程。「藝術+」課程依託學校教師教研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打破了學科邊界,精心設計,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科整合,提升學生綜合藝術素養。藝術社團課程通過結合學校育人特色精選的課程,滿足特需,面向有志在藝術上學有所長的學生。
走進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學習古老的中華禮儀……高峰學校的藝術實踐類課程則致力於對學生能力和人格的培養。通過整合特色資源,學校設計了以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意為中心主題的研學項目課程。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增長見聞,拓展認知,同時去體驗集體生活,充分鍛鍊他們體格和意志,以達到「寓教於遊」「寓學於遊」的目的。
學校充分利用自有的特色項目——科技節、閱讀節、藝術節」,讓學生在「書趣、智趣、藝趣」等系列活動中,實現各學科與藝術的思維碰撞,鍛鍊學生勤於思考、善於合作的品質。
此外,根據藝術學科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重新統整藝術學科課程教學內容,還採用了走班制、學分制管理的校本化實施方略,增強了課程的可選擇性,並編制了學科學習指導手冊,逐步關注學生學習的學程化、模塊化。
以主題項目拓展美育空間
多元融合讓藝術課程獲得新生
在豐富的藝術課程加持下,高峰學校全面構建了支持組級自主、創新、特色發展的一體化保障激勵機制,整合資源投入、建立特色項目、拓展美育空間,培育了多個特色項目,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態勢。
實現築夢太空·藝術與航天課程融合。高峰學校與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合作,開設了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課程:太空基地如何設計?未來太空城如何構建?太空基地綜合倉及生命保障系統如何搭建?採用項目式的學習方式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學習探究來鍛鍊工程思維、設計思維等核心能力,再結合設計過程中的藝術能力,讓藝術特色課程的「含金量」得以提升
實現AI升級·藝術與編程課程融合。面向現代化、科技化,學校著力發展數位化課程,並通過與藝術相結合,進一步開設了電子創意實訓室、3D列印、AI智能編程等課程,讓藝術特色課程走向走向個性化、未來化,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實現科技美學·藝術融入STEAM課程。學校在常規科學課中開展了STEAM課程,搭建了一至八年級的課程框架。希羅噴泉、全息投影儀、化學撲克牌、細胞模型……這些富有藝術的作品都在科學課上自然發生。
課程體系的探索實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當然,也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實現了教師從「教學」定位向「教學——研究」的角色轉換。高峰學校現有專職藝術教師21人,藝術特色教育為這些教師潛能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提供了時間空間保障,真正實現了學生的「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教師的「快樂工作、主動發展、幸福生活」。
藝體教師隊伍中,不斷湧現優秀的市區學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還有一批在藝術特色創建上取得驕人成績的輔導老師,成為高峰藝術教育的示範,帶來了正能量。
如今,高峰學校藝術特色課程,已經成為了學校乃至區域教育的一張名片。隨著現代化課程的建設、智慧課堂的搭建,高峰學校的藝術特色課程也在逐漸實現數位化的新生。這裡,將一顆顆樂學、樂善、樂活的種子,種植在每一個參與者的心中,高峰學子們也因此逐漸成長為精神上的富有者、成長的擔當者、人生的藝術者。
【撰文】徐峰
【通訊員】李維 劉珊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