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這個刻骨銘心的春天。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人生成長中最重要的一課,疾風知勁草,這場戰疫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有擔當的人。
學生正在努力學習,學做有擔當的中國少年,亮相「學習強國」登上了廣東學習平臺的「頭版頭條」,講述龍華中書院的故事,傳播龍華教育的積極能量。
「積極學習」的擔當
回顧這段共同經歷,是沉重的「人與自然」成長第一課。在危難時刻,我們的民族脊梁、真心英雄逆行追光,砥礪前行,是當下中國精神的最美體現,展現了中國人的浩然之氣。
病毒無情,溫暖同行。龍華區第二實驗學校秉持積極的心態,採取積極的行動,達到積極的效果,積極踐行龍華教育的「五育並舉」。
為學生專門訂製的《復學第一課》與大家相約,以「別樣」的德育課程開啟「學習之旅」,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教育教學技術,幫助學生從居家模式切換到學習狀態,進一步落實復學準備期間學生立德樹人的宣傳和引導。
龍華區第二實驗學校開展「向英雄學習,做有擔當的中國少年」的德育第一課,84 歲的鐘南山爺爺,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勇挑重任為國為民。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廣大志願者、人民群眾、新聞工作者還有下沉社區的工作人員們,都是戰疫雷鋒,戰疫擔當!
無論是在「停課不停學」時期,還是籌劃準備開學的當下,田寶宏校長強調,以學為主體,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教師的「教」 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老師們是每節課堂精彩、有趣的擔當,同學們是認真學習的擔當。
「抗疫學習」的擔當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抵抗疫情的特殊時期,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師生相聚在雲端,一同邁進線上課堂,和老師們一起泛舟學海,和同學們一起比學趕幫,和爸爸媽媽們一起攜手並進。
分別設置了心理專題:《做個安靜的人》、生理專題:《你為什麼那麼壞》、 師生專題:《健康接力》、 學校專題:《我愛中書院》、課程專題:《問「中」課堂,開課啦!》、 教學專題:《在線學習規範》六個主題模塊。
田寶宏校長在開學致辭中,向奮戰在抗疫前線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並由此聯想到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頂天立地、自信豪邁的中國人,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愛國教育課。
作為龍華中書院學生的擔當,做到少出門,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合理安排作息,積極投入線上學習,和同伴互助學習。
作為龍華中書院教師的擔當,重新定義學習和學習空間,打造雲端上的「學習共同體」。
作為龍華中書院家長的擔當,給孩子提供安全、安靜、安心的學習環境,打通師生互助學習的信息溝通渠道。
特殊時期,怎樣結合疫情這本真實鮮活的教材,讓孩子們在居家隔離期間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學習呢?
師生積極研究,主動探索,優化調整教學方式,靈活安排教學內容,指導自主學習。精心推出了以「抗疫我來戰」為題的系列專題,用心打造了綜合實踐專題、紀錄片、電影、博物館和社會情感能力學習等系列課程。
以班級為單元建設「網絡學習社區」。教研備課團隊重新定義「教師教」與「學生學「,探索教育場域與教育智慧的最佳契合點,研討課型,創新手段,踐行「中」的教育哲學。
宅家學習、雲學習、線上課堂、網絡直播等等線上線下。啟動線上集體備課,準備新課學習、專題學習、實踐學習導學資源。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創建網絡學習社區,為可能進行的在線教與學提供技能保障,讓未來學校視閾下的網絡空間學習成為可能。
夏至將至,立夏節氣,聚焦「你好,四月!」為科組課程主題設計,繼續以別樣的「教學方式」、別樣的「教」、別樣的「學」,來建設別樣的「未來學校」。
「未來學習」的擔當
人間草木,芳菲四月;風清氣和,綠樹濃蔭。師生即將重返校園,想念「久違」的老師和同學,準備繼續開啟「別樣」的「學習之旅」,在變與不變之中探尋適合的教育路徑。
深圳市龍華區第二實驗學校,又名龍華中書院,開辦於2019年9月,是一所書院式、園林式的現代化創新型學校。秉持「執中道器,學化古今」為校訓,以「中教育+創新實踐」為辦學思路,定位「問前沿、走高端、國際範」,打造兼具人文精神與科技創新的國際範「未來學校」。是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區文明示範校園、北京明遠實驗學校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少年培育聯盟基地校、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年度STEM教育典範學校等。
努力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三個層面實踐創新。形成「中」、中文化、DT(設計思維)、STEAM 課程等「中書院」系列課程,全面策劃「中課程」「二十四節氣」「空間藝術提升」等人文課程,全力開設未來編程、協同飛行、無人駕駛、AR工坊等科技課程,以期培養學生的創意自信,讓創意創造在龍華中書院成為可能。
學做有擔當的中國少年,有滋有味,是生活擔當;有情有義,是勇氣擔當;有模有樣,是膽識擔當;學習,是一種責任擔當。
現實生活,是學生最合適的教科書。學習這本人生大書。居家,要學會勞動,學會做家務;在校,要學會自主學習,加強自我管理。打造龍華中書院學生的鮮明特點,把教和學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品格,再來一點特點,就是一個個各有特色、各具稟賦的孩子,努力做有擔當的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