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是一部家庭情景喜劇電視劇,由英達執導,宋丹丹、文興宇、楊立新、梁天、關凌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90年代北京一個六口之家以及他們的鄰裡、親朋各色人等構成的社會橫斷面,反映了社會上的各種類型的人物性格,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絢麗斑斕的生活畫卷。《我愛我家》是一部集教育性與娛樂性、嚴肅性與通俗性、藝術性與群眾性於一身的新型電視文藝作品,是國外情景喜劇結合我國國情與受到我國觀眾普遍歡迎的小品、室內劇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對於電視劇創作有研究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在老北京的一片普通生活區內,住著平凡的老賈一家。一家之主傅明老人是參加過革命的老幹部,退休之後依然官腔不減,但在商品社會抬頭的今天,他的言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和可笑起來。某機關任職的長子賈志國和在曲藝團工作的妻子和平共同撫養著可愛的女兒圓圓,加上不務正業的二兒子志新和時常搞出狀況的小保姆,令這個人熱鬧的大家庭內上演著一段有一段爆笑可愛的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平常可見,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個古老大地上的國人真實的倒影…… 本片為中國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這部電視劇讓我入迷的原因之一是塑造了和諧幽默卻又真實的家庭氛圍。家是我們最好的避風港,家庭氛圍如何也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我愛我家的成功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從創作群體上來講,它擁有實力最強的編導和演員(很多在我家中客串過角色的演員都成了日後影視圈裡的一線人物),從受眾來看,在其他渠道還沒有打通的90年代初,電視劇幾乎是老百姓日常娛樂的唯一項目,一部優秀的電視劇當然會給銀屏相當大的衝擊,引發長時期的關注。
時光在飛轉。我們對我家的喜愛可以停留,但卻留不住大眾審美的形式以及口味的變遷。也許中國文藝界再也不會出現類似於我愛我家這樣的作品,但是,至少有兩點我們是應該充滿希望的:我家本身是一個寶庫,通過不斷地挖掘,我們對他的認識還會進一步深入,從而得到更多的快樂的源泉;我家創作的文藝理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後來人。我家之後,必然會有異曲而同功的作品問世。
《我愛我家》,是屬於電視劇的年代的。它在網絡上,近些年又火起來,是因為葛優癱,因為綜藝節目,比如近日浙江衛視的某節目。其實對很多在電視機前邊寫暑假作業邊看電視成長起來的家迷來說,《我家》不應該是任何其他產品的陪襯,不應該被隨便消費。其實家迷也不太在乎它多次被拿來和《武林》pk,和《家有兒女》並列……看得懂「我家」的人,都有點兒歲數了。我們是賈志新的靈魂伴侶,愛好文藝,擅長各種雕蟲小技。我們曾經想做時代的好青年,如今偏於一隅,睥睨著時代。面對各種「毀我家一道」的事情,也不那麼在意。人們談論最多的是重聚,其實如今的種種「不能」,世態炎涼,才更是真實。讓美好的永遠留在劇裡吧,「物是人非」了。這樣的情感,才是回味無限。
回憶系列。當年說全民觀看不為過吧。每天期待著新的一集,至今所有主要演員歷歷在目,後來看到他們演的別的劇,都很難擺脫當年的形象。主要演員都是話劇功底,臺詞、舞臺表演都極具功力,客串的明星大腕之多,經常帶來驚喜。葛優客串的那兩集,現在還出表情包。反映的社會現實也特別貼近實際,金句頻出,兩三集反應一個社會問題,有尖銳的,有溫情的,還滿滿正能量。編劇也是大手。後來的情景喜劇,已無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