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是怎麼來的?豆蔻是個什麼東西呢?為什麼用來比喻少女?

2020-12-25 藍宇歷史閣

中國古代常說年輕的女人為豆蔻年華,這是個什麼意思呢?而那些上了年紀的漂亮女人就叫做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呢?這些個成語有是怎麼來的呢?

而顯然,這是女性人生兩個不同的階段,一個是年輕即將逝去婦女,一個是剛剛才嶄露頭角的美貌少女,許多人知道豆蔻年華指的是漂亮美貌的少女,但可能不清楚為什麼豆蔻用於引用少女。

下面和大家一起細說說這個典故,看完之後你會知道了豆蔻一個詞的由來,最早的典故出唐朝詩人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是杜牧在三十歲時寫的,在一次遊玩時遇見一位,年紀大概十三左右的美貌女子在街頭賣藝時寫下了的一首詩。大概的意思就是,少女的體態優美,很是可人,美麗不可方物,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而揚州城上這麼多的女子,都不如這一位漂亮。(這位杜牧看來也是位「大紳士,」關鍵還有才)杜牧的這個情書寫的真是太棒了,無論誰看到它,都會忍不住愛上他!

而後世文人也受此薰陶的影響,都開始使用豆蔻來比喻少女,如陸遊的《小園春思》:「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再比如紅樓夢中:「吟成豆蔻才猶豔,睡足荼蘼夢亦香」。

每個人對杜牧用豆蔻年華來比喻少女都很是贊同,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詩來比喻少女為豆蔻,那麼這個豆蔻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下面就來解釋一下。

豆蔻,是一種常綠草植物,葉子就像芭蕉,果實可以作為藥,有香氣,種類分為草豆蔻、白色豆蔻、紅色豆蔻,一般指白色豆蔻。還有一種叫做肉豆蔻的,貌似乎是舶來品,中國古代種植的基本是前三種。看完照片之後,大家似乎明白了,既然古代花比喻人,而豆蔻花並不明顯,不會震驚,是無知的少女那種害羞而驚豔的狀態最好的寫照!花最好的時是等待釋放的時,一個女性人最好的年紀是將在十三歲時打開的年紀。

很多網友都忍不住直言不諱,太像了!

看完本文你有什麼想法呢?請在評論區留言,多謝各位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少女?文人筆下的豆蔻有什麼說法?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古人總是用一些文縐縐的詞語來形容,就像用而立之年表示人到了30歲,用古稀來形容70歲的老人,當然對於年輕人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古人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及冠等等,其中古人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年輕的少女,這是為什麼呢?豆蔻這個詞到底有什麼說法呢?
  • 人們常說豆蔻年華,那何為「豆蔻」,豆蔻年華又是指什麼年齡呢?
    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為豆蔻年華的少女寫過一首詩,名字叫做贈別二首之一,雖然名字普通了點,可是他的描述可是真的非常美好,就是用豆蔻來讚美她們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為什麼唐代詩人把十二三歲的少女,比喻為豆蔻?
    而豆蔻就是其中一種果實,豆蔻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比如豆蔻年華,就是用來形容少女的。但是為什麼古人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的年華呢?豆蔻又長什麼樣子呢?這就很少人知道了吧。說到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唐代的大詩人,也就是杜牧。
  • 中藥豆蔻與「豆蔻年華」
    「豆蔻年華」在文學裡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詞,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詩人借用「豆蔻稍頭二月初」來比喻「娉娉嫋嫋十三餘」的少女,言其年少而體態柔美,自此後人們便常以「豆蔻年華」一詞特指十三四歲尚*的少女。
  • 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
    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女人,我們用的修飾自然不相同,比如保養好的女人,我們會誇獎其為「容顏不老」、「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等等,對待年輕的少女我們則常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其中,對於一些稍微上了年齡個人,這樣的形容,或許我們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的,那麼古人為什麼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中有什麼「特殊」含義?
  • 古代文人為何愛用「豆蔻」比喻少女?你看看豆蔻花長啥樣就明白了
    秋天到了,萬物進入成熟的季節,豆蔻便是其中一種。豆蔻果實「豆蔻」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熟稔於心,豆蔻年華通常用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讓豆蔻正大光明進入中國文學史之人,是唐代詩人杜牧。《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少女從這首《贈別》開始,古人就用豆蔻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豆蔻梢頭」這個典故也不斷被人剽竊,呃……借用。宋代秦觀、陸遊都「偷」過杜牧的創意。
  • 古人為何把13歲少女比喻為「豆蔻」?看到豆蔻才明白古人太智慧
    古人為何把13歲少女比喻為「豆蔻」?看到豆蔻才明白古人太智慧中國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古詩詞更是富有深意和內涵,而自古以來中國人說話都比較含蓄,形容一件事物的時候通常不會直接去表達,而喜歡借物喻人,比如說形容13歲少女風話就用「豆蔻年華」,那麼為何古人要以豆蔻來形容少女呢?其中又有什麼寓意呢?
  • 古人為何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年輕女子,真相原來是這樣
    在古代不論是詩人還是文人一般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而少女的豆蔻年華是幾歲呢?為何要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女子呢?如宋朝陸遊 《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及明朝許自昌《水滸記·聯姻》:「擁鴛衾夢繞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憐。」那麼,為什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而少女的豆蔻年華是幾歲呢?
  • 古人為何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從杜牧的詩句起,後人便這樣形容
    而歷史源遠流長到如今,有大量用來形容女子的語句,其中有豆蔻年華,半老徐娘之類的詞語,不同的詞語表達出來不同時期的女性美。至於這兩個詞,一個是用來形容剛長成的少女,在人生最好的年華中,處於一個小荷才角的狀態,是女子最美好的年紀。而另外一個是形容風韻猶存的婦女,雖然年齡已老,但是還存有一定的風韻。
  • 為什麼古代人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原因很簡單,實在是太像了
    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澱,在這悠悠歲月中,我們的老祖宗們創造了無數引以為豪的文化,其中特別是「規矩」方面,簡直是包羅萬象,讓人望而生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連年齡的說法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兩三歲是孩提、七歲稱韶年、十歲以下統稱黃口、二十歲為弱冠之年、三十歲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為知命之年、六十歲為花甲之年、七十歲為古稀之年、八十歲九十歲為耄耋、百歲為樂期頤;女孩子七歲為髫年,十二歲為金釵之年、十三歲為豆蔻年華
  • 豆蔻年華為何用來形容女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麼對於豆蔻年華這個成語你了解多少,那豆蔻年華為何用來形容女子?其實原因很簡單。今天就讓小編跟大家好好說一下這個成語。豆蔻年華這個成語在古代無論是詩人還是文人,他們都會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少女。那為何要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少女呢?在古代很多的詩句中就有提到,比如說宋朝的陸遊在《小園春思》中提到的:「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花季少女?看到實物後,網友:真是服了!
    古人為何用「豆蔻」形容花季少女?看到實物後,網友:真是服了!文/馬熊熊說歷史看到「豆蔻」這兩個字,大家肯定會想到女孩子,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豆蔻」就是用來形容那種未成年的女孩子,這些女孩子年齡大概在十二三歲左右。其實豆蔻是一種植物,那為什麼古代人會用這種植物來形容未成年的女孩子呢?很多網友表示在看到豆蔻這個植物之後,真心很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 十幾歲少女為何用「豆蔻」來形容?知道豆蔻長啥樣後,不免驚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十幾歲少女為何用「豆蔻」來形容?知道豆蔻長啥樣後,不免驚嘆!要說花朵從出現到枯萎什麼時候最好看,相信很多人對它含苞待放時的模樣情有獨鍾,那種張而不顯,麗而不驚的魅力,撩動著每個人的心,總是讓人情不自已。也正因如此,古人們在對十三四歲的年輕少女的評價中總是引入「豆蔻」這一詞,以此表現懵懂少女那種嬌羞又奪豔的狀態,可以說是十分形象了!那為什麼古人會用「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呢?
  • 你知道「豆蔻年華」指的是多大年齡的女性嗎?又是由何而來的?
    石三友《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來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華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豆蔻年華」究竟是指多大年齡的女孩子?一般是十三四歲的少女。對此,有人並不清楚,在一些文藝作品尤其是新聞報導中,常把「豆蔻年華」用在20多歲的青年女子身上,甚至只要是未婚女子,都毫不在乎地使用這一比喻。
  • 古代的13歲少女,總被文人墨客比作「豆蔻」,豆蔻和少女有何關係
    ,玲瓏可愛』,豆蔻年華,意思是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古時候有很多文人雅士憑著自己豐富多彩的想像力,將本來無關的2件事情聯絡起來,用於專指某一類事情。例如古時候詩詞中,許多 文人墨客都喜愛用「豆蔻」來描述豆蔻年華少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下珠簾總比不上。」
  • 古代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網友看到實物後,稱:真形象!
    古代為什麼用「豆蔻」形容少女?網友看到實物後,稱:真形象!人的一生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名稱。從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在中國古代,我們常常用豆蔻年華來形容這個年齡的女孩子。可能會有很多人好奇,「豆蔻」是什麼?為什麼要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其實,豆蔻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因為植物形態的原因,它不會完全盛開,看到它之後就感覺它似乎永遠是含苞待放的狀態,給人一種看起來朝氣蓬勃,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看到它,你一定會很好奇,它會在未來長成什麼模樣。
  • 杜牧詩中,用豆蔻一詞形容少女,看到植物照片後,簡直太形象了
    在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中,第一次用豆蔻一詞語來形容少女,這句就是「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從這以後中國古代就出現了一個十分生動的形容少女的詞彙了,那杜牧到底是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他又是怎麼想到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少女的呢?
  • 現代用花季雨季來形容少女,然古人用的這1詞,卻是極為氣質!
    現代用花季雨季來形容少女,然古人用的這1詞,卻是極為氣質!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不管人生經歷了什麼?我們都要努力的活下去,畢竟人生只有這麼短短的幾十載,一轉眼或許什麼也就沒有了。我們要珍惜我們自己的人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裡,多走走,看一看這個世界。
  •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一、少女的年華之喻我們說一位少女正值妙齡,常常會說「豆蔻年華」,而這裡的豆蔻就是指代年華的美好。2、豆蔻在初夏開花,花未開時就顯得非常豐滿,俗稱為(含胎花),所以成了少女的象徵。典出唐.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又後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也作荳蔻。書上解釋的豆蔻與少女的聯繫並不多,只是提到了杜牧的詩,但是為什麼杜牧會用豆蔻去形容青春少女呢?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前言今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古人為什麼要用「豆蔻」形容少女?花草那麼多,為何是豆蔻?把豆蔻寫入詩裡,最有名的就是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的《贈別》,但是不了解其背景,是看不出其中的玄機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在這首詩裡,杜牧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為什麼杜牧一定要用豆蔻呢?花草那麼多,很多詩人形容女子卻喜歡用豆蔻,當然是因為豆蔻具有一定的含義。至於是什麼含義,我們看幾首古人的詩詞作品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