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天興居炒肝和包子
大碗居
「大碗居」是古老京城流傳數百餘年的飲食名店,京城美食淵源流長、京城文化享譽千古。相傳清明時期乃徽商盛行。當時徽商徐氏經商於京城東城門外以經營徽茶、飲食為業,為過往商友提供方便支需。經而流傳至明末清初正式落戶於京城東城門外南小街商號「大碗面」。徐老掌柜親自打理、客盈滿門口碑極佳。
其中,紅橋這家店是口味兒最好的,宮保雞丁、乾隆白菜、魚頭泡餅、烤鴨、平橋豆腐那都是招牌菜,味道還真是好吃不貴。
比較值得推薦的是這裡的老北京炸醬麵。黃瓜絲兒、心兒裡美、芹菜丁兒、黃豆嘴兒,再加上一豌小碗幹炸醬。炸醬是炸醬麵的靈魂,大碗居的醬香味兒很濃,而且不鹹。麵條是手擀麵,很有韌勁兒,把這些東西拌在一起,聞著就流哈喇子,真是香極了!
洪記白水羊頭
白水羊頭是由羊肉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是源於北京的一道回族菜餚,其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刀工講究,成品色白潔淨,肉片又大又薄,蘸著特製的椒鹽吃,軟嫩清脆醇香不膩,風味獨特。而這家洪記白水羊頭,是開在老磁器口豆汁店邊上的一個小窗口,街坊四鄰都是回頭客。白水羊頭做的特別地道!肥油剔的乾淨,一點不腥羶。切成片的羊頭肉拿起來幾乎是透明的!沾著他給的乾料兒放在嘴裡,形容不出的美味.
便宜坊
便宜坊烤鴨店是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2001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現為國家特級酒家。「便宜坊」 字號蘊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經營理念,形成了以燜爐烤鴨為龍頭,魯菜為基礎的菜品特色。烤鴨外酥裡嫩,口味鮮美,享有盛譽。因燜爐烤鴨在烤制過程中不見明火,所以被現代人稱為「綠色烤鴨」。
目前為國家特級酒家。「便宜坊」字號蘊涵了「方便宜人,物超所值」的經營理念,形成了以燜爐烤鴨為龍頭,魯菜為基礎的菜品特色。烤鴨外酥裡嫩,口味鮮美,享有盛譽。因燜爐烤鴨在烤制過程中不見明火,所以被現代人稱為「綠色烤鴨」。近年來,便宜坊烤鴨店在秉承傳統工藝基礎上,創新推出了「花香酥」、「蔬香酥」專利烤鴨與「戲說三國」全鴨席,並重新挖掘整理推出了燜爐烤鴨、鹽水鴨肝、芥末鴨掌、蔥燒海參、酒香鴨心、幹燒四素、酥香鯽魚、醋溜魚片、龍汁魚肚、烏魚蛋湯等10道招牌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褡褳火燒
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味獨特,所以一直是北京著名小吃之一。褡褳火燒是一種油煎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之所以被稱為褡褳火燒,是因其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故得此名。
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都一處
都一處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初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門外大街路東,鮮魚口南。賺錢後,於乾隆七年(1742)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蓮肉、晾肉等小菜。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一「虎頭」匾而出名。同治年間又增添了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抗戰時期,都一處雖倖免沒倒閉,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獲新生。
這個餐館最經典的菜品為燒麥. 皮兒的直徑三寸三,至少24個褶兒 傳說20世紀30年代,夥計們往餡裡多加油和料的方法曾加成本,以懲罰黑心老闆,沒想反倒大大提高了都一處燒麥的質量,使它逐漸享譽京城。事實上,都一處燒賣與眾不同的是,不僅它的餡味道好,而且對皮兒的規格要更嚴格,最大的講究就是薄,一張皮兒中間厚1毫米.邊上僅0.5毫米,薄如蟬翼;皮的直徑約1 1釐米,最少要捏成24個褶兒.每四隻燒麥用一兩二的餡兒一兩三的皮兒。
白毛煎餅
白毛煎餅王,聽著這名字有點嚇人,其實白毛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攤主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北京人,在當地很有人氣。這位陳老爺子今年66歲,和老伴一塊經營煎餅攤26年了。由於分量足又加上獨創的花生、芝麻當配料,加之老爺子愛說愛笑愛侃山的爽朗性格,周邊的老主顧以及慕名而來的食客每天都是絡繹不絕。
他家煎餅跟其它煎餅有兩個顯著不同。第一,薄脆是自己炸的,較厚,夠脆,有嚼勁。第二是加了好多炒花生,很香,有飽足感。還有他家煎餅夠大,小煎餅也要比其它地方的煎餅大一圈,吃一個很滿足。
天興居
天興居以炒肝聞名,其色澤喜人,肥而不膩。 將「白水雜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淨的豬腸豬肝為原料,加上蔥、姜、蒜末醬色和勾芡,定名「炒肝」。稀稠適度,將其盛入喇叭形小碗中如寶盞含晶,吃時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託碗底,嘴唇沿著碗邊轉著喝,別有一般風味。
天興居的炒肝選料精細,製作考究,味濃鮮美,肥而不膩,吃蒜不見蒜,晶瑩透徹,盛在小巧玲瓏,碗口只有二寸的景德鎮的特製小碗中,苑若寶盞含晶,甚是誘人。在《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首竹枝詞,特別生動地道出了北京人對炒肝的由衷讚美:「稠濃汁裡煮肥腸,交易公平論塊嘗。諺語流傳豬八戒,一聲過市炒肝香。」
老磁器口豆汁店
老磁器口豆汁店: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豆汁:北京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過去賣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兩種。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車,同麻豆腐一起賣;售熟者多以肩挑一頭是豆汁鍋,另一頭擺著焦圈、麻花、辣鹹菜。《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並說:「得味在酸鹹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喝豆汁必須配切得極細的醬菜,一般夏天用苤藍,講究的要用老鹹水芥切成細絲,拌上辣椒油,還要配套吃炸得焦黃酥透的焦圈,風味獨到。
點豆汁兒必須得陪焦圈蘸著,吃一口油油脆脆,吸溜一口滑滑稠稠,在嘴裡澱粉的甜味可以消減豆汁的酸味,搭配起來棒極了!店裡的點心也是又便宜又好吃。糖火燒得用糖,一口下去,絲絲細膩,特有滿足感。牛舌餅也是特色,也是捨得用料,比稻香村的好吃多了。豌豆黃搶手兒,實實在在一大塊兒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