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因該及時把握因緣,趁父母還年輕還在的時候,好好孝順父母了解他們生活上的需求,讓父母衣食住行沒有匱乏,生老病同時有所依靠。給予精神上的慰藉安慰,讓他們精神上不空虛,身心都要健康,讓他們以兒女為榮,這是我們作為子女應有的責任。
大家都學過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課文吧《背影》,我的父親是一個胖子,自從那年祖母死後,我便去了外地,因此很少見過父親了,文中寫道作者最難忘的那一次便是父親送我坐火車那一次,因為祖母的去世,我跟父親忙著回去奔喪,在徐州見到了父親,家裡一片狼藉,便心酸的流下了眼淚,但父親作為一家的頂梁柱,他便不能同我一般沮喪,便說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事以至此不必難過,便將家裡的東西拿去典當了,祖母喪事辦完後,我便必須回北京讀書,父親也要到南京找個工作,便一同前往。
到了南京後,便與父親分開,那時我說不要父親送,可父親卻堅持送,於是便有了父親過鐵路,買橘子的事件,父親是一個胖子,他過月臺很費勁,他買橘子後,將我送上車,囑咐我一路上要小心,不要著涼夜裡後,便過月臺,由於父親是一個胖子行動很不靈活,看著他艱難的身體翻過月臺,流下了眼淚,很快我上了車看著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之中。
後來幾年父親也在勞累奔波,想著父親年少便出來了,到了這般年紀依舊如初。他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自己卻從沒有叫聲苦。
現實中的我們父親母親不也是這般嗎?他們那個年代沒有童年,只有生活,吃飯填飽肚子,沒有精神上的需求,物質上也很匱乏,他們又何嘗不是從少年一直苦到老去呢?辛苦將我們撫養長大,但卻從不認為我們是長大了。
父母一天天老去,卻依舊辛苦,那麼我們長大了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不就是長大了該讓父母好好享樂一下嗎?讓他們不在那麼辛苦嗎?不在為我們操心嗎?但我們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整日還在讓父母為我們擔心,為我們操辦任何事,那麼我們長大還有什麼用呢?
多一些關心,多一些耐心,父母老了,我們作為子女應該照顧他們了。希望我們不要等父母老了,不在了後悔,自己沒有好好關心父母。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真的不容易,到了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過的舒心,畢竟父母曾經讓我們也沒有受到過委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