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考公務員不建議報考鄉鎮的崗位,大多數是因為:
1.晉升困難
鄉鎮僧多粥少,晉升渠道狹窄,有時候不是拼的能力,還要拼資歷以及政治資源。
2.任務艱巨
現在工作下沉到基層,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到一線,比如扶貧等,所以鄉鎮工作任重道遠,責任很重,出事自己扛,又出不了業績,所以典型的「吃力不討好」。
3.環境不佳
畢竟接觸到最基層的老百姓,水平有限,所以處理事情比較棘手,很容易引起一些爭端或者矛盾,所以需要學習一些群眾語言,或者群眾方法。
然而,鄉鎮不是一無是處!
對於公務員的報考,目前還是處於比較熱的選項,可能大城市的人很多人不願意報考鄉鎮公務員,但是從農村出來的考生當中,很多人還是把報考鄉鎮公務員作為優先的選項。今年初我回老家休假,親眼目睹鄉鎮公務員報考的熱鬧景象。鄉鎮一個辦公室文秘的崗位,其報考人數多達400餘人,除了有本縣的人以外,其中也不乏外地或是外市的人員,甚至有成都市區的人報考邊遠山區鄉鎮的公務員。
當然報考熱的背後,主要還是看到了公務員的發展前景,看到了公務員崗位和收入來源的穩定。在我回老家與幾個去年畢業回鄉準備考公務員的考生聊天時,得出了他們的真實想法。其實我的這幾個同鄉,他們在大學畢業以後,有的是在省城發展,甚至有的是在上海發展,有的在外面工資已經是上萬,但是他們告訴我,在大城市居無定所,要在城市裡買房自己才畢業,由於家在農村,父母拿不出首付款,大城市買房夢無法實現,在城市沒有住房,自己感覺不踏實。加之很多人由於就業時採取的是先就業後選擇的思路,所以頻繁跳槽,畢業一年多幾乎沒有任何工資的結餘,於是產生回鄉報考公務員的想法。
為了回家報考公務員,他們辭去了城裡的工作,加之聽說鄉鎮公務員報考人數不多,可能機會更多一些,但沒有想到鄉鎮公務員的報考人數會這麼多。鄉鎮公務員報考人數比較多,也不是很多人說的不建議報考,但是考起了鄉鎮公務員的,能安心在崗的的確不是那麼理想。鄉鎮公務員如果屬於大城市周邊的可能大家安心的程度要高一點,畢竟每天都可以回家,和在城市工作沒有差別。但是邊遠山區的公務員的確在報考時需要認真考慮。拿我老家的縣來說,最邊遠的鄉鎮離縣城有100多公裡,現在100多公裡,對於通高速路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是對於邊遠山區來講,由於全是山路,坡陡彎急路窄,有時錯車都很困難。
外地人要在這樣的地方工作下去,沒有一定的奉獻精神,沒有與邊遠山區人民共進退的精神,估計考上了也不會太長久,但是作為本地人報考,都是本鄉本土的,氣候習慣,生活習慣,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與農民容易打成一片,很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果,加上屬於大學文化,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他們在邊遠山區的鄉鎮工作,相對來說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有了基層鍛鍊的工作經歷,能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業績的鄉鎮公務員,晉升的通道始終還是存在的。考起的時候是在鄉鎮工作,考起以後不一定會一輩子在鄉鎮工作,如果有了這種動力,我相信很多都會在鄉鎮做出一番成績,最終也是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的。
鄉鎮作為我國最基層的政府機關,基層工作壓力大,事情繁雜,但這也是最能鍛鍊人的意志和能力提升的地方,要報考鄉鎮公務員,首先就要具備在基層鍛鍊成長的決心,才能考得起,留得下,才能在鄉鎮這個平臺上異軍突起,走向更高的發展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