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2019年,全縣招商引資共引進合同項目15個,計劃投資總額52.56億元,2019年累計完成投資7.72億元,完成額居全市第三名。
這份成績單背後,是大埔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實業富縣、文旅興縣」發展思路,精準招商、主動服務,全力以赴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招商引資「引強選優」
「要明確主攻方向,聚力招引『大而強』項目、『新而特』產業,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找出缺項,列出清單,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選準目標企業。」4月29日,在大埔縣招商引資工作會議上,大埔縣長熊鋒松這樣強調。
大埔縣招商團由縣長帶隊,多次走訪企業總部,對企業的投資內容、發展現狀、未來規劃等進行詳細了解後,細緻篩選招商項目,為優質項目的引進奠定堅實基礎。
過去,產業檔次不高、布局分散,是制約大埔縣經濟發展的一個短板。如今,這一局面正在被改變。該縣從薄弱處著手,按照市委提出的「梅州生態康養文旅融合之星」區域發展新格局,著重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大健康產業、陶瓷電力產業、新興產業等「五大產業」。
記者了解到,為對接大灣區技術成果孵化和產業轉移需求,拓展「企業總部在大灣區,生產基地在大埔」的產業合作模式,大埔縣在招商引資中重點引進一批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位造業等現代產業龍頭帶動項目,進一步促進大埔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立縣』發展思路,大埔縣對有投資意向的高汙染、高耗能、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制。」大埔縣科工商務局局長陳培先介紹說,圍繞各自產業定位,大埔縣針對縣內各個工業園等進行分類招商,並嚴把企業入園關,落實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發揮園區土地最大效益和產業集聚效應。
主動服務「扶商親商」
4月,大埔縣科工商務局副局長羅俊堅常常在辦公室見不到人,企業的人卻了解他的行蹤:他不是在發電廠,就是在去發電廠的路上。
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政策進一步放開,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措施,電力直接交易,能夠降低電費為企業減少成本。「你們放心,我一定爭取讓你們得到實惠。」得知這一改革的羅俊堅,主動跟企業打上「包票」。
為了讓福利惠及園區企業,一個月來,羅俊堅多次奔走粵電大埔電廠並積極牽線搭橋,帶著售電總監到企業考察。經過不懈努力,最終促成雙方合作,電廠每度電讓利了0.03元,用電企業實打實得到實惠。
副局長直接對接企業,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這是大埔縣「母親式」服務的生動體現。「從前期溝通到中期籤約,再到後期跟蹤,縣裡每個項目建設都會由科工商務局一位領導負責聯動駐外招商隊、住建、城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陳培先說,整合各方力量為招商、落地、促建、促產服務,大埔縣力求讓每一位投資者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
扶商亦親商。在大埔縣,像這種全心全意主動為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事例還有很多。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為例,大埔縣多部門聯合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受理」工作,整合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並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線上線下融合,讓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
「凡來埔投資企業家到中心辦理業務,我們都提供全程陪同服務,協助進行相關業務辦理,實現即來即辦,以此強化來埔投資企業家的服務,建立良好的政企溝通渠道。」大埔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政府主動服務,企業方能懷揣信心「落地生根」。梅州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龍炳橋說:「讓企業真正下定決心落地的因素,除了當地大環境之外,其實更多還是取決於政府所提供的細節服務。如果企業能夠在配套設施、生活保障等層面得到溫馨、周到的服務,就能夠給予其在當地發展下去的信心。」
企業入駐「牽引帶動」
走進位於大埔縣城工業小區的梅州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中心,記者看到,十幾臺精密模切加工機器正在不停地運轉。
梅州鴻富瀚科技母公司、深圳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致力於生產導熱(銅管、VC)組件等產品,創造年產值超過6億元。
作為新的生產研發基地,梅州鴻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約2.5億元,目前一期5G時代智能裝備產業及3C功能性導熱原件研發生產中心已建成。隨著公司的正式落地,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技術團隊也被引入大埔,而現代產業體系的打造,也為人才提供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
「後期我們將加快二期三期生產論證,加大生產研發規模,現在正在和政府商討合作,計劃以人才氛圍和豐厚待遇吸引本土技術人員回鄉,為我們公司以新型功能材料、自動化設備和新能源為三駕馬車的業務模式提供更多可用之才。」龍炳橋說,目前公司還需大量的工人,工人每月工資在包吃住情況下可達到3500元至4500元。
同樣位於工業小區的旭平首飾有限公司,二期廠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預計今年8月投產。該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生產、批發、網店及出口貿易於一體的企業,所需本土勞動力數量龐大。「我們人員配置為20%的技術骨幹加上80%的普通員工,普通員工可配置簡易器械在家加工產品,投產後,將直接帶動六七千人就業。」公司負責人丘加招表示,人才所帶來的研發成果轉化落地,還將有效延伸主導產業鏈,進而為當地衍生更多的周邊產業。
事實上,企業的入駐發展已逐步成為推動大埔縣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如今,外地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向大埔流動,促進了大埔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優化了大埔縣經濟產業結構。目前大埔縣特色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大健康產業、陶瓷電力產業、新興產業比重不斷增加。
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大埔縣第二產業比例增加了9.86%,工業比例的增加增強了大埔經濟發展活力和市場效率。1月至4月,大埔縣項目預計年產值6.11億元,新增稅收0.99億元,新增350多個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