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倫理文化中,「信則立,不信則廢」,「誠實守信」成為做人的道德標準,被視為「立人之本」。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強全社會的信息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高屋建瓴,深刻有力,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企業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種社會經濟活動體現著政府、企業、投資者三方的信用形式,是否堅持誠信,對招商引資活動的開展,引資成果的大小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信用缺失嚴重製約招商引資活動的深入開展
首先是政府信用缺失問題。
政府是否誠信決定著政府職能作用發揮的好壞。政府信用缺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制定出臺的招商引資政策沒有落實到位;二是政府與招商引資企業籤訂的合同不能履約;三是在招商引資企業建設及生產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隨意對企業做出各項承諾,結果不能兌現,使投資者對政府誠信度產生懷疑;四是政府的職能部門對招商引資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等失信行為。當然,還有極個別政府官員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總想撈些好處,否則就設置障礙,百般刁難。
其次是企業信用缺失問題。
到大興安嶺地區投資的企業,一種是資源依賴型企業,如木材加工、山野菜食品加工、礦產品生產加工型企業;另一種是受市場空間大、政策條件好吸引來的企業,如房地產開發企業等。他們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有的與政府籤約的合同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如政府採取措施,便提出政府不支持招商引資企業;有的在洽談招商引資項目和籤訂招商引資合同時,承諾要依法經營,而實際上,抱著「撈一把就跑」的想法,沒有完善的財務體系、管理體系,在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勞動用工、薪酬分配等方面缺少信用,個別企業還違法亂紀。此外,一些企業負責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形象。
二、加強誠信體系建設,保證招商引資活動健康發展
在經濟建設中,技術、人才、資金都可以引進,惟有誠信不能引進。加強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群眾根本利益的牢靠基礎,也是搞好招商引資推動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1、在招商引資活動中,大力打造誠信政府。
首先,政府在制定出臺各項招商引資政策時,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細緻地研究,講求實效,不盲目跟風,不做空頭承諾,不急功近利,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寧可不說,要避免政出多門,朝令夕改,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強政府工作的公開性、透明性和連續性。對出臺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堅決兌現,落實到位,確保其權威性、嚴肅性,不失信於民,不失信於企,有些政策已不適應實際情況要及時修改完善。
其次,政府在與招商引資企業籤訂合同時要嚴肅認真,仔細推敲合同文本的每一條款,每一詞句,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承諾,合同文本一旦籤訂,就要嚴肅認真執行,出現問題也要認真磋商,求同存異達成諒解。
第三,政府要認真幫助招商引資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為其創造良好寬鬆的發展環境。
第四,政府要建立失信懲罰制度,嚴格約束各職能部門,認真查處對招商引資企業的「三亂」行為和歧視行為,對招商來的企業和本地企業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誠實守信的社會經濟環境,只有這樣才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投資,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企業要注重誠信。
誠信是企業的生命,是競爭力量和優勢產生的源泉。
首先,要認真執行招商引資合同。招商引資企業是通過各類經貿洽談活動而與引資地政府或企業通過籤訂合同方式享受優惠政策的特殊企業,但無論是否享受著特殊優惠政策,都應該是按照合同認真組織生產經營的、守信用的榜樣。
其次,招商引資企業要做依法經營的模範。合法經營,規範運作,照章納稅,是對企業的基本要求,因此違法違紀有損企業形象、信譽的事情堅決不能做。
第三,招商引資企業要加強誠信管理。要建立起內部與外部互補的企業誠信制度體系,通過培育企業誠信文化,把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管理等都納入到誠信管理範疇。誠信是企業的生命,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約,處處守信事事都方便。講究誠信的企業必然會有生命力,必然會得到保護和尊重,得到發展。(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