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知網也能博士畢業?談談讀博期間寫論文的過程

2020-12-12 莫嗔堂堂主

本文不談如何寫論文,因為之前寫過,如《如何高效撰寫科研論文》、《如何在科研論文中體現創新點》,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號找到。這篇是以本人經驗,來說明我讀博期間寫論文的過程,中間會穿插一些寫論文的技巧。

第一步是這樣走的

提前入課題組,不久老師回國交代課題方向: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需要我設計小設備。小設備出來,實驗完成,導師告訴應該發論文。第一次寫論文,寫的很菜,導師幫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後告訴我是新東西,要求發到《機械工程學報》(中文期刊裡,機械類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後修改排版發到學校校報。

發論文過程中,查中文論文用中國知網比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較多,學術論壇小木蟲用的比較多。這幾個地方,沒有哪個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簡直不要太熟悉。

中間為了湊夠畢業標準,發了會議論文,併到香港參會,其實就是轉轉,見見世面。基本每個課題組都會給學生一次外出參會的機會,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一篇會議,然後到外面看看。其實我們知道會議論文也就那麼回事,雖說也是EI,但是層次是很不高的。

第二步是這樣走的

導師要求設計大設備,內容包括:畫模型,請教技工,修改設計,出圖紙,請教工程師,改圖紙。這期間,空餘時間將組內成形方法進行總結,發了綜述。腦海裡對成形過程的載荷分析進行反思,認為這個是一個點子,可以寫論文。

很多時候,如果沒有什麼事情,可以總結總結組內的一些論文,寫寫綜述之類。有時候我們突然冒出個好點子,千萬不要讓它們跑掉,寫下來或記下來,慢慢思考、發酵,最後寫下來就是一篇好論文

第三步是這樣走的

同組兄弟導師幫發SCI,已可以畢業。自己的畢業標準還沒有達到,於是一狠心,寫了兩個月,寫出SCI。冒險投了領域內較好的期刊,發回修改,英語不過關,同學幫忙潤色。添加一些實驗素材。等待,接收,畢業前出頁碼(有的單位SCI出頁碼即可,EI出檢索號即可)。

如果感覺自己的東西是好東西,很有創新性,那就膽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還要注意自己的英語,如果不行,就請同學幫忙潤色。那些總發SCI的同學,經驗會比較豐富,多跟他們交流。

第四步是這樣走的

請教總工,改圖紙,指導生產,裝配。在這個期間,謀劃寫第二篇SCI,點子來自於之前對成形載荷的思考。設備實驗成功,成形過程沒問題。很快就開始大論文寫作,中間寫第二篇SCI及成形過程的一些工藝研究。大論文接近完成,SCI發出。答辯完成,SCI Under Review。畢業時,SCI接收。

大論文要預留至少半年的時間,充分準備。因為博士論文需要外審,所以質量一定要高。我們當時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風險大),院盲(非校盲的,風險小些)。我當時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緊張的要命。審稿意見回來,馬上修改論文,還好最終通關。

三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博士讀得也很辛苦。因為在三十左右的年齡,要考慮自己的家庭,要考慮父母,要考慮畢業,總之,生活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包裹著像我一樣的窮博士。俗話說得好,不被扒層皮,怎麼能畢業?

相關焦點

  • 不知知網翟博士:到底什麼是知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由直播時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翟天臨在過去兩天裡一直佔據熱搜,被網友戲稱是「得罪了全國碩士博士」,由此更是引發了一場學術圈的大打假和對於博士學術科研不易的討論。「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是博士階段的兩個重大課題。讀博不易,且行且珍惜。
  • 畢業論文的致謝裡要寫些什麼?
    室友兩年畢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致謝依舊沿襲了本科畢業論文的套路,提前上了知網。 小姐妹亦想忙中偷個「懶」,亦沿襲本科套路,誰想就與曾經的室友在查重這裡「狹路相逢」了,專碩的室友贏在了時間上。小姐妹哭笑不得,只能繼續埋頭苦想致謝的新寫法。 論文致謝的開頭寫什麼?
  • 只要寫論文就「不得不用」的知網,我忍你很久了
    讀研三年、讀博三四五六七年,不僅要完成課程論文、學期論文,碩士研究生還要完成一篇三萬五千字以上的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要完成一篇八萬字左右的學位論文。「只要寫論文,必會上知網」,這幾乎已成為所有大學生的共識。這是因為中國知網是中國大陸境內規模最大,內容最齊全的學術期刊資料庫,基本涵蓋了大學生寫論文時所需要的參考資料。
  • 讀博6年無法畢業,難在哪裡?大學教師讀博:3個月讀完博士課程
    中科大在讀博士劉春楊正是因為讀博6年,沒能交出1篇論文,最後不堪學業壓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論文是博士畢業的至關條件,但是,想要出成果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大多數高校博士畢業要求至少發表3篇期刊論文,其中必須有一篇被「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收錄。而想要被SCI收錄,就必須能寫得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
  • 「我在英國讀博士」,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我在英國讀博士」 談談留英讀博的那些事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娛樂明星學術造假事件把博士這個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這批行走在科學前沿的學者往往被普羅大眾過度神話,他們被認為是帶著光環攀援在科學高峰上的智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勤奮耕耘,兩耳不聞窗外事。
  • 博士為什麼這麼難畢業?論文?導師?還是英語?
    最近看了央視新聞《博士讀了18年還沒畢業?!這所大學果斷出手》 想讀或者正在讀博的人最擔心的問題應該就是博士不能順利畢業,雖然我國博士的標準學制是3年或4年制,但是實際情況大部分人都是5-6年才畢業,更有甚者18年都沒有畢業,最後只能被學校清退。
  • 如何在知網下載PDF格式碩博士畢業論文
    當需要比較全面了解某一方面的研究概況時,碩博士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或者緒論部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碩博士畢業論文中試驗方法和試驗方案描述的相對比較詳細,這對於廣大研究人員了解實驗細節和實際實驗具有較大的幫助。
  • 男朋友博士在讀,期間陪伴很少,讀博真的那麼忙嗎?
    所以,你男友讀博期間付出大量時間學業(陪伴女友減少),在我看來是他讀博是正確的。讀博壓力大、忙並非是國內博士特有,國外一樣較為普遍。比如,《Nature》曾發布一項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狀況調研,樣本數量達到5700餘份。結論和預估一樣,讀博期間普遍存在不小的精神壓力,逼迫著你前行、努力,自己讓自己忙起來。記得我自己讀博時,博一階段還到處晃悠,沒啥感覺。
  • 讀博期間的「痛苦」領悟,希望你們引以為戒
    本人本碩博就讀於中國農大,讀博士之前,我一直把科研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達到為了科研放棄一切的程度。但是讀博之後我發現讀博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讀博期間經歷了許多痛苦和挫折,領悟了許多深刻道理,分享給大家,希望引引以為戒。1.讀博不是生活的全部現在回頭想想,這近4年時間起早貪黑,但實際上我在「享用」一個不用承擔家庭責任、不用考慮學術研究之外任何事情的「奢侈品」。
  • 翟天臨的博士論文645KB?我默默去翻看了一下我的碩士論文~
    說回翟天臨,栽跟頭的源頭大概有兩件事兒:一、於正發微博暴露了翟的博士論文只有645KB;二、翟天臨在直播中對知網是什麼東西充滿疑惑。我想,但凡是正兒八經上過大學需要寫論文的學生,沒有哪一個是不知道知網的吧,畢竟沒有比它更全面更好用的文獻庫了,不然,文獻都從哪裡來?Google學術嗎?似乎寫的也不是純英文的論文啊。
  •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黃立華發聲 翟天臨論文學術造假事件始末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發聲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說了什麼?翟天臨因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被疑「博士學位摻水」。讀博期間,翟天臨公開發表的一篇題為 《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遭論文作者黃立華譴責,「我十幾年前(發表的論文),被其整段整段抄襲,事實勝於雄辯」。》》
  • 不知知網為何物?卻有北京電影學院的博士學位
    不知知網為何物?  大家都開始懷疑   這都當上博士了竟然不知道知網   就有好事者出來證實   搜索一些關於翟天臨在北電讀博士的事情   既然是全日制的學校
  • 讀博門檻越來越高,如果你沒過六級、沒有幾篇論文,憑什麼讀博?
    第一是學習成績,如果在研究生期間成績太差,表現不好,連複試的機會都沒有,而且論文數量也需要滿足一定的指標,論文需要用英文寫,所以英語也必須過六級,而且最好是500分以上;第二是科研能力,大多數導師認為,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必須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在讀碩士期間,碩士生必須要參加過老師的科研項目,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 為什麼每年博士畢業6萬多人,總有幾個讀博讀廢了?
    從全社會總體來看,讀博是個人能力極大提升的過程,博士們也都在各行各業裡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 讀博5年,論文卻一無所獲,該怎麼辦?
    她的情況是:在香港某知名大學讀經濟學類的博士,熬到第五年終於博士論文通過外審,導師對她的文章也比較認可,批准參加答辯,若通過也能畢業拿到學位。現在畢業不是問題,問題是就業。讀博期間她一篇小論文都沒有發表,沒發的原因她說起來複雜,我聽起來卻很簡單——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開始只想潛心科研做學術,一心只想發SSCI,結果戀愛大過天,博一博二兩年經歷熱戀失戀自我療愈,等到博三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大小論文兩件要事待辦。半路奮起直追最終就是現在的收成:大論文過關,小論文一無所獲。
  • 讀博5年,論文0發表,何去何從?
    她的情況是:在香港某知名大學讀經濟學類的博士,熬到第五年終於博士論文通過外審,導師對她的文章也比較認可,批准參加答辯,若通過也能畢業拿到學位。現在畢業不是問題,問題是就業。讀博期間她一篇小論文都沒有發表,沒發的原因她說起來複雜,我聽起來卻很簡單——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開始只想潛心科研做學術,一心只想發SSCI,結果戀愛大過天,博一博二兩年經歷熱戀失戀自我療愈,等到博三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大小論文兩件要事待辦。半路奮起直追最終就是現在的收成:大論文過關,小論文一無所獲。
  • 在什麼情況下,一位中國博士會不知道知網?
    一位中國博士與知網的交集01初識知網:入學教育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入學之際,通常或接受所在學校圖書館提供的入學教育,了解圖書館所能提供的電子資源,很多學校還會專門開設「文獻檢索」課程。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重點介紹兩個最主要的資料庫平臺:中文資料庫平臺「中國知網」和外文資料庫平臺「Web of Knowledge」。
  • 2840頁的計算機畢業論文,德州奧斯汀華人博士究竟寫了啥
    你沒看錯,這就是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篇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畢業論文。說實話,計算機系的教材都沒有編寫得這麼厚……那麼,這篇畢業論文到底都寫了啥?3個角度,研究矩陣理論這篇論文,主要從三個角度,對機器學習、理論計算科學中的矩陣理論進行了研究。
  • 用學長的畢業論文能通過知網查重嗎?
    知網查重是許多大學畢業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查重的選擇,但是查重報告卻讓許多其他同學看的雲裡霧裡,知網查重報告怎麼看才能對研究結果可以一目了然?CNCNKI知網查重,結果與學校一致知網查重結果怎麼看?用學長的畢業論文能通過知網查重嗎?
  • 三問「學霸」翟天臨:論文誰寫?學位咋拿?如何過審?
    翟天臨質疑 1博士後不知「知網」,論文怎麼寫的?記者採訪南大、南理工、南藝多家院校老師了解到,該網站一般在本科三年級寫學年論文階段就推薦給學生,已經博士畢業的翟天臨若真的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確實不應該。「最大的可能性是,沒有用過該網站寫論文查資料,論文是由槍手代筆完成」,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這類現象不少,現在不少學生並不專注學術,尤其是表演類的學生忙於拍戲,根本沒有時間寫論文,找槍手也不奇怪。